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堪稱加拿大大選的最佳助選員。他上任後屢次對加拿大關稅霸凌,又威脅「經濟併吞」它成為「美國第51州」,激怒加拿大人,也解救了馬克・卡尼(Mark Carney)低迷的選情。
原先民調墊底的他,以近86%的壓倒性得票率當選執政的自由黨黨魁,接任加拿大新總理,並將在幾週後的大選上與保守黨領袖、民粹主義者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展開頂尖對決。
博勵治是先前呼聲最高,公認最有希望成為下一任加國總理的候選人,但因人設和路線跟川普太像,在川普的「攪局」下,領先20多個百分點的民調優勢正在快速蒸發。
卡尼是接任前總理杜魯道的剩餘任期,但必須通過接下來的加拿大國會選舉,才能坐穩下屆總理寶座,大選將於4月28日舉行。
馬克・卡尼是誰?跟氣候變遷有何關係?
綠色金融代言人變身加國首相
剛滿60歲的卡尼,曾任英國與加國央行總裁,帶領加國央行度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及英國央行通過脫歐亂流;也曾任聯合國氣候特使、聯合國淨零銀行聯盟(NZBA)催生者。《華爾街日報》稱他為「淨零」和「ESG環境計畫」的全球代言人。
這樣一位綠色金融代言人,上台後第一件事居然是取消消費者碳稅!理由是「引起太多分歧」,他決定收起棍子,改用胡蘿蔔獎勵。
他的「失守」讓氣候運動界不滿,批評他「換了位置,換個腦袋」。對手則批評他「不斷翻轉自己的信念來騙加拿大人的選票。」
消費者碳稅,正是導致前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下台的導火線。為了贏得接下來的大選,他必須硬起來,向川普嗆聲,支持加拿大採取報復性關稅,並回應民意。
加國碳稅曾是全球典範,碳退稅更是獨有設計
曾經,加國碳稅是全球進步環境政策的典範,由卑詩省率先提出,杜魯道發揚光大,是他近十年總理生涯的政壇代表作,目的是透過碳定價以價制量,鼓勵減排和綠能轉型。
2019年上路的加拿大碳稅有兩套收費方式:對大型工廠制定碳排放定價機制,對一般消費者、農夫、小型企業課徵每公噸20加幣的燃料碳稅,並逐年提高,預計2030年達到每公噸170加幣,以期2030年腰斬全國碳排量(以2005年為基準)。
2024年,每公噸價格從65加幣漲至80加幣,漲幅23%、約折合每公升0.03加元(約新台幣0.69元)。
為了降低民眾負擔,碳稅收益並未收進政府口袋,而是還財於民。約九成民眾都收到碳退稅(Canada Carbon Rebate),約八成還倒賺,收到的退稅高於繳納的碳稅。四口之家平均每月可領70至140加幣的碳退稅。
假消息讓碳稅成祭品
儘管如此,博勵治抓住民眾對執政黨的不滿,怪罪經濟不好、通膨居高不下,政府還調高碳稅,增加民眾負擔,不知民間疾苦。他們大踩「碳稅」,主打「減稅」(axe the tax),支持度一路攀升。
「碳稅不受歡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選民對碳稅的誤解,事實錯誤。」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凱瑟琳‧哈里森(Kathryn Harrison)告訴《衛報》。

根據加國央行,碳稅僅占整體漲幅的不到1/20。漲價的元兇其實是化石燃料市場波動、石油公司和其他企業哄抬價格以及供應鏈瓶頸等。
對於假消息,剛卸下加國環境與氣候變遷部長的史蒂文・吉爾博(Steven Guilbeault)也很無奈「有理說不清」。
「喊『減稅』很容易,沒人喜歡繳稅,但要解釋氣候變遷的真實存在就複雜得多,氣候變遷讓加拿大人損失數十億美元,而碳定價是我們的因應對策之一,這不是一個口號能講清楚的。」吉爾博說,氣候議題成了文化戰爭的祭品。
最後,連自由黨的盟友「新民主黨」也開始倒戈,附和博勵治的說法,最終導致了杜魯道的黯然下台,以及卡尼揮刀砍碳稅。
卡尼砍消費者燃料稅,對手打算連工業碳價一起砍
不過,卡尼砍的只有消費者的燃料碳稅,且一般認為,為了補上消費者碳稅的洞,卡尼必須設法從工業碳價下手。但對手博勵治最近卻喊出,一旦當選,他將連工業碳價都砍。
外界質疑這要如何實現加拿大的氣候目標?《彭博》引用智庫「加拿大清淨能源」(Clean Energy Canada)的數據,指出工業碳定價是加拿大減排最重要的武器,預計2030年將佔全國排放量的20%至48%。
