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17日
摘錄自2021年2月15日中央社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嘉義地區防治外來種沙氏變色蜥,2009年自2017年獎勵撲殺移除,花上千萬沙蜥依舊活躍;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陳宣汶表示,2019年起改以圍堵取代獎勵撲殺,阻止沙蜥擴散已有成效。
陳宣汶說,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研究團隊2019年承接林管處防治沙蜥計畫,以圍堵取代大量撲殺,針對已知的分布區域,進行圍堵捕捉,避免沙蜥擴散,已有一定成效。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專任研究助理徐偉傑表示,調查沙蜥往外擴張的管道發現,沙蜥會產卵苗圃土壤裡,樹苗枝葉也會隱藏沙蜥,沙蜥就隨著樹苗移植而擴散;經宣導後,多數苗圃業者都願意配合防治。
徐偉傑表示,研究團隊也成立「群策群力防沙蜥」臉書社團,以嘉義縣市為核心區域,藉由民眾通報的資料,隨時掌握外來種沙氏變色蜥的動態,讓防治的工作事半功倍。
陳宣汶強調,他的團隊同時也進行外來種綠鬣蜥防治,民眾捉到外來物種,請勿虐待,畢竟牠們不是自己願意來台灣的。
陳宣汶指出,民眾把捉到的綠鬣蜥五花大綁,甚至煮來吃,實在不妥,綠鬣蜥體內有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可能還有一些未知的病毒。
陳宣汶建議民眾,捉到外來物種,可交由嘉大團隊處理,給予安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