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縣市環保施政民間評比出爐 花蓮唯一缺席 六都表現台中最差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2018縣市環保施政民間評比出爐 花蓮唯一缺席 六都表現台中最差

2019年12月20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民間針對全台22縣市的環保施政評比邁入第四年,台灣環保聯盟今(20日)公布2018年評量結果,受到資源多寡的影響,六都普遍表現及格,但高雄略為退步,台中市則從A級降到B級。在非六都縣市中,嘉義市表現最為亮眼,從C級進步到A級,雲林縣略為退步,宜蘭縣則從A級降為B級。

今年已有21個地方政府願意加入,全台22縣市只有花蓮缺席。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特別譴責花蓮縣府連續四年拒絕提供資料,「環保政策關乎民眾的生活環境與永續發展,但花蓮縣政府不僅漠視環保團體的監督,更缺乏對環保政策的努力。」

台灣環保聯盟會長劉志堅(右)與創會會長施信民(左)共同揭曉評比成果。孫文臨攝

台灣環保聯盟會長劉志堅(右)與創會會長施信民(左)共同揭曉評比成果。孫文臨攝

大部分地方政府有進步 再生能源成長10%以上

在2014年九合一大選前,台灣環保聯盟等27個民間團體共同提出20項環保共同訴求,包含非核家園、節能減碳、廢棄物處理、環保稽查、加強食安、護樹保林、綠色產業轉型、大眾運輸推廣等等。此後每年以此做為評鑑標準,分別以能源轉型、公害防制、公眾參與、環境治理四大層面,來評比各縣市的施政表現。

綜觀今年的評比結果,台灣環保聯盟會長劉志堅表示,大多地方政府的表現都有所進步,「特別是再生能源發展上,多數縣市都成長10%以上。」基隆市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從65瓩(kW)增加到470瓩(kW),再生能源發電量也大幅增加將近623%,且人均用電量還有小幅下降,值得肯定。

報告也指出,部分縣市雖然成長率較小,但其實已經建置的相對完備,例如屏東縣政府訂出2021年的民生用電要達到100%再生能源的目標,而台南市也積極發展屋頂型太陽光電。以節電成效來看,連江縣的人均用電量減少5%表現最佳,其餘台北市、高雄市、嘉義市、屏東縣、基隆市、新竹市的人均用電量也都有較2017年減低。

六都唯一B級 台中人均用電增 陳秉亨:空污與減碳是一體兩面

此外,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副理事長陳秉亨點名,台中市的人均用電量不減反增,「空污治理與節能減碳是一體兩面,很難說要一邊增加用電又要一邊減少空污。」他說,高雄市與台中市在去年選後,迴避表達反核立場,分數略減,「雲林是唯一不同意尋找替代能源的縣市,能源轉型態度不甚理想。」

環保聯盟的報告也指出,同樣是離島,相較於馬祖的人均用電減少5.6%為表現最佳,澎湖縣表現最差,人均用電年成長率達到4.5%,且澎湖雖然擁有良好的風力發電資源,再生能源表現卻差強人意,而金門縣的人均用電則是全台22個縣市中最低,每人每年用電量為1673度,不到台北市的三分之一,值得嘉許。

公害防治項目 雲林拒提供罰款資料 雙北基礎好但欠積極

在公害防治的評比上,主要是以環保違規、公害取締金額做依據,其中桃園市罰寬金額達到2億最高,其次為新北1.5億、彰化縣1億,而做為石化工業與發電大縣的雲林,理應加強污染防制取締工作,卻拒絕提供罰款資料。而法規面上,高雄市與屏東市啟動空污總量管制,有助規範污染排放。

負責評比各縣市公害防治分訴的評審之一,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這樣的評比並不是希望違法的愈多愈好,而是要看縣市環保稽查單位的執行效率與成果,「公害防治的另一個重點在廢棄物處理,在廚餘處理上我們發現,連江縣和金門縣因境內無焚化爐,垃圾委外處理費用相對高昂,因此廚餘處理表現出色,相較之下高雄市因資金充裕、坐擁焚化廠,反而相對消極,在設置廚餘處理設施上仍有待加強。」

謝和霖說,雙北市因有隨袋徵收,因此垃圾回收量非常的高,「雖然基礎很好,但近幾年來欠缺積極的工作,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政見原本是厭氧發酵廠,但是到了第二任連地點都還沒有找到。」另外,相對於高雄市將大部分的廚餘送往焚化爐,造成堆肥場效能不彰,「反過來台中市前市長林佳龍任內興建厭氧發酵廠,在今年啟用就有不錯的表現。」

謝和霖強調,不只是要蓋廚餘處理廠,更要專業人員管理,「不少縣市有堆肥場,但是管理不足,結果用壞了還要環保署補助蓋新的。」他說,焚化爐與堆肥場應該跨縣市合作,「例如台東縣沒有垃圾焚化爐,但可以協助處理高雄市的廚餘,而高雄市代燒台東垃圾,一舉兩得。」

花蓮縣連續四年拒絕提供資料 嘉義市獲頒最佳進步獎

面對評比的時差,導致表現好的首長卸任後評比才出爐的狀況。劉志堅坦言,政府數據統計通常須在該年度過後第二季才會出爐,再加上蒐集與評比的時程,每年的評比成果皆為前一年度的表現,較無法及時反應現況,「不過,政策的落實還是有延續性,長遠來看還是能看出縣市政府的執行狀況。」

劉志堅說,評比的表現確實和地方統籌款與可調度的基礎資源有關係,台北市作為首都許多政策推行都相對容易,清潔隊的人力也足夠,相較之下非直轄市則資源有限,「但是這個評比不只跟別人比,更是要跟自己比,例如今年嘉義市的表現就相當出色,人均用電下降,再生能源提高,公害防治的措施也有進步。」

提到被評為「劣」的花蓮縣,因連續四年都拒絕提供相關統計資料參與評比,施信民表示,「評比的客觀公正可受社會公評,除了希望人民了解地方政府環保施政狀,也能提供給縣市政府對於一年來環保政策的成果參考。」他說,做為民主國家,人民每四年進行一次地方首長改選,地方政府必須廣納民意,落實環境永續發展。

從2015年僅半數縣市提供資料,到2016年僅四個縣市缺席、2017年兩個縣市不參與,到今年只剩下花蓮縣市拒絕提供資料,劉志堅就說,這項評比愈來愈完整,也逐步增加其公信力,除呼籲花蓮應回應民間訴求外,「明年我們也將進行評比項目的調整。」

未來預計擴增到26個評比項目,包含汽車燃料費改為「隨油」徵收;善規劃全國國土計畫,並嚴格管理土地使用;推動限塑政策;支持推動民間保護區,改善環境公益信託;提出因應氣候變遷的災害防救能力;具體的減碳目標等工作。

作者

孫文臨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