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食鳥類發言惹議 生態攝影家徐仁修受訪:只是提出討論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餵食鳥類發言惹議 生態攝影家徐仁修受訪:只是提出討論

2020年12月15日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許祖菱報導

荒野基金會與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自然生態攝影家徐仁修,本月8日在社群網站發文討論生態攝影的餵食與誘拍,其中「在專家指導下有限度餵食」說法,掀起網友論戰。

徐仁修11日接受《環境資訊中心》採訪時表示,他本身不曾誘拍鳥類,也不贊成誘拍,但對於餵食議題,以及許多攝影愛好者私下餵食鳥類的行為,他認為與其毫無管理,不如將這件事攤開來審視,討論哪些事可以做,哪些完全不應該做。

荒野基金會創辦人、自然生態攝影家徐仁修。圖片來源:徐仁修提供。

專家指導下能有限度餵食? 生態圈連番回擊

徐仁修8日的臉書發文提到,他在國際間演講或辦生態教育旅遊時,常分享台灣保育成功例子,更有許多外國遊客千里迢迢來到台灣,就是因為嚮導保證可以看到他們渴望的珍稀、台灣特有著名鳥種。

他在貼文中指出,餵食當然是不好,但在專家指導管理單位的指導下,有限度餵食「不失為吸引愛鳥的觀光客來認識台灣的好法子之一。」

貼文一出,下方留言一陣撻伐。包括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鳥類生態專家李璟泓皆表示無法認同這樣的觀點。

荒野保護協會14日透過臉書發出聲明:「徐老師是創辦人,我們尊重,但不代表他個人的言論,我們就該全部支持。」劉月梅更留言回應:「完全無法認同,大自然有其自然法則,怎可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違法行為,荒野保護協會不支持餵食拍照。」

李璟泓也在臉書連發多篇文章重砲抨擊,他貼出鳥友提供的台南灰伯勞鳥照片,這隻伯勞鳥經過5天的麵包蟲誘拍餵食之後,原本豐盈的羽毛變得凌亂不堪。

徐仁修則在貼文下方澄清,他本身不會餵食鳥類,他只是提到很多人私下有誘拍行為,希望促成理性討論,「因為疫情,我今年重新觀察台灣大自然,發現了這個問題,想討論有沒有更好的方式罷了。」

徐仁修:希望將餵食這件事攤開來審視

徐仁修受訪時表示,他長年待在國外,今年因爲疫情,他才重新觀察與拍攝台灣生態。進而發現,台灣有很多野外攝影人士,會用鳥音或餵食方式讓鳥現身,「雖然國家公園都說不能餵食,但實際上沒有人在管理,只是立一個牌子,沒有什麼意義。」

徐仁修認為,既然法律無法確實阻絕鳥類誘拍,那能不能有管理單位、專家,告訴這些攝影人士,不要亂餵食這些鳥類不當食物。他強調,希望愛鳥人士可以將餵食這件事攤開來審視,討論哪些事可以做,那些完全不應該做。「如果你不討論,那大家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有比較好嗎?」

徐仁修舉出自己在北海道觀察瀕危鳥類丹頂鶴的經驗,當地農夫會在冬天鳥類覓食困難期間餵食丹頂鶴。徐仁修表示,「餵食若能有效管理並有專家指導,可讓民眾看見台灣引以為傲的特有美麗野鳥,藉此啟發民眾愛護自然,可能比去鳥園或動物園更有意義。」

針對許多抨擊他的觀點,徐仁修說,並未主張一定要餵食鳥類,如果有專家反對餵食也可以討論,他只是希望能讓更多人思考,人類想要欣賞或親近大自然,怎麼做才是最好的。

「擺拍」鳥類美照 恐干擾鳥類 提高路殺風險

能不能為了美照「擺拍」,在生態攝影社群間一直有正反不同聲音。但近年屢屢傳出過分誇張的手法,例如以麵包蟲、灑飼料的餵食方式,此外也有閃光燈、播放鳥音、佈景擺設,甚至「綁架」固定鳥類等手段。今年3月就有報導指出,攝影人士在玉山國家公園鳥類繁殖季期間,大聲播放鳥音吸引求偶中的野鳥現身。

鳥類生態專家李璟泓曾受訪表示,以食物或鳥音誘及鳥類拍攝的結果,不但會讓野生動物降低對人的警戒心,同時因為被食物吸引產生的制約,野生鳥類被天敵獵食、被人類獵捕,或是因為鄰近道路被車輛撞擊路殺的風險都會相對提高。在繁殖季不斷播放鳥音,會讓鳥類求偶成功的機會降低,甚至會讓鳥棄巢。

李璟泓說,鳥類攝影或賞鳥本來是一種舒緩身心的休閒活動,國內外絕大多數的公共空間都會基於尊重野生動物生存權,及避免人鳥共通傳染病等因素,禁止餵食野生動物。

作者

許祖菱

大學就讀傳播學系,現在是文字/影像/翻譯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