這刀砍下去,不僅達不成氣候目標,在經濟上也是「弊大於利」。
砍工業碳價,專家說:弊大於利
該智庫負責人馬克・撒迦利亞(Mark Zacharias)向《彭博》解釋,加拿大的目標是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避免過度依賴美國。全球有48國制定類似政策,「若加拿大要增加與這些國家的貿易,我們必須符合其雄心,而非模仿川普政府自廢建立綠色經濟的武功。」
例如,英國、歐盟等都要開始徵收碳關稅,取消工業碳價將損害加拿大的對歐出口,損害加國企業的低碳競爭優勢。
卡尼顯然認知到這點。上任後,不飛華盛頓,而是飛歐洲,加強與英法的合作。
「猜猜對歐盟貿易多元化的要求之一是什麼?猜猜英國貿易多元化的要求之一是什麼?就是要有某種形式的碳定價。」卡尼3月18日在記者會上說。
卡尼提加國版CBAM與新氣候計畫
卡尼甚至表示要推出加國版的CBAM,點名鋼鋁、化工、水泥等高碳排產業。他的官網上還列出了新的氣候計畫,如:
- 改善針對大型工廠的產業排放定價系統(Output-Based Pricing System, OBPS),並延長至2035年,提供政策確定性;
- 簡化規範,加速綠能計畫審查;
- 考慮加強石油和天然氣甲烷法規;
- 要求氣候風險的廣泛揭露;
- 擴增電動車充電站;
- 2030年聯邦政府建築逐步停用化石燃料;
- 完成與實施《加拿大製造永續投資指南》,對「綠色」和「過渡」經濟活動進行分類,促進綠色融資。預計2026年秋季實施各優先產業的分類。
針對消費者,他端出的胡蘿蔔則是:
- 開發和整合新的消費者碳信用市場與工業碳定價系統,讓污染大戶付錢向消費者買碳權。
- 獎勵住宅節能改造、提高熱泵和零排放汽車的補貼、對節能改造或購買節能住宅的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抵押貸款保險費折扣等。
卡尼批評對手假裝我們只能在對抗氣候變遷和經濟成長之間二選一,但他相信這可以是個複選題:「我們可以讓加拿大家庭過得更好,共同對抗氣候變遷,並成為七國集團中最強大的經濟體。」
信念翻盤還是選舉考量,大選後看分明
但也有人觀察到他的新內閣換下了支持碳稅的原環境部長,就職後的首場演說對氣候變遷和碳稅隻字未提,刻意淡化,對媒體的提問也不做具體回應,讓人摸不透他的真實立場。
加拿大的淨零未來,恐怕要等大選後才能看的清了。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CSR@天下》,原文標題〈川普效應!碳稅先鋒加拿大新總理一上任就砍掉消費者碳稅,反對黨連工業碳稅也想取消〉。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
參考資料
- The Guardian(2024年10月5日),Canada’s carbon tax is popular, innovative and helps save the planet – but now it faces the axe
- WSJ(2025年3月10日),Has Canada Learned From Its Lost Decade?
- Bloomberg(2025年3月17日),Conservatives Promise to Kill Canada’s Industrial Carbon Tax
- Bloomberg(2025年3月14日),New Canada PM Carney Says There’s Progress in US Trade Talks
- Climate Home News(2025年3月19日),Canada’s new leader culls carbon tax seen as burden on voters
- David Suzuki Foundation,Canada’s carbon pricing (a.k.a. “carbon tax”) explained
- Mark Carney,Mark Carney presents plan for change on consumer carbon t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