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地球生活 海外台人訴說德、英、荷、日那些防疫日常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疫情下的地球生活 海外台人訴說德、英、荷、日那些防疫日常

2021年05月24日
公視記者 呂培苓 顏子惟

2021年5月下旬,台灣疫情上升,政府單位與民間公司緊急分流,各級學校停課。這樣的措施,能不能阻斷病毒傳播?如果疫情擴大,生活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改變?買菜購物、自我篩檢,要怎麼樣建立生活的秩序?海外台灣人度過疫情嚴重的時期,看看他們的經驗,有沒有適合給台灣做參考,或者做警惕。

李孝文
德國
威士巴登

德國目前還在分區動態管理的情況下,經營兩間餐廳的李孝文說,「我們現在就是要連續7天,平均感染人數,每十萬人都要在100人以下,就可以開放餐廳室外的座位。在兩個禮拜後,假如也是每十萬人感染都在100人以下,就可以開放室內用餐,但是現在都不可以。」現在就是外帶或者外送。

那麼怎麼買菜呢?「你要去超市買東西,他們大部分都會要求你帶當天的檢測證明, 24小時以內的。網路購物,有一個click and meet,可以在網站上購物,然後自己去店家前面自取,但是不可以逗留,拿了就走。」德國各地有很多快篩站,民眾可以自行前往,沒有次數限制。


德國目前還在分區動態管理,經營兩間餐廳的李孝文表示,現在就是提供外帶或外送。

李亭諠
英國.倫敦郊區

李亭諠請兒子Apollo示範如何在家自我快篩。民眾可以上網向NHS(英國國民保健署)免費申請,「假設說你今天申請,隔天就會收到,所以速度是滿快的。什麼樣的人適合用這種快篩?如果你沒有以下症狀,比如說沒有一直咳不停,或是你沒有發高燒,你也沒有聞不到東西或味覺改變,這些基本的COVID-19症狀。如果有上述症狀,那就必須去政府的篩檢站。」


英國政府提供快篩劑讓民眾自行在家就可快篩。

快篩出來的結果如果是陽性,就要跟NHS回報,去政府的篩檢站做PCR(核酸檢測)的檢測。

「因為目前打疫苗是在18歲以上,中學生還沒有開放,因為基本上還在臨床實驗階段,所以中學生會被要求,大概就是星期一跟星期四,你要回家做自我檢測。」


李亭諠請兒子Apollo示範如何在家自我快篩。


民眾可自行得知檢測結果。

英國因為疫情嚴重,倫敦前後大約封城三次,李亭諠說,曾經大家連網路購物都要排隊,要先上網取得號碼,再按時間上網購物。萬一台灣疫情嚴重,確診隔離人數很多。「我們在封城的時候,很多地區會有民間自主的互助,這個互助會可能是在Facebook或透過WhatsApp,也就是說假設你的鄰居,或跟你住很近的人,他剛好不小心染疫了,他必須要居家隔離,住在附近的人是不是可以幫他去採買一些東西,放在他家門口,這樣自己也是很安全的。」

李雪溱 
荷蘭.阿姆斯特丹

「我在4月確診,現在已經解除隔離了」,住在阿姆斯特丹的李雪溱說,「我自己的狀況是因為,我的抵抗力非常好,那時候發燒是覺得很奇怪,我很少感冒,所以我立刻感覺到發燒,燒了2、3天,我就決定去驗。然後在家隔離,因為驗完不能出門,所以我在家待了24小時,收到Email報告說我陽性。」

李雪溱說,知道確診反而比較篤定,等待時間最難熬,「因為在24小時會懷疑到底有還沒有,在有和沒有之間,很難去做接下來的動作,知道就是確診了,接下來就是隔離,快點通知10天內有接觸過的人,接著就休息。」


李雪溱確診期間在家休養 ,可到戶外陽台曬陽光。

李雪溱並沒有去醫院,「在荷蘭除非你嚴重到快死掉,不然基本是不會打電話叫救護車,我當下的處理方式就是吃退燒藥,是從台灣帶的成藥,我要是那一天狀況比較好或沒有發燒,可能整天都不會吃藥,就吃維他命C,加上隔離的公寓外面有陽台,曬太陽可以得到維他命D,所以基本上就只有吃健康食品,還有曬太陽跟正常飲食。」

