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放寬養殖瀕危物種 恐刺激野生動物市場需求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緬甸放寬養殖瀕危物種 恐刺激野生動物市場需求

2020年07月12日
摘錄自2020年07月11日中央通訊社緬甸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保育人士示警,緬甸近期突然修改規定,可能導致老虎、穿山甲等瀕危物種的商業養殖進一步刺激中國對稀有野生動物產品需求,並使緬甸近年打擊非法貿易的努力功虧一簣。

法新社報導,緬甸本就是野生動物非法走私重地,這類貿易主要是受中國需求而驅動,估計全球市場規模達200億美元。今年6月,緬甸林業部悄悄放行私人動物園申請養殖90種物種的許可,其中超過20種處於瀕危或極危狀態。緬甸林業部向保育團體解釋,新清單是在「完全符合法令的情況下」制定,並事先諮詢過「保育團體、學者及相關領域專家」。在新規之下,老虎、穿山甲、大象和各種禿鷹,還有列為「極危」的短吻海豚和暹羅鱷,如今都可為了取肉或剝皮而養殖。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及國際野生動植物保護組織(FFI)在聯合聲明中表示,根據過往經驗,商業貿易會衍生平行進出口,導致野生動物非法貿易增加,助長對野生動物產品的整體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