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豚近三年都僅60隻 環團憂族群老化危機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白海豚近三年都僅60隻 環團憂族群老化危機

2019年12月31日
摘錄自2019年12月31日公視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鯨豚擱淺事件頻傳。根據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提出的數據,台灣海域的白海豚族群,這三年都在60隻上下。學者表示,漁業行為干擾、海上開發案離岸風機,都讓白海豚面臨考驗。

白海豚在海面悠游,時而浮出水面,這樣的畫面未來可能越來越少見。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提出研究數字,台灣海域附近的白海豚,估計族群數這三年都只在60隻上下,族群數沒有明顯增加。保育人士擔心,現有族群已經面臨老化。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陳秉亨表示,「(現存的)這60幾隻,有可能裡面都是年紀很大的,因為小的海豚比較脆弱,牠比較難長大。那如果這60幾隻,大部分都是那種年紀很大的,牠可能年紀到了之後就會死掉,所以,可能就會呈現(族群)快速瓦解。」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分析,現有個體老化又沒有新的個體誕生,族群數量一直無法擴大。而目前統計,從2000年到2019年擱淺的個體數就有11隻,更讓人擔心族群數量面臨威脅。而專家表示,最近幾年發現的鯨豚,外觀多有碰撞的傷痕,除了和漁業活動有關,海上開發案的進行可能也是鯨豚的衝擊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姚秋如說:「人為的開發壓力很大,包含海岸的人工化,以及海上會有些工程(海上風機),在這個過程中,船隻來往等等都可能造成鯨豚生活被影響。」

姚秋如指出,鯨豚是以靠聽覺定位的動物。海上開發案的進行,風機打樁的聲響都會影響鯨豚活動。而白海豚屬於淺海活動,更容易受到影響。保育人士呼籲,希望未來15年內,白海豚數量可達到百隻以上,才算相對安全。同時呼籲開發案,應該要有積極性的復育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