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發電非遙不可及 南韓預計3年內商業化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體溫發電非遙不可及 南韓預計3年內商業化

2019年03月08日
摘錄自2019年3月6日科技新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體溫發電設備的原理基本上是透過熱電轉換,將人體散發的熱能轉成電能,而南韓電子通信研究院(ETRI)已進一步開發出像貼布的熱電設備,當設備貼在皮膚上時,會與人體產生溫差,溫差愈大電輸出愈強。

目前團隊研發出的模組長寬分別為 11 公分與 5 公分,功率密度為其他技術的 1.5 倍、已達每平方公分 35 微瓦。當 6 片模組組合起來時,也可持續將體溫轉換成電力,功率密度達商業化的 2~3 毫瓦之餘,更成功用體溫點亮「ETRI」LED 燈。

ETRI 相當看好此熱電模組,現已成功打造出熱電 IC 晶片,最佳化美觀程度與耐用性,並降低貼片附著時的不適。ETRI 材料與元件研究負責人表示,若此熱電設備成功抵達商業化,除了應用在穿戴式設備或物聯網設備,還可提升數位醫療、智慧家居進展。

看好這類自產的無污染能源,現在也有不少國家與機構正在研發體溫發電,像是台灣工研院也有涉獵,在政府科技專案與各大學校企業的合作下,藉由超低電壓轉能晶片收集體溫,可利用皮膚與周遭環境的溫差產生微小功率來發電,大幅提高熱溫差發電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