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守護基隆河的民間新力量:巡守、展覽、休閒及教育
基隆河,流經13個鄉鎮,在汐止轉入台北盆地,沿岸皆為高度都市化的地區,近年來經濟發展、產業轉型,亦承載了大台北地區的汚染,加諸水患不斷,承受了災難河的污名,也隔絕了人們親近河川之情。
近年來由於公民意識的增強,環保相關議題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數個民間團體相繼出現,展現民間對家鄉與河川的守護力量,重新拉近人與河川的距離。
你知道基隆河也許是你的鄰居嗎?你知道她其實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嗎?你知道有一群熱愛環境的志工,在每個社區、每個角落默默耕耘,為基隆河增添一抹色彩。不妨跟隨我們的腳步,一同去拜訪這些新的河川故事。
順著基隆河道奔流,在五指山拐了個彎,進入了位在台北市東湖區的邊陲仙境――內溝溪。內溝溪是基隆河的支流,由基隆河口至五指山,全長約7,000公尺,在過去只要下大雨超過2個小時,康樂街一帶便會嚴重淹水,使得居民生活不堪其擾。2000年之後,當時的內溝里里長陳演城提議,與台北市政府建設局配合,以半生態工程的方式整治河川,整治後不僅解決了淹水問題,也改善了地方景觀、增加了親水設施,更成立了內溝溪生態展示館。內溝溪生態展示館是台灣第一座以河川為主題、完全由社區志工經營管理的展示館,館內記錄了內溝溪的整治過程和社區文史發展,館外的大自然教室更有步道可供民眾踏青,上百種蝶類、鳥類、植物等鄰居就是最佳的生態老師,每日透過輪班志工的導覽,向遊客熱情放送屬於內溝溪的溪流故事。
全台第一座以河川為主題的生態展示館
內溝溪生態展示館位於東湖地區康樂街256號之3,自2004年7月開幕至2006年9月止,簽名統計到的遊客人數已高達4,5000人,登錄團體共102團!到了周末假期,遊客更是絡繹不絕,解說志工們曾創下一天6趟的導覽次數。進入生態展示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超大型內溝區立體地圖模型,以1/500的比例呈現內湖地區的山脈走向,和內溝溪流經的蜿蜒路程,志工們可利用此模型詳細解說內溝溪流的整治過程、建設成果,館內多幅生態照片和早期的竹編農具,說明內溝溪豐富的生態及文史資源;館內二樓則以內溝溪為主題的圖書館,在查閱資料時伴著窗外的青山綠水,悅耳的鳥鳴聲、蟲聲,讓人神清氣爽,即使發呆也很愉快。放映室內播放著內溝溪整治紀錄片、生態照片,是國中小學的鄉土教育題材。
外觀現代感十足的內溝溪生態展示館,很難想像他的前身是荒廢的民眾活動中心。安泰社區發展協會前總幹事陳演城表示,在2001年的時候,市政府有意規劃在內溝里興建第3座垃圾掩埋廠,當時為了取得居民同意,開始整治內溝溪水患、並承諾重建民眾活動中心為生態展示館,以「給你們壞垃圾、但給你們好建設」作為條件交換;到了2004年,生態展示館完工、內溝溪疏濬問題也進行順利,垃圾掩埋廠的興建計畫卻因市府垃圾分類跟資源回收成功而取消,內溝里保留了淨土、解決了水患、更得到一座重新包裝的生態展示館,陳演城笑說:「我們是三贏、更是全贏!」為不讓完工後的生態展示館再度荒廢,陳演城隨即在里內張貼布告,招募解說志工,並籌備館內解說資料,推動內溝溪展示館不遺餘力。
志工致力生態教育推廣
內溝溪生態展示館過去委託安泰社區發展協會代為經營,在2006年11月開始交由區公所管理。從草創時期便一路相伴的志工隊長陳素霞表示,展示館原本就屬於公部門負責,志工的重點仍是服務,會更加用心做進一步的努力規劃。生態展示館已經成立2年多以來,館內志工人數維持在40位左右,以內湖地區的居民為主,年齡層為30-40歲,還有非本地的夥伴,他們大多為過去參觀的遊客、或是志工的朋友,因為深深喜歡這個園地,而加入這個大家庭。因為人員組成都不是生態專家,所以在導覽的訓練上會給予10堂室內課程與10堂戶外解說訓練,大約需要受訓3個月後才可以開始排班。陳素霞很高興這一路走來,志工們的感情非常融洽,大家都沒有分彼此,以大哥、大姊互稱,他自己也很喜歡大家直呼他的名字,而不是尊稱為隊長。由於志工「視館為家」,展示館聲名遠播,目前已有數個來自東部的社區發展協會前來學習,分享經營社區的經驗。陳素霞很謙虛的表示,目前的活動多是外界主動規劃,邀請志工參加,若要志工策劃活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也會規劃參訪其他社區的行程,開闊志工的視野。
記錄內溝溪的過去、現在、未來
目前內溝溪的水患已經解除,溪畔景觀工程以半生態工程呈現――工程施作以鋼筋水泥鋪底,並在外觀包覆石頭;將過去婦女河邊洗衣的傳統文化,規劃為現在提供民眾休憩的親水平台;一座座的大石橫越溪水,將孩提時在溪畔石頭上玩耍的美好回憶,做得更加穩固,讓小孩玩得更開心與安全,生態展示館記錄了內溝溪在這轉變期間的一點一滴。若要談到展示館的願景,陳素霞開心的笑著說,希望生態展示館可以成為內湖地區的旅遊據點,甚至成為「東湖地區的生態知識寶庫」。
內溝溪生態展示館每周一休館,開放時間為8-17時,欲前往的民眾可在昆陽捷運站搭s小1直達展示館,或搭乘公車287、630、903、203、284、藍22到達東湖總站,再順康樂街步行10-15分鐘即可抵達。預約導覽請洽服務電話(02)2634-7851,展示館除了提供環境導覽,也機動性視遊客需要作變化,曾舉辦過社區觀摩、健康講座、手藝教導、登山導覽、淨山淨水、生態闖關遊戲等活動,歡迎大家蒞臨指導。
採訪側記:內溝溪變身全記錄
內溝溪在整治前是一條放蕩不羈的野溪,在五指山群區內蜿蜒,流向彎曲且溪底地勢深淺不一(上游較陡但下游較緩),只要連下2個小時的大雨,雨水夾雜著周圍五指山群內的大量的泥沙沖入內溝溪,到下游時便會造成泥沙擱淺、河道升高、河水四溢,使得東湖國中、東湖國小一帶泡在水裡,常在放學聽到學校廣播宣布:「各位小朋友,現在外面淹水,請大家晚一點再回家!」
經過2001年整治至,今已完成4,350公尺了!政府以改善防洪與景觀為重點,詢問當地居民意見,並詳細記錄當地的生態資源,以最不破壞生態的方式進行整治,將河道流向、溪底坡度稍作改變,與河底易造成溺水事件的低窪處填平,並在河道周圍以半生態工程的方式規劃跳石、平台、涼亭、原石護欄、還有細膩的橋樑等,皆成為地方的新景觀。整治後的內溝溪讓環境煥然一新,平緩的溪底、清淺的溪水也成為夏季時學生的最愛,因此夏秋季節假日的黃昏,館前的廣場及溪畔每每成為遊客流連忘返的景點。
※本篇為2006環境新聞志工研習營成果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