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濕地乾涸危機 中國在非洲蓋水壩的綠色考驗 | 環境資訊中心
環球360°

世界級濕地乾涸危機 中國在非洲蓋水壩的綠色考驗

2021年04月15日
文:弗雷德·皮爾斯(英國自由記者、自由撰稿人)
環保人士擔心福米大壩引發尼日河三角洲的生態和糧食危機,中國的金融機構和企業是否因此望而卻步?

位於馬利段的尼日河三角洲。圖片來源:Bert de Ruiter / Alamy

中國對非洲大壩的建設熱情是否正在降溫?生態環境問題是否開始制約中國在整個非洲大陸建設大型基礎設施計劃的衝勁?換言之「一帶一路」倡議是否正在經歷綠色轉型?中國對福米大壩(the Fomi)的持續沉默讓人不禁提出這樣的疑問,而環保人士警告稱,該水利工程將破壞西非最長的河流尼日河下游的生態。

三年多前,地處西非的幾內亞政府宣布,在中國資金和專業技術支持下,福米大壩計劃已經準備就緒,可在尼日河上游源頭開始建設。但自此以後,地面施工作業已停止,政府各方也一直處於沉默狀態。關注該計劃的人士稱,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和融資方或許是因為生態方面的考量才一直沒有動作。

此前,越來越多的人擔心福米大壩和下游的灌溉計劃將導致鄰國馬利境內的尼日河三角洲部分乾涸,進而危及全球最大、物產最豐饒的沙漠濕地之一,這是一片位於撒哈拉邊緣、與比利時面積相當的綠洲。

灌溉計劃抽取水資源會影響三角洲地區約200萬農民、漁民和牧民的生計,超過了能夠從該計劃獲益的人口數量。「該三角洲及其生態系統對馬利以及更廣泛地區的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國際濕地聯盟(Wetlands International)馬利辦公室專門負責薩赫勒地區的卡隆加·凱塔(Karounga Keita)說。


製圖:中外對話

福米水利工程的悠久歷史

福米大壩的規劃早已有之。近一個世紀之前,法國殖民者就首先確定了在該地建設大壩的可能性。近些年來,歷屆幾內亞政府一直想要將自己的國家變成西非的水電樞紐,在福米建設一座大壩則是他們實現這一目標的頭號重點計劃。大壩生產的電力將被輸往下游的甘比亞、幾內亞比索、塞內加爾、科特迪瓦、賴比瑞亞、獅子山和馬利。

政府間組織尼日​​盆地管理局(Niger Basin Authority)的大壩支持者認為,福米大壩可以造福該地區。大壩能夠控制尼日河在自然條件下不穩定的季節性流量,代之以渦輪機調節後的全年規律供水,幫助下游兩岸擴大灌溉面積,這也是下游期待已久的。

有了大壩以後,馬利就有可能大規模擴大現有的農田灌溉面積。這片由尼日辦事處(Office du Niger)管轄的區域如今已經是西非最大的灌溉區,主要出產大米和糖。馬利政府希望利用全年穩定供水,將灌溉面積增加到原來的三倍,達到4600平方公里,並讓許多農田一年能夠種植兩季作物。


馬利的馬爾卡拉大壩(Markala barrage)。圖片來源:Bert de Ruiter / Alamy


尼日河流經馬利東部的昂松戈。圖片來源:United Nations , CC BY-NC-ND 2.0

問題在於,為灌溉區供水的水渠的引水口位於尼日河洪泛區的前端,而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洪泛區才形成了內尼日河三角洲(the Inner Niger Delta)。水文學家、生態學家以及國際濕地聯盟和總部位於美國的國際河流(International Rivers)等非政府組織近年來都警告稱,大壩和灌溉用水的增加或將導致三角洲數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乾涸,使該地區的雨季洪水消失,讓那裡富饒而豐產的生態系統難以為繼。

馬利政府尚未公開回應這些擔憂。儘管六年前在世界銀行的資助下啟動了尼日河流域管理計劃。但直到今天,不僅大壩或灌溉計劃的環境影響評估仍未公佈,也沒有出台任何大壩下游徑流的管理計劃。

中國投資者改變主意?

