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豚真的不會轉彎」 控訴12年保育一場空 環團監院陳情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白海豚真的不會轉彎」 控訴12年保育一場空 環團監院陳情

2021年01月08日
整理:鄒敏惠(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別再無限度開發海洋了,白海豚真的不會轉彎。」台灣白海豚保育推動12年,族群數量卻不斷減少,不見止跌回升,環保團體今天(8日)重回現場,前往監察院陳情,指出12年間諸多開發案與保育衝突的荒謬,列舉行政機關違失,要求監察院展開調查。


民間團體赴監察院陳情。圖片提供: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12年前的今天 環團行政院前替白海豚陳情

2008年1月9日,台灣生態學會、台灣永續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雲林縣野鳥學會、彰化海岸保育聯盟等十個環團在行政院前陳情,呼籲政府重視並保育台灣特有亞種台灣白海豚。

本報報導,當時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專家即因棲地隔離、獨立演化產生差異,認定「台灣的白海豚為台灣特有的獨立種群」。IUCN紅皮書名錄更將台灣白海豚評定為極度瀕臨滅絕(CR)等級。

2015年,透過鯨豚研究學者王愈超(John Wang)的研究,台灣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taiwanensis )正式被確定為獨立的亞種。

亞種的認知,應可影響科學家或非科學家看待生物的態度,但環保團體指出,西部河川、沿岸及海上的工程案一個接著一個開發,台灣白海豚從發現到現在,數量已經快掉了一半。

非法漁業持續威脅 白海豚重要棲地劃設範圍不足

環團表示,今天是白海豚保育向行政院陳情12周年,這12年來政府一直在做白海豚族群調查,每年的調查都發現白海豚數量減少。

環團表示,政府這麼多年來沒有將「調查經費」轉移到「復育工作」上,一直感受不到政府保育的決心,現在台灣白海豚剩下65隻,應該積極且盡快執行復育計畫,重點是拿出使白海豚數量「止跌回升」的做法。

環團更批評漁業署與海巡署執法消極,非法漁業長期橫行於西海岸,「拖網漁船不得於距岸3浬內作業」法規形同虛設,讓「刺網」和「拖網」持續威脅白海豚的「豚身安全」。


海保署去年公布已辨識的47隻白海豚。圖片來源:海保署

環團認為,2020年9月1日上路的「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劃設範圍有缺失,主管機關礙於各方壓力,未將適合的棲地全部劃入,連已有白海豚目擊的區域(桃園、嘉義)都未包含,建議應把適合白海豚生存的地方都劃作保護區。

離岸風電開發 與十年前國光石化預定地 同樣威脅白海豚生存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兼任助理許馨庭指出,十年前國光石化預定蓋在彰化的大城濕地,因為設置場址將阻礙台灣白海豚的洄游,時任行政院長吳敦義說出白海豚可以「轉彎」避開障礙物以及開發案。雖然「轉彎」論述一直成為大眾的笑柄,但時至今日,台灣的離岸風機和綠能政策,也是一樣對白海豚有相同的期待。

許馨庭認為,無論是「離岸風機」的選址,還是為了「天然氣卸收計畫」的「防波堤擴建」,不是貼著台灣白海豚的棲地,就是與其棲地重疊。近年,海保署公布了對台灣白海豚的調查,發現三個大群體分別在大安溪口、台中港至彰濱工業區海域及麥寮至外傘頂洲海域活動。

許馨庭說道:「白海豚的棲息因僅限淺水域,生活範圍狹窄,遇到開發案時難以『轉彎』。」


民間團體赴監察院陳情。圖片提供: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執行祕書施仲平表示,過去十幾年來,不管是原先的主管機關林務局,或是現任主管機關海保署,兩者都制定了許多大小政策在推動白海豚的復育,然而我們看到的卻是白海豚的生存環境並無起色。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文魯彬指出:「我們今天來這邊就是希望監察院能對行政機關的諸多違法及不當予以糾正,作為捍衛憲政、法治制度的最後防線。」

作者

鄒敏惠

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