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總是會發布最新的《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2020年的氣候會議雖被延宕,但報告仍順利出爐,也將疫情帶來的影響納入分析,我們是否正逐步縮小碳排放差距,一起來報告裡找答案。
溫室氣體再創新高!森林大火頻傳加劇排放
報告劈頭先帶了個壞消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攀升!看到最新2019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包含土地利用變化便達52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包含土地利用變化的則會額外多60多億噸(591億),衝到史上最高點。
細細盤點排放源,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就占了總排放量超過60%。另外,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自2010年以來,每年平均增長1.4%,2019年卻飆升至2.6%,幾乎是往年的2倍,主要是因為極端氣候帶來的森林大火事件,變得越來越頻繁,而且規模都不小。
再來瞧瞧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究竟距離實現氣候目標有多遠?報告將「有條件」(conditional)和「無條件」(unconditional)的自主貢獻(NDCs)執行情境進行比較。所謂有條件的NDCs是指,國家針對貢獻承諾制定相關「法律」列管所有行動,同時也準備好所需的「資金」和「技術」,腳踏實地實踐氣候目標。而無條件的NDCs,會缺乏上述各種支援條件,也就是說國家不一定會如實履行承諾。
在資金、技術和法律條件都到位的情境下(有條件NDCs),預估2030年各國必須再多減120億噸二氧化碳,才能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2°C內;若要追求1.5°C目標,則得減少290億噸。而在無條件NDCs底下,會再多個20-30億噸需要減排。
坦白說,這些數字跟2019年相同一份報告所公布的差距是差不多的,意味著當前各國NDCs仍無法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即便少數國家些微更新貢獻承諾,但到本世紀末全球升溫還是會超過3°C。
不過,目前全球有超過120個國家(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一半以上),已正式通過、宣布或考慮在本世紀中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加拿大、歐盟、日本等世界最大經濟體都在其中。之後若美國能照拜登總統所提的氣候計畫,加入2050年淨零排放陣營,所涵蓋的溫室氣體占比將提升到60%。當各國將NDCs與淨零排放目標對齊,本世紀末將有機會減少0.5°C的升溫。
疫情無助長期減碳 永續復甦才是正解!
為了與現況疫情對齊,報告也針對疫情的影響進行初步推估。先前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測2020年全球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較去年減少7%,是歷年來降幅最大的。這乍聽之下是個好消息,但事實上僅能讓全球排放量「短暫」下降,對於實現長期減碳目標並沒有帶來太多貢獻。
《排放差距報告》用數字算給大家聽,7%的降幅僅能幫助至2050年,將升溫幅度降低約0.01°C,微不足道。但是如果各國能在疫情後重啟經濟活動的同時,納入永續復甦策略,那麼到2030年能較原有政策情境減少25%的排放量(150億噸),便大幅提升實現2°C目標的可能性。
就減量部分來看,報告特別提出航空與船運兩大部門需多加努力。航空和船運目前每年排放20億噸二氧化碳,占全球總排放量的5%,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UNEP預估,若維持現在的趨勢發展的話,到2050年將可能消耗60-220%的1.5°C碳預算!因此呼籲運輸業不僅要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還必須徹底與化石燃料脫鉤轉型,才能達到脫碳。
此外,報告最後也強調生活方式的改變,是能對減碳帶來極大的貢獻。目前全球有2/3的溫室氣體排放,與家庭的交通、飲食、住宅有關。若民眾自身一點點小改變,齊聚起來的減碳量便很可觀。當然,政府政策必須帶頭衝,可以推動選擇用鐵路旅行取代短途航班、鼓勵騎自行車和使用共享汽車,並且制定提升住宅的能效、減少食物浪費等政策,讓生活減碳是便民,而非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