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南電北送爭論如何解? 學者提「區域電價」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中電、南電北送爭論如何解? 學者提「區域電價」

2019年02月18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中、南部地區「中電不北送」、「南電不北送」的呼聲愈來愈高、愈來愈急。燃煤電廠、變電站「不要在我家後院」,考驗著政府電力供應與調度,這個結如何解?電力與經濟學者均提出國外行之有年的「區域電價」與「節點電價」制度,電力運輸愈遠、愈壅塞的地區,就要負擔更貴的電價;以電價來引導節電,藉此降低區域差異。

有學者提「區域電價」,電力運輸愈遠、愈壅塞的地區負擔更高電價。
有學者提「區域電價」,電力運輸愈遠、愈壅塞的地區負擔更高電價。ume-y攝(CC BY 2.0)

反映運輸成本  不同區不同價

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工研院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辦公室技術長盧展南解釋,電力傳送的過程須要經過輸電線,也會有損耗。使用其它地區的電力,成本會增加,電費也會跟著變貴,這就是「區域電價」。「節點電價」則是區域電價的進一步細分。這是考量各電力供應商的出價及電網運轉安全限制後,所計算出的地區電力邊際價格。例如,將北部分成五個節點、或是依每個區域的變電所不同,定出不同的電價。

盧展南指出,無論是區域電價或是節點電價,都是價格訊號。反映出當地電力設施缺乏,需要增加電力建設,如果不願意接受,電價就會提高。

中興大學資管暨應用經濟學系教授許志義表示,先進國家都已實施區域電價,尤其是電力充分自由化的國家。實施區域電價,才能反映電力運輸成本。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電價才符合經濟定價原則。全國定統一電價,反而是一種不同區域用戶間之交叉補貼。

許志義補充,區域電價跟過去針對核廢料貯存場或是電廠周圍居民補償金的概念不同,區域電價反映的是運輸成本及電力壅塞成本。以南電北送為例,北部的電力消費者要負擔由南至北的電力傳輸投資成本與線路損失費用,電價就會相對變高。

以價制量  用電大戶最有感

對於最近中南部縣市爭論的「南電不北送」、或是「中電不北送」,盧展南指出,台灣就只有一個電網,雖然整體呈現南電北送,但在部分時段,其實也有北電中送的情況。即便是電力供應較多的中部、南部,有些時段也需要其他區域支援。不同區是互需依賴的。任何區域都不容易做到完全的自給自足。

他指出,現實上,大都市人口多的地方難以設置電廠,指責北部用電過多,並無法解決問題。採用區域電價,才能藉由市場機制來達到較好的均衡。

雖然電價高就會抑低用電量,不過,許志義表示,民眾不用太過擔心。台灣南北長不到400公里,即便是南電北送,電價也不會貴太多。絕大多數的民眾不會明顯受到影響,比較有感的是用電大戶。


台灣電網及電廠的分布圖。 圖片來源:台電網站

風電與燃氣上場   2023年開始顯著減煤    

南電北送與中電北送的爭論,凸顯民眾在意空污和減煤。因此,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提醒,爭議核心是減煤議題,政府應該把減煤路徑講清楚。

趙家緯以政府能源轉型的路徑圖分析,估算出2025年台中火力發電廠減少七成的發電量、高雄興達電廠減少3/4 發電量(相較2017年)是可行的。他指出,最大的轉折落在2023年起,台中港天然氣接收站擴建工程完成,加上離岸風電陸續併聯發電,都對減煤有顯著的成效。

趙家緯表示,台中計劃2020年要減煤四成,高雄要求興達電廠於秋冬兩季減少生煤使用量五成,中央政府的減煤路徑在短時間不容易配合這些訴求;但若以2025年為目標年,能源轉型的減煤幅度一定遠高過地方政府的倡議。他建議政府把減煤路徑講清楚,爭取民眾認同,雖然時間會延後,但減下的量絕對超出地方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