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趕上明年4月底前公告,內政部國土計畫審議大會正密集審議縣市國土計畫。繼北部、東部已完成9縣市審查後,明(5日)高屏即將上場、雲嘉南緊追在後,而經濟部為台商回流新增的十個產業園區都在中南部,將正式闖第一道審查關卡。
全部十個產業園區在5月正式經行政院核定,預期可翻轉第一輪小組審查的結果,順利畫入城鄉發展地區,且不計入全國國土計畫定下的2036年產業用地僅「新增」3311公頃總量限制[1]。
首批上場審查的有高雄九鬮農場與屏東加工出口區二期,將在5日的大會進行最後確認。
十個產業園區集中在中南部。除屏東加工出口區二期,其餘九個均使用台糖農場,其中雲林馬光農場、嘉義公館農場、嘉義南靖農場、台南番仔寮農場、高雄九鬮農場,共410公頃將先行開發,已在進行可行性規畫報告與環評報告書件撰寫,經濟部拚2021年底就提供廠商進駐,也獲得地方政府支持;後續將闖關環保署環評、與內政部區委會[2]。
不過環團預期,通過縣市國土計畫後,環保署與內政部的審查也會加速通過。
全國產業新增3311公頃,再加1200公頃
考量國內產業進展、水電供給、環境容受力等,經濟部於2019年定下2036年產業用地僅「再增加」約3,311公頃的總量,該總量也寫入全國國土計畫,用來限制各縣市的縣市國土計畫;但中美貿易戰、台商回流,用地需求大增,行政院再規劃十大園區1200公頃,採外加方式,不計入總量,5月正式定案。
以高雄市國土計畫為例,3月底進行小組審查時,九鬮農場產業園區就被審議委員打回票,認為還沒有具體規劃、且具優良農業生產環境,應劃為農業發展地區第一類(農1)。
兩個月後,行政院5月22日核定「配合台商回台土地需求,中南部產業園區開發方案」,高雄市府再將九鬮農場70公頃農地納入城鄉發展地區第2類之3(城2-3)。5日的大會已將此納入審查重點。
同一天審查的還有屏東縣市國土計畫,當中也有屏東加工出口區二期、隘寮溪農場兩個台商回流產業園區計畫。然而加工出口區二期並非優良農地,3月小組審查原則委員已同意畫入城2-3。
產業園區加速前進 環團:限縮討論空間
地方首長對於產業園區的開發多持積極態度。5月行政院正核定公館農場與南靖農場的產業園區時,嘉義縣長翁章梁特地鳴炮慶賀;7月,雲林縣長張麗善也搶先簽署推動褒忠農業機械科技園區協議。
長期關注國土計畫、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吳其融指出,有了政院公文,預期九鬮農場與其他台商回流產業園區可通過縣市國土計畫審查。並排除在3311公頃的總量之外。
他表示,從過去實務經驗可知,台灣每年約可新增產業園區100公頃。而經濟部設定新增3311公頃,卻讓每年開發量達200公頃。再添上行政院1200公頃的台商回流園區,將使得產業園區年增量逼近300公頃。園區的規劃、進駐、與控管品質上都會打折。
吳其融指出,這些產業園區大多利用優良的台糖農地,環境與產業關聯上仍有疑慮,需更進一步討論。但在行政院與地方政治人物力推下,環評與區委會審查都將加速,限縮了民眾表達意見的空間與時間。
註1:根據內政部通案原則,專案核定的產業園區開發計畫不算入3311公頃的總量。
註2:根據國土規劃期程,在2025年國土功能分區劃設完畢前,仍維持由區委會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