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西濱之旅 美商科磊七股護沙淨灘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寶島西濱之旅 美商科磊七股護沙淨灘

2020年11月03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洪碩辰台南報導

10月下旬,台灣迎來今年第一波東北風,強勁的風勢讓台南七股區的濱海沙丘沙塵滾滾。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下簡稱環資)與美商科磊股份有限公司KLA上月23日來到七股區頂頭額汕,在沙丘上豎起稻草進行護沙,活動一共完成了總長111.5公尺。


樂活台灣協會帶領志工來到頂頭額汕,以稻草進行護沙工作。攝影:洪碩辰。

聳立在台南七股的國聖燈塔,是台灣本島最西端代表。七股潟湖因上游河川長期帶來的泥沙,逐漸堆積成了沖積平原與沙洲,也圈出沙洲裡風平浪靜的內海,是進行養殖漁業的優良場地,也是台灣特殊的地理景觀。

本次活動與樂活台灣協會合作,上午護沙、下午淨灘,樂活台灣協會在此執行護沙已有10餘年,目的就是為了減緩沙丘的流失。

護沙的步驟很簡單,志工們四人一組,其中一人將稻草平鋪於沙地上,另一人手持名為土吐的工具,將稻草插入沙中豎起,其他人則協助將稻草束直,並用雙腳協助將稻草併攏,每排稻草距離約1.5公尺。

進行時有個訣竅,那就是稻草豎起的方向必須與風的來向垂直,如此才能起到最好的攔沙作用,雖然風沙很大,不一會兒就讓人臉上、口中都是沙,也有人聰明地戴上了護目鏡,但科磊志工仍迅速的在時間內完成預定進度。


志工們合力執行護沙工作。攝影:洪碩辰。

待稻草將風沙攔下,而濱海植物逐漸生長覆蓋後,便能形成天然的攔沙防風籬。附近的港口內也時常有抽砂船在運作,將淤積的泥沙重新運回沙洲。

樂活台灣協會執行長柳秀慧表示,真正的問題根源仍在於上游,因台灣於河川上游興建水庫、攔砂壩等,把砂石攔在上游,才會導致河川的輸沙量不足。

其實關於海岸線退縮與侵蝕的問題,仍有賴政府進行跨部會整合,擬定一套完整的策略,才是治本之道。護沙的志工行動,不僅僅是為了保護沙丘,也是想透過身體力行,讓參加者對環境議題有更深的感觸。


護沙完成,本次志工護沙行動總長度111.5公尺。攝影:洪碩辰。

完成護沙後,科磊志工來到南灣碼頭,搭乘船隻前往網仔寮汕,一路上可見到七股內海海面滿佈蚵棚,顯現養殖漁業對七股鄉的重要性。

沿途船長與工作人員向志工介紹周遭環境,如網仔寮汕的名字由來,「汕」即是沙洲,網仔寮汕因過去漁民把漁網暫放於沙洲上而得名。地理、生態、產業、人文等風景交織相融,成為七股潟湖的特色。


沙灘上滿滿的沙球,其實是濾食性的螃蟹,進食後所留下的痕跡。攝影:洪碩辰。

抵達網仔寮汕後,志工們來到外海一側,沙灘上佈滿因海浪沖刷帶來的垃圾。根據樂活台灣協會多年來的監測成果,這裡的垃圾種類主要仍以遊憩與生活垃圾為大宗,沙灘上也不乏大型漁業廢棄物。

在樂活台灣協會帶領下,大家一邊注意洶湧的海浪,一邊認真地將垃圾撿起,並進行數量與種類的統計。因平常網仔寮汕需乘船才能抵達,所以少有帶領民眾淨灘的機會,本次科磊的淨灘行動,不僅清理大批垃圾,也為台灣的海岸完成一項難得的任務。


志工們齊心協力清理網仔寮汕沙灘上的廢棄物。攝影:洪碩辰。

回程時,收穫滿滿的志工們於船上品嚐新鮮的烤鮮蚵仔與虱目魚,氣氛輕鬆愜意。透過此次活動,環資與樂活台灣協會希望讓志工細想,是否有能從生活中落實的做法,讓廢棄物的問題從源頭改善,並讓參與者對台灣在地環境產生連結,進而守護它。

許多參與者也表示,經由此次活動,發現許多過去在台灣未曾認識的一面。希望不管是棲地流失,或是海洋廢棄物的問題,在往後的日子中,都能夠朝更好的方向發展。


淨灘活動結束,志工與成果合影。攝影:洪碩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