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花博外埔園區智農館常態展詳列說明各項農業廢棄物如何再利用、轉化,讓民眾了解台灣農業綠能發展的現狀,包括沼氣發電以及多種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升級大變身。
百萬頭豬一起來賣電
展覽照片中一張可愛小豬屁屁排排站,間接地暗示牠們所帶來的黃金發電機會。目前台灣全島養豬數,大約為每年500多萬頭,產生的豬糞尿排泄物相當龐大,極易影響環境,台灣農業正轉型,朝著更智慧型地轉化綠能的方向發展,原本令人生厭的廢水與氣味,透過專門的設備:厭氧發酵的系統,包括鼓風機、沼氣壓縮機、乾燥機、沼氣儲糟、微型渦輪發電機組等等,意思即是在缺氧的環境下,經發酵或者無氧消化過程所產生出的甲烷,是為重要的生質能源,可以發電。由漢翔航空工業股份公司的資料所列,一組30kW沼氣發電機組全年發電可達20萬度,以中央畜牧場為例,即將增設的5座65kW發電設備,一年將達325kW,所謂智農綠金,豬豬們的潛能不可小覷。
魚麟片回收 可穿在身上
台灣四面環海,國人喜愛食魚,但魚麟有用,大家又可曾想過?在所有的漁獲廢棄物裡,30%是內臟魚骨等等,而其中有5%是廢棄魚麟。魚麟片在水裡展現閃亮光芒,科學化萃取亦很有價值,從中提取出來的膠原蛋白,可用以擦臉或食用,而比較不為人熟知的是,目前國內已研發出一種仿生性纖維獨家技術,名為Umorfil,以超分子技術將海洋膠原胜肽胺基酸與紡織纖維結合,這種含魚鱗膠原蛋白的紡紗纖維,做出來的布料有蠶絲光澤,羊絨觸感,又如麻纖維透氣吸濕,適合敏感性皮膚。
失戀來吃香蕉皮
台灣是香蕉王國,前陣子香蕉創意料理大行其道,香蕉湯更成為一時熱話,但原來國內早有專家利用香蕉做研發,但他們用的不是香蕉肉,而是被人丟棄的香蕉皮。靈感來自台灣俗諺「失戀要吃香蕉皮」,是說失戀如同香蕉皮的苦澀滋味,「大江生醫」透過超音波冷萃技術,將之變成具有改善憂鬱情緒的食品,更獲日內瓦發明展金獎,又一台灣農業創意的實證。
老竹新生 竹碳商機
1960年至1980年代,竹加工產業在台灣經濟歷程貢獻良多,然而隨著替代產品衍生而沒落。農村山野間快速成長的竹子,已然乏人問津。幸而,近年政府大力推動農業再造,人們開始再度關注這些翠綠的高個子,讓他們有了新的生命。比如「武岫休閒農場」用改良式傳統窯燒製而成孟宗竹炭,可以煮水時用以淨化水質,又能調濕除臭,將竹炭磨成粉混和聚酯原料製作纖維,更成為復健器材的寵兒,有保暖、促進血液循環等等功能。
台灣農業綠能生機還有什麼沒有被發掘出來的精彩未來?在台中花博外埔園區智農館走一圈,說不定會啟發更多優秀的發明家!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農傳媒》,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