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17日
摘錄自2019年2月14日自由時報復興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桃園復興山區近半年來因久旱不雨,山區各部落水源枯竭,影響民生用水,其中以上巴陵、卡拉、雪霧鬧(簡水)、三民、角板(自來水)等部落的缺水較嚴重,影響超過300戶、1000人,自來水公司陸續在復興區設置19處臨時供水站,每日由載運水車上山供應水源;復興區公所13日召開旱災緊急應變中心協調會議,將動支災害預備金和簡易自來水搶修等預算尋覓新水源,以解燃眉之急。
市府原住民族行政局長林日龍表示,復興區地處石門水庫集水區,民生用水主要仍採用山泉水,目前建置48個簡易自來水系統,桃園升格後,市府每年編列2000萬元預算提高山泉水品質,且為解決大溪、復興區無自來水地區用水問題,規劃總經費1億1484萬元的3個自來水加壓站,每日可送水3600噸,將水源從海拔142公尺處送上453公尺處,一路從內柵加壓至三民、澤仁、羅浮地區,2019年將陸續施工,未來完工通水,可以採山泉水、自來水雙軌並行制,讓居民用水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