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盟)今(28)與高雄市議員林于凱共同召開記者會,公開地方政府裁處工廠污染違規紀錄的情況,發現有的縣市污染裁罰紀錄填寫敷衍,只寫「未依規定」、「未符合放流水標準」等,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污染外洩、嚴重程度如何。這樣的情況以高雄居冠,2579件裁罰紀錄有1334筆填寫不確實,超過半數。表現最好的反而是六輕所在的雲林,推測可能是環團關注度最高的緣故。
綠盟呼籲政府應該確實公開違規事由資料,並往前追溯五年,且環保局手上都有紀錄,補上過去未揭露的資訊也不是問題。林于凱也表示,抓出累犯,累進裁罰,污染廠商才會「罰到痛」。
石化大城高雄污染最多、資料公開最糟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透明足跡」計畫從2016年起持續揭露空污、水污等汙染紀錄,卻發現國內污染裁罰紀錄過於簡略,看不到污染事由與嚴重性,經與環保署、地方環保局溝通後,政府同意2016年12月後公開裁處違規事由,但有的縣市依舊敷衍虛應。綠盟因而決定公布2017年與2018年間,共1萬6057筆污染裁罰資料公開的透明度。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柯乾庸表示,裁處紀錄以高雄最多,共2579筆,但透明度也最差,1334筆沒有確實填寫,比例高達52%。其次是花蓮跟桃園,分別是39%跟18%。以未確實填寫的筆數看,也是高雄最糟。桃園與台中次之,分別有388筆、128筆。
資訊透明度較好的縣市則包括雲林、基隆、嘉義市及金門、連江。其中以六輕所在地的雲林裁罰總數最高,共821筆,卻全部都詳細列出違規事由。
資料敷衍 污染嚴重性被隱藏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曾虹文表示,這些資料都涉及周遭居民的健康安全,有了這些污染事由,民眾才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什麼污染物超標,嚴重性如何。環保局稽查時都有詳細的資料,但公開的部分卻很少。沒有資料,就很難要求企業改善。
她以雲林為例,裁罰說明就列出了稽查單位、檢測單位、那一個設備元件出問題、污染物是什麼、標準值多少、檢測值多少。反觀高雄,只寫出裁處是違反空污法哪一條。有的縣市只寫「未符合放流水標準」、「未依許可證進行操作」、「未依規定」、「請參閱行政裁處書」。她批評,「有寫跟沒寫一樣」。
累犯罰不怕 詳實記錄才有憑據
由於高雄有大量的石化工業、石化區大火、工安意外、爆炸的新聞頻頻出現,加上裁罰總數最高,填寫紀錄又最差,成為記者會關注的焦點。
曾虹文以本月12日高雄林園信昌化工才因異丙苯外漏發生大火為例,說明信昌近二年已被裁處15次,但填寫不詳,看不出這是單一事件,還是長期性的問題。林于凱也以14日中油林園廠新三輕也發生跳俥走火為例說明,這是違法使用廢棄燃燒塔,廠商已是累犯。
林于凱批,對於一再的污染累犯、可累進罰責,這樣罰款金額才會大,廠商才會痛。詳細填寫裁罰資訊,連六輕所在地的雲林縣都做得到,為何高雄不行?他會在接下來的問政中要求高雄市公開裁罰資訊。
曾虹文表示,環保局內部都有資料,追溯補填過去的資料是可行的。以全國兩年共1萬多筆裁罰資料來看,這件事不會辦不到。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常務理事賴偉傑表示,這是可以創造三贏的機會,政府將環境治理做好、公眾加以監督、企業找到問題。他希望縣市不僅要落實資訊公開,更應往前追溯五年裁處資料,並公開企業的改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