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崩壞現實中看見美好 16位藝術家以義賣支持環境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在崩壞現實中看見美好 16位藝術家以義賣支持環境

「綠盟20 破浪前行」藝術公益聯展

2020年10月12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蕭紫菡 報導

16位關心環境的藝術家與環保界攜手舉辦「綠盟20 破浪前行」藝術公益聯展,於10月3日中秋連假登場,這也是長年推動藝術教育的雄獅美術星空畫廊,首次與公民團體合作舉辦公益聯展。展出作品涵蓋版畫、油畫、水彩、粉彩、雕塑、攝影、複合媒材等多元的創作形式,義賣所得將全數捐給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簡稱綠盟),用於推動非核減煤、能源轉型及污染治理的工作。

綠盟成立於2000年,以促進社會公義、創造永續環境為使命,長期監督台灣的核電、能源、空氣污染、河川流域、廢棄物處理等環境治理政策,並在2011年福島核災後,投入大部分的人力和資源,進行國內外核電及能源議題的研究,推動非核減煤及能源轉型的工作。

即日起至18日舉辦「綠盟20 破浪前行」藝術公益聯展,義賣所得將全數捐給綠盟。
「綠盟20 破浪前行」藝術公益聯展,即日起至18日在台北舉辦。圖片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綠盟20 破浪前行」藝術公益聯展,義賣所得將全數捐給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圖為綠盟常務理事林瓊華。攝影:蕭紫菡

「希望將小時候聞到的泥土地的味道留給未來。」

享譽國際的版畫藝術家楊炯杕與楊忠銘,是促成這次藝術公益聯展的推手。楊忠銘是第一位在故宮展出版畫並典藏作品的當代藝術家,他說,「生命很重要的問題在於,你正在為別人或未來的世世代代做些什麼。因為希望將小時候聞到的泥土地的味道留給未來,所以我選擇用行動支持綠盟在做的事。」 


王耀俊的《此時此刻》以木質來模仿石頭的質感。攝影:蕭紫菡

2020年是綠盟創會的20週年,朝向下一世代的環境轉型任務艱鉅,但今年受武漢肺炎(COVID-19)的影響,為了讓綠盟有足夠經費持續推動環境工作,楊忠銘與楊炯杕共邀集16位對自然與環境懷抱相同意識的藝術家們一同響應,表達對對環境正義與自然永續的支持。

本次展出的16位藝術家作品中,王耀俊的《此時此刻》以木質來模仿石頭的質感,藉由凝視物質與心神之間的某種形質轉化,來寓意此時此刻的「當下即是」經驗;KIM (廖偉廷)的《Step1-9 -》則透過如電影敘事般九張在海邊的串連影像,解構出單一分鏡般之視覺分割意象,不同的觀畫者會有不同的視覺排列,構築出不同的影像故事。

胡棟民以大理石為媒材創作的《初語》,在抽象的構件中,彷彿能聽到鳥鳴蟬聲,以春意盎然及夏日綠蔭的印象喧鬧著,象徵共生共榮的意象。林彥伶的《日夢者》,以針氈為創作技法,形構出一個類似人頭的形象,並使用基本的表意器官:眼睛和嘴巴、及少數的臉部肌肉,嘗試暗示出人的隱晦情緒與無法捉摸的思緒,「日夢者」意謂著處在靈魂出遊超越時空的狀態,能任意悠遊於過去、現在甚至未來。 


KIM (廖偉廷)的《Step1-9 -》,透過如電影敘事般的影像,讓觀者重新建構各自的故事。攝影:蕭紫菡

在病痛與異鄉經驗中 重新看見故鄉與創作的新視角

林賢俊《澳底漁港的雲》以壓克力顏料和畫布,描繪出一件以台北澳底漁港的海水所映照出來的雲。港內的海水將天上的雲映照出來,也分離出彩虹一般的線條,大自然的水氣與光線的折射過程中也不時映照出生活中的彩虹。這不是攝影器材所能補捉的眼識經驗,但在創作者靜慮的觀察中,這些不可明狀的線條,被詩意地記錄下來。

擔任國中美術老師工作多年的黃景瑋,此次提供的作品名為《小漁港風情》,他因於2017年2月和大學同學的一段寫生之旅,開啟了自己的藝術創作。每個星期六日都是他的寫生日,用水彩寫生記錄自己的家鄉花蓮,亦透過寫生愛護自己的土地。

黃椿元的作品《富有餘》,以絹印的方式和豐富的色彩,呈現不一樣的鯉魚線條。他表示,這些圖像若以大眾化和流行性的角度來看,就像80至90年代的台版「普普藝術」,是市井小民的小確幸。


林彥伶以羊毛氈為媒材創作的《日夢者》。攝影:蕭紫菡

楊炯杕的作品《國境之南》,以金屬蝕刻凹版為媒材,刻畫出屏東恆春龍磐大草原。作品靈感起因於2006年的環島之旅中,他發現長年在歐洲求學、生活旅遊的舒適與美,終究比不上身處故鄉的自在,因而正式告別巴黎,並將環島旅程中特殊的景點記錄下來。「國境之南」是系列作品的最後一件,他表示,完成後有種解放的感覺,心境也跟著改變了。

陳又寧的《夏荷白鷺》,以鉛棒拓印。2017年因為意外骨折,在家躺了好幾個月後,開始在家畫圖、刻版,但行動始終無法自如。為了將自己刻版的線條印出來,當時隨手以手邊的鉛棒以類似拓印邊款的方式拓印木板,意外發現這種方式比起一般水印木刻的印版方式更為方便、省時,又乾淨。當黑線稿拓印出來後,想起這幾年考察民間木版年畫時的經驗,民間藝人常常就以一張墨線主稿,透過不同的加工手法,便能將同一畫面變化出各種不同樣貌。因此,她試著將拓印後的黑線稿上彩,而這些由同張刻版印出的黑線稿也隨著手繪上彩變化出不同的畫面,成就了完全不同以往的作品。

綠盟常務理事林瓊華說,今年的疫情讓她想起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世界彷彿一眨眼陷入最崩壞的現實中,卻也在其中看見了許多美好的人性與力量。而人與自然的關係往往是藝術家創作的泉源,希望透過此次藝術與環境運動的交會,連結創作者與觀看者對土地的熱愛,藉此擴大社會大眾對自然之愛和環境永續的意志。歡迎各界前往參觀,連結彼此的心意,感受這份愛的力量。 


綠盟期盼透過此次藝術與環境運動的交會,擴大社會大眾對自然之愛及永續環境的意識。圖片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展期:2020年10月3日至10月18日
時間:週三至週五及週日13:00-19:00、週六10:00-19:00(週一、二公休)
地點:雄獅星空(台北市南京西路9號2樓)
參展藝術家:KIM (廖偉廷)、王午(倪又安)、王耀俊、林彥伶、林賢俊、胡棟民、郭正參、 郭娟秋、陳又寧、黃景瑋、黃椿元、曹育維、楊炯杕、楊忠銘、劉淑美、謝伊婷。(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藝術家座談:2020年10月18日14:30-16:30
線上聯展:https://gcaa.github.io/#forward

作者

蕭紫菡

蕭紫菡,政大新聞系畢,現任《環境資訊電子報》、《故事:寫給所有人類的歷史》、《50+plus》、《人物誌》等特約記者,悠遊於文字與劇場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