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科學園區再搶良田 立委、民間合推《有機農業促進法》 修法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不讓科學園區再搶良田 立委、民間合推《有機農業促進法》 修法

2020年08月06日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林芊妤報導

《有機農業促進法》去年5月正式實施,旨在促進國內有機農業發展。然而該法甫上路,就遇上高雄橋頭科學園區和預定地內固有中崎有機農業專區搶地的衝突。為此,民眾黨立委張其祿和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昨(5日)共同舉辦「有機農業促進法修法暨前瞻綠色產業升級座談會與記者會」,邀請相關人士分享推動有機或友善農業的經驗,並倡議修正有機農業促進法。


民眾黨立委張其祿和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昨(5日)共同舉辦「有機農業促進法修法暨前瞻綠色產業升級座談會與記者會」,盼打造更良好的有機農業發展環境。林芊妤 攝

有機夢碎 橋頭科學園區與有機農業專區爭地

中崎有機農業專區佔地31公頃,目前由30多位農民進駐耕作,是高雄市政府在2008年配合農委會有機農業政策所設立。政府為了配合台商回流,科學園區用地需求增加,行政院指示內政部、科技部著手規劃橋頭科學園區,2019年由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過關。橋頭科學園區佔地約262公頃,其中包含中崎有機農業專區用地,園區規劃有半導體、航太、智慧機械、智慧生醫、創新科技聚落管理及生產服務,內容包山包海。

最初,農民相信中崎是屬於公辦有機農業專區,可以長期投入,紛紛帶著希望進駐,如今政府預計2023年租約到期後便將土地徵收用作開發,若計畫成真,農民10年耕耘的有機夢將一夕幻滅。

今年5月,在環保署舉辦的「南部科學園區橋頭園區開發計畫」第二階環評範疇界定會議上,內政部與農委會對於是否在園區中保留中崎有機專區的意見僵持不下,最後會議破局,環保署決定待兩機關協調後再召開會議。


科技部所規劃之橋頭科學園區願景圖。擷取自環評書件

民間盼科學園區內保留有機專區 打造「生態型科技園區」

中崎有機農業專區已耕耘10多年,當地農民陸續得到有機認證,生態慢慢恢復,甚至記錄到一級保育鳥類草鴞棲息。不甘10年耕耘就此灰飛煙滅,專區農民與立委、保育團體提出「共存共榮」的訴求,希望在科學園區內保留有機專區。

張其祿表示,並非覺得科學園區不該開發,但科技和農業應有共存共榮的可能。他指出,透過提出修正有機農業促進法,希望政府遵守承諾,正視當時設立專法的目的,並藉由中崎與橋頭園區的案例,促使各界思考科技如何和農業共存共榮。張其祿也說,後疫情時代政府必須正視糧食問題,「不是只有科學就好」。

陳椒華則直指農委會有責任要照顧農業環境,農民才能有保障。他說,「政府單位有責任看得懂問題,不要再做不當開發,有機農業需要好的修法版本」。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表示,希望政府遵循科學園區政策環評中所宣示的循環經濟原則,重新設計橋頭科學園區、審慎規劃招商條件,讓園區成為台灣第一個農業、生態、科技可以共存共榮的「生態型科技園區」示範案例。

滾水生態循環農業促進會發起人,同時也是中崎農產運銷合作社代理理事主席楊登旭,提出橋頭園區應重新規劃,結合有機農業、生技廠區、藻菌循環,達成循環經濟概念。


在地團體訴求共存共榮,盼橋頭科學園區能留下中崎有機農業專區,互利發展。資料照片,李育琴攝

「不要再有下一個中崎」 民間促修法予農民強力保障

在推動修法上,楊登旭認為,目前有機農業促進區對地方政府來說誘因不足,應將生技園區的概念放入思考,讓有機農業加值,提高政府劃設促進區的意願。

另,有機農業促進法第7條中載明「農產品經營者承租公有土地或國營事業土地作有機農業使用,應給予土地租金優惠」。對此楊登旭指出,以目前中崎的狀況而言,土地是高雄市政府向台糖承租再轉租給農民,所以農民無法享有租地優惠,他形容這是「半套的租金優惠」,認為只要是在促進區中,就該一視同仁。

而面對此次科學園區與有機專區爭地的爭議,楊登旭認為是源於有機農業促進法未給予有機專區明確的保障。因此他主張有機農業促進區中的農地,無論是農民自有,或是承租公有或國營事業土地,都應享有國土計畫法中農業發展區第一類(農1)的同等保障,僅供「農業生產及其必要之產銷設施使用,並禁止或限制其他使用」。楊登旭強調,「農業是需要長期耕耘、安定的產業」,只有提高開發門檻,農民才有保障。

根據目前有機農業促進法31條,促進區中的農作物若檢出禁用物質,農民將被罰款,但若「農產品經營者證明其已採取必要之防護措施,且經主管機關認定為鄰田污染者,不罰。」楊登旭認為,這表示農民若認為污染責任來自外部則必須自行舉證,且還須經主管機關認定,顯示此法屬於「人治條文」,足見「立法品質低落」。因此他主張,舉證責任應該翻轉,由官方舉證,且應明列科學化認定標準,否則農民是否承受外部污染的壓力,端看承辦人態度。

楊登旭於會中坦言,修法的路很長,不一定趕得上中崎遭到徵收的腳步,但他仍願意投入努力,只希望能促成修法,「不要再有下一個中崎」。


滾水生態循環農業促進會發起人楊登旭表示「不希望再有下一個中崎」。林芊妤 攝

作者

林芊妤

能給的不及自然給我們的。篤信自然的療癒效果可比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