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海關在當地最繁忙的港口,查獲目前為止最大宗的非洲穿山甲鱗片走私案,總共沒入6公噸鱗片。
今年4月1日,執法人員在巴生港(Port Klang)發現了藏在63大袋腰果下的穿山甲鱗片。由於貨物僅標示內容物為腰果,這讓海關心生警戒。
「走私象牙和穿山甲鱗片的貨櫃,常常會用腰果作為障眼法」,致力於監視野生物貿易的組織「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TRAFFIC)在東南亞的資深協調專員約翰(Elizabeth John)告訴Mongabay。
這不是馬來西亞第一次查獲穿山甲鱗片。2017年,馬來西亞海關在巴生港沒入2公噸穿山甲鱗片;2019年,野生動物管理單位在沙巴的亞庇市(Kota Kinabalu)查抄到一家工廠與倉庫,發現上千隻穿山甲屍體與活體,以及超過360公斤的穿山甲鱗片、熊掌與狐蝠屍體。這次查獲到的6公噸穿山甲鱗片是馬來西亞當局在巴生港所查緝到的最大宗案件。
約翰說,這批鱗片出自數種非洲穿山甲個體,所以想必是來自於非洲,但確切的來源地則為未知。野生物司法委員會(Wildlife Justice Commission,WJC)今年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全球查獲到的穿山甲鱗片有超過一半都來自奈及利亞。然而穿山甲在該國已接近滅絕,所以這次查到的鱗片更有可能是來自附近國家,但奈及利亞仍有可能在其中扮演貿易中心的角色。此外,根據TRAFFIC發布的綜合報告,走私集團也常會變更路線,使得走私貨櫃的來源追蹤變得非常困難。
全世界總共有八種穿山甲:四種原生於亞洲(中華穿山甲、馬來穿山甲、印度穿山甲與菲律賓穿山甲),另外四種原生於非洲(南非穿山甲、大穿山甲、樹穿山甲與長尾穿山甲)。IUCN紅皮書名錄將印度穿山甲列為瀕危級(Endangered, EN),其他三種原生於亞洲的穿山甲則列為極度瀕危級(Critically Endangered, CR);南非穿山甲與長尾穿山甲為易危級(Vulnerable, VU),大穿山甲與樹穿山甲則為瀕危級。穿山甲是全世界非法販運情況最嚴重的動物:2000年至2016年有超過100萬隻穿山甲遭受非法貿易。
穿山甲的鱗片在傳統中藥上具有利用價值,儘管它其實跟人類的指甲和頭髮一樣,都是由角蛋白所組成。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orld Animal Protection,WAP)的報告指出,在某些國家,也有人會以肉用價值買賣穿山甲,或是把牠們的鱗片用在儀式和首飾裝飾上。
儘管尚未獲得證實,穿山甲已被指出可能是新興傳染病武漢肺炎(COVID-19)的病毒來源或中間宿主。然而武漢肺炎的延燒似乎沒有阻斷全球穿山甲與其他野生動物的貿易情況。
「當馬來西亞政府正焦頭爛額於對抗武漢肺炎,走私集團可能認為有機會躲過馬來西亞皇家關稅局的法眼,但卻被抓包」,TRAFFIC在東南亞的執行長克麗希納沙米(Kanitha Krishnasamy)在聲明中指出。「這次查緝成功正好讓走私集團明白,執法單位並不會因為防疫艱困就鬆懈。如果想要遏止人畜共通傳染病帶來的威脅,那麼停止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就應該要是持續且長期的努力方向。」
參考資料
- Mongabay(2020年4月7日),Malaysian authorities seize record 6 tons of African pangolin sc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