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養蓋斑鬥魚吃光蝌蚪 大甲溪生態被破壞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棄養蓋斑鬥魚吃光蝌蚪 大甲溪生態被破壞

2007年04月27日
摘錄自2007年4月26日東森新聞台中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部分民眾將棄養的鬥魚任意放流,卻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台中縣大甲溪生態協會24日肯定石岡鄉積極推動「蓋斑鬥魚」復育的保育觀念,但建議任何物種的復育前,必須進行棲地完整的調查,並呼籲民眾勿任意放流蓋斑鬥魚。

石岡鄉石雕大師郭可遇,為重溫孩童時期田園蟲鳴蛙叫的大自然景觀,自闢生態池復育多種青蛙,日前發現生態池中竟然出現上百尾的「蓋斑鬥魚」。不但將池中的青蛙卵、蝌蚪以及蜻蜓的幼蟲吃掉,最後連青蛙都不敢靠近池中,造成池中生態嚴重的破壞。

台中縣大甲溪生態協會秘書楊慧玲指出,各種生物進行復育前必須進行棲地完整的調查,如:水流、水生植物、昆蟲和魚等掠食者的組成份子結構,才能進行復育計畫的可行性評估。千萬不可因為「人」的因素,一下子就加入大量的鬥魚,而造成當地生態的遽變,對其他的生物可能是毀滅性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