「農廢變黃金」不是夢 屏東設農廢氣化爐一舉多得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農廢變黃金」不是夢 屏東設農廢氣化爐一舉多得

2018年12月06日
摘錄自2018年12月6日聯合報屏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屏東縣是農業大縣,耕作產生的農業廢棄物露天燃燒,統計約占全縣空污源PM2.5的二成,縣環保局5年前導入農廢減量計畫,以獎勵代工、成立環保農園等多元方式,回收農廢已成長至3000公噸。2018年在枋寮鄉設置生物炭發電設備,屏東環保局局長魯臺營說,除改善空污外,它可帶進售電、生物炭副產品等經濟效益。

今(2018)年農廢減燒導入循環經濟,破碎後的木質廢棄物集中收運,與廢物牛糞等混合製成燃料棒,送入可完全燃燒的氣化爐,產出的木醋液、焦油及生物炭等農業副產品,可應用在液肥或病蟲害的防治資材,改良土壤及作物,氣化爐收集可燃氣體造氣、發電,彷如座微型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