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助減碳 學者籲國際合作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疫情衝擊助減碳 學者籲國際合作

2020年03月09日
摘錄自2020年3月8日台灣醒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新冠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肆虐全球,但長期來看有助於對抗氣候變遷?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主任傑飛指出,諸如在家工作、視訊會議或上下班錯開等防疫行為,均可以減緩氣候變遷。此外,為了因應全球供應鏈斷裂,企業或許考慮將生產「在地化」,此舉也可避免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

不過,赫爾辛基大學能源和清潔空氣中心的梅利維爾擔心,當疫情過去後工商業復甦又恢復到以往的排碳量。以中國為例,2008年金融海嘯一度造成排碳量大減,但之後政府大興土木以刺激經濟,使得排碳量不減反增。

佛蒙特大學岡德環境研究所埃里克森指出,與其在面對危機時被迫減碳,我們還有5至10年的時間,將經濟轉型成低碳產業,同時令經濟衝擊降到最低。對此,埃里克森認為,對抗氣候變遷需要與抗疫相同程度的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