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地生機 布袋的光電開發課題 民間團體盼野鳥棲地不再被犧牲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鹽地生機 布袋的光電開發課題 民間團體盼野鳥棲地不再被犧牲

2020年06月01日
公視記者 陳寧 葉鎮中 陳添寶

從空中俯瞰嘉義布袋,一片片矗立在廢曬鹽田中的太陽能板,改變了海岸的地景,也在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的過程中,掀起一陣波瀾。


從空中俯瞰嘉義布袋,一片片矗立在廢曬鹽田中的太陽能板,改變了海岸的地景。

從2017年至今,布袋鹽田的光電開發爭議,隨著太陽能電廠正式完工商轉,看似暫時平息。野鳥的一舉一動,會不會因為光電設施的進駐,而有所改變?對當地生態工作者來說,日復一日的調查工作,是一場仍在進行中的馬拉松。

冷冽的海風,吹過嘉義布袋海岸。冬日裡看似一片荒蕪的灰色大地,透過望遠鏡仔細觀察,其實有著另一個熱鬧的世界。


隨著太陽能電廠正式完工商轉,當地生態工作者的調查工作,仍是進行中的馬拉松。

一邊觀察,調查人員一邊清點各種水鳥的數量,每年12月中到隔年1月間,全台各地的鳥會、鳥友,就會開始大動員,一起對全台各地度冬水鳥,進行大規模調查。從2013年開始調查至今,嘉義布袋的樣區,一直是候鳥數量的冠軍。

生機盎然的水鳥樂園,背後卻反映出海岸棲地一再流失的警訊。根據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研究,台灣的海岸濕地,在過去60年間,因為人為開發,已經消失六成。2001年,停止曬鹽後的布袋鹽田,空出廣大空間,正好填補了棲地流失的缺口,吸引大批候鳥度冬歇腳。

布袋的豐富鳥況,也讓許多外國鳥友不遠千里,特地來台灣一探究竟。不過這片廢曬鹽田的生態價值,長期以來卻受到忽視。2017年,為了加速國內綠能發展,政府選定了布袋的廢曬鹽田,作為發展太陽光電的基地。消息一出,立刻引發保育團體反彈。經過多次協調,能源局同意,將布袋鹽田的開發面積,從345公頃,縮減為102公頃。兩家得標業者也必須在基地保留30%,作為生態保留區,同時承諾將持續進行20年的生態調查。


為了加速國內綠能發展,政府選定了布袋的廢曬鹽田,作為發展太陽光電的基地。

2019年12月,國有財產署進一步將布袋十區鹽田91公頃面積的範圍,交由高雄市野鳥學會認養。官方這項釋出善意的舉動,使得不屬於法定保護區,但仍有豐富生態資源的十區鹽田,得以保留原狀。布袋在地的生態工作者,仍然不敢鬆懈,持續記錄著每塊鹽田的鳥況,了解光電設施對於鳥類活動的影響。

光電開發不只造成布袋的陸域鳥類棲地縮減,也造成一部分水域棲地流失。布袋九區鹽田旁的這座滯洪池,廠商正在鋪設水面型的光電設施。每年冬季,這裡是大批鳳頭潛鴨的度冬熱點,廠商為此暫時停工,直到今年4月候鳥離開後,才再度復工。調查人員登上小艇,緩緩前往位在滯洪池中的一處沙洲,準備了解,有多少對小燕鷗在此築巢繁殖。


調查人員來到滯洪池中的一處沙洲,準備了解,有多少對小燕鷗在此築巢繁殖。

一部分水域面積蓋上光電板之後,未來度冬的雁鴨會不會減少,或者影響其他鳥類的繁殖與覓食,許多生態問題,仍需要透過進一步的監測來找出線索。不過讓民間團體擔憂的是,開發布袋鹽田的聲音,又再度來敲門。

目前布袋八區、九區鹽田總共102公頃的太陽能電廠已經完工商轉,十區180公頃中的91公頃由高雄鳥會認養。五區90公頃,則有業者提出想進一步開發的意願。

2017年至今,地面型光電設施的開發,引發了一連串生態與環境衝突。民間團體一再呼籲,政府應該更積極發展屋頂型光電,同時透過環境與社會檢核制度,化解地面型光電開發與選址的爭議。

經過數年爭取,今年檢核制度即將進入試辦階段。歷經了這場棲地搶救行動,民間團體期望,在102公頃的鹽田之後,不要再有下一塊野鳥樂園被迫犧牲。


民間團體一再呼籲,政府應該透過環境與社會檢核制度,化解地面型光電開發與選址的爭議。

從再生能源與生態環境的衝突,走向制度的建立,能源轉型之路沒有捷徑,一筆又一筆調查資料的累積,都是讓綠能走得更扎實的基礎。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鹽地生機】

06/01(一) 22:00首播
06/06(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