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岸國聖埔愛海行動 台灣荃新、逢興生物協力淨灘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北海岸國聖埔愛海行動 台灣荃新、逢興生物協力淨灘

2020年11月05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洪碩辰 新北報導

10月最後一天,北台灣幸運地迎來了好天氣,31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下簡稱環資)與台灣荃新股份有限公司和逢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來到北海岸國聖埔海灘擔任一日淨灘志工,一共清出72.6公斤的垃圾。


志工們於沙灘上各自努立著。攝:洪碩辰。

在活動開始前,環資先說明淨灘注意事項,除了請志工注意安全外,也告知像漂流木、魚骨等自然物不需要撿拾,因為淨灘的目的是清除原本不在環境中的人為廢棄物,這些物品在環境中分解不易,將長久危害我們的環境。

有趣的是,今天剛好也碰上附近社區的淨灘活動,因時間不同,沙灘入口處的垃圾在活動開始前就已被撿拾乾淨,於是志工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逐步朝沙灘左側前進,接續著社區居民們的努力。

雖然東北季風強勁,但和煦的陽光仍為大家補足活動的體力,志工們越走越遠,在邊陲地帶的垃圾量也越來越多,有人往潮線的方向撿拾剛被拍上岸的垃圾,也有人往防風籬清除被竹籬攔下的垃圾。遠遠望去,沙灘上各處散落著埋頭努力的志工,隨著走的距離越遠,手上的垃圾袋也越來越重。還有小朋友撿到了玩具,開心地把玩著。


志工們於沙灘上合影,本次淨灘成果共計 72.6 公斤。攝:洪碩辰。

儘管時間已到,志工們仍像往常一樣感到意猶未盡,回程途中更不時地彎腰撿起新看到的垃圾。但緊接著還有廢棄物監測行動,因環資希望活動不僅僅是淨灘,更希望能在活動中,讓志工們對週遭環境產生意識與在乎感,因此透過ICC海洋廢棄物監測(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來實際了解廢棄物的種類與數量。

根據ICC海洋廢棄物監測,將淨灘垃圾進行分類後,本次撿拾垃圾總重為 72.6 公斤。以寶特瓶、塑膠瓶蓋與吸管為前三大數量,第一名的保特瓶共376個,可見塑膠製品垃圾仍佔多數。

本次淨灘負責人曾子郡也再次向志工呼籲,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材質,而在於人們的使用方式,塑膠袋最初的發明者,是為了減少紙袋的使用量而做出這項產品。我們也能觀察到不論材質,其實大多數的垃圾都以一次性廢棄物為主,很可能是僅使用一次就被丟棄。

雖然廢棄物處理與回收流程也有待改善,但若能從源頭做起,減少物品的製造、能源的使用,改變生活方式,減少可能製造多餘垃圾的可能性,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志工們進行ICC分類與監測。攝:洪碩辰。


本次的ICC監測中,以保特瓶(376個),數量為第一。攝:洪碩辰。

志工方雅津分享,在聽過活動的行前說明會後,除了自己原本會攜帶的餐具外,也開始自備環保杯購買咖啡。更有志工表示,期待能延續今天活動的理念,由公司自辦公室中發起,營造更友善環境的辦公室空間。

這也是環資在企業淨灘活動中,難得有參加者不僅願意從生活中做起,更進一步呼籲公司採取具體行動。其實從公眾開始,去推動政府執行政策、帶動商家加入,是最理想的狀態。唯有大家齊心協力投入,我們的環境才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