中國是幾內亞礦業和基礎設施計劃的主要投資者,已經參與了幾內亞全國各地其他幾座大壩的修建和設計,包括孔庫雷河(River Konkoure)上的蘇阿皮蒂(Souapiti)、卡雷塔(Kaleta)和阿馬利亞(Amaria)大壩,以及塞內加爾河(the River Senegal)支流上的庫庫唐巴(Koukoutamba)大壩。因此,當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河設計院)被選定為福米大壩計劃的工程設計方,並由中國進出口銀行計劃為其提供融資時,也就絲毫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2017年黃河設計院完成計劃可行性研究後,阿爾法·孔戴(Alpha Conde)總統領導下的政府便宣布已達成大壩建設協議。據報導,工程將於2017年底動工,但此後便一直毫無動靜。

國際河流的喬希·克列姆(Josh Klemm)一直在關注該計劃的進展。他說:「我們在幾內亞的聯絡人說福米計劃被擱置了。還沒有獲得任何融資。」曾經為幾內亞國內其他幾座大壩提供資金的中國進出口銀行似乎變得踟躕起來。

克列姆推測可能是中國進出口銀行越來越擔心計劃的環境阻力。「中國進出口銀行也不能免於爭議,」他說。「據報導,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等組織強調庫庫唐巴大壩對極度瀕危的黑猩猩的影響之後,該行已經重新考慮是否為該大壩提供融資。我個人感覺,福米大壩的戰略利益還不足以讓中國願意惹上爭議。」

正在爭取大壩建設計劃訂單的其它非洲國家似乎也同樣感覺到中國的熱情可能在降溫。埃及就是其中之一,該國正愈發積極地參與非洲各地爭議大壩的建設,尤其是目前坦尚尼亞塞盧斯禁獵區(Selous Game Reserve)裡正在修建的朱利葉斯·尼雷爾(Julius Nyerere )大壩。去年12月有消息稱埃及政府已經派遣大壩工程師評估接管福米計劃的前景。今年3月,兩國又舉行了後續會議。

改造尼日河熱情不減

無論中國有何擔憂,西非各國政府仍熱衷於改造尼日河。馬利認為,對於他們這樣一個人口年增長率為3%的國家而言,擴大尼日辦事處管轄的灌溉區對提高糧食產量至關重要。利比亞卡扎菲政權曾大舉投資灌溉區以及馬利其他地區,自其垮台後,中國似乎成了馬利的融資生命線。

該灌溉區目前最大的一項農業活動就是馬利政府與中國輕工業品進出口總公司聯合開展的4000公頃甘蔗種植和蔗糖提煉計劃——蘇卡拉(Sukala)計劃。甘蔗是世界上最耗水的作物之一。幾年來,該計劃一直計劃將種植面積擴大至2萬公頃,但這一切都取決於福米大壩能夠繼續推進,從而提供可靠的供水。

然而,福米大壩的環境和人道主義風險很高。尼日河三角洲是一片廣闊而復雜的區域,由多條水路,以及起於馬利中部、北至著名的沙漠城市廷巴克圖(Timbuktu)的季節性洪泛區組成。在鳥類學家眼中,尼日河三角洲是著名的歐洲候鳥越冬地。但國際濕地聯盟2020年10月的一項研究警告稱,福米大壩和擬建的灌溉系統所產生的疊加影響將導致三角洲雨季洪泛區面積平均每年減少13%,而在乾旱年份裡這一數字則會高達38%。


尼日河三角洲是一片廣闊而復雜的區域,由多條水路的季節性洪泛區組成。圖片來源: Landsat / Copernicus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之前幾內亞在尼日河上游源頭修建的另一座大壩——塞林蓋(Selingue)大壩的影響。這座大壩及其帶來的灌溉增量「已經讓三角洲的淹水面積減少了9%,」國際濕地聯盟的凱塔說。

若三角洲遭遇環境危機,那麼一場人道主義危機將幾乎無可避免。「雖然尼日辦事處管理下的灌溉區的糧食產量會增加,但尼日河三角洲的糧食產量將下降,」凱塔說。缺水會造成三角洲的平均漁獲量、牛群放牧量和稻米產量減少五分之一

與此同時,三角洲季節性洪水週期消失也會破壞幾個世紀以來博佐(Bozo)漁民、班巴拉(Bambara)農民和富拉尼(Fulani)牧民之間在土地和水資源使用權方面的合作體系。

凱塔說,這將增加地區內的自然資源競爭,而這一地區已經是幾內亞國內安全危機的震央。近年來,隨季節變化進出三角洲的富拉尼牧民發起了以農民為襲擊對象的聖戰「解放」運動(jihadi 「liberation」 movement)。

但此類擔憂在最近一段時間似乎離這個三角洲很遙遠。幾內亞高原的夏季強降雨導致10月三角洲水位達到了1969年以來的最高值

但老人們還記得1984年的薩赫勒大旱,當時三角洲的四分之三都乾涸了,大量牲畜死亡,大部分濕地居民都逃離了這個地區。據水文學家計算,福米大壩和擬建的灌溉工程完工後,此類災難重演的風險將增加四倍,從50年一遇增加至每12年一次。中國的大壩和灌溉工程師們可能不希望因此而千夫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