「有個政府專線,可以打電話去問你的健康狀況,比如現在發燒能不能吃有什麼成分的成藥等等,要是沒有人幫忙送食物,他們也有另外提供雜貨服務。」

「荷蘭這邊是說,等到你開始有症狀的10天之後,你就沒有傳染性,我是還有等到12天、13天才打,當他們說可以的時候,我還半信半疑,所以大概15天之後才出門。打專線去跟他說我當下的情形,當下就只有咳嗽,流鼻水、發燒什麼都沒有了,他們評估之後說,我可以出去了。」

吳詠心
日本.東京&青森

台灣對於戴什麼等級的口罩,態度很明確,希望大家都是使用外層有不織布的醫療口罩,不過日本很不一樣。

以下是日本内閣官房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新冠肺炎)感染症対策推進室的口罩宣導廣告, 除了廣告基調輕鬆有趣,可以看到廣告裡面,有人並不使用不織布口罩。

住在日本的吳詠心對此也感覺驚奇,他很用心注意台灣衛福部的資訊,所以自己都使用不織布口罩,然後他展示了日本現在常用的幾種口罩。

「現在路上看到很多都是這種,它是3D立體的樣子,叫做什麼聚酯纖維,強調它很有彈性。掛耳不會勒到,現在路上一半的人都是戴這種。」


依序為透明塑膠口罩、聚脂纖維、不織布口罩。

天氣越來越熱,接觸涼感的口罩也出現了,「夏天戴了不會悶熱,不會有濕氣,可是它很明顯沒有過濾層,所以這個頂多就是花粉季時,可以防花粉。你仔細看我手,其實視線都是可以透過去的。這也是強調耳朵舒服,可是一樣對我們這次的病毒是沒有用的。」

「還有一種就是這種透明的塑膠片,主要是日本服務業非常強調說,要能看到人的表情、笑容,我既不會噴口水出去,又可以讓人家看到微笑,所以很多服務業會希望他們的員工戴這個。可是這個很明顯,連一個過濾層都沒有,而且跟臉都沒有密合。」

鄭安齊
德國.柏林

德國對口罩就相當嚴格,「德國是到今年(2021)3月才改用這種FFP2口罩,現在德國你進到日常所需場所,就必須佩戴相當於N95的口罩。另外,你要遵守空間限制,比如說超市,他們會計算,上限可以多少人進來購物。然後要保持社交距離,他們要求你一定要推一台購物車,跟其他人之間保持距離。如果是非日常所需的場所,像是去購物、買衣服,或是去理髮,需要附陰性證明。陰性證明是,你自己在家做的不能算,必須要去外面設的檢測站,會跟你的證件、個人身分識別連動。檢測之後會出一張證明給你。」

那陰性證明的效期呢?「通常是24小時內的陰性證明才有用,大家就會安排行程,比如說,我等下要去理髮、接下來去購物,那我今天一大早就先去檢測站,就可以去所有地方。」


德國賣場限制人數,並要推購物車間隔出距離,還要佩戴FFP2口罩。

在台灣,很難想像日子要這樣過,不會覺得生活很被壓縮嗎?鄭安齊說「他們一直在想辦法跟COVID-19的疫情共處。因為這些國家不像台灣,防守了一段很長的時間,過了很長時間的日常生活,可是這樣一般日常下的生活,在歐洲,其實從去年3月之後就沒有了。」

跟COVID-19疫情共處一年多以後,2021年5月中旬,歐洲國家雖然每天仍然有數百到1000~2000名案例,不過已經慢慢開放解禁。這絕大多數是因為施打疫苗的關係。有些地方要進入室內,甚至會被要求出示疫苗施打證明。

台灣過去一年多來,因為邊境防守成功,大家施打疫苗意願不高,不過隨著這次社區感染擴大,以及英國變種的傳播力道增強,打疫苗還是現今防疫的重要事項。更何況,還必須謹慎以對,傳播更快速的印度變異株。打疫苗雖然不能百分之百的不會感染COVID-19,但能減少重症以及死亡。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疫情下的地球生活】

5/24(一) 22:00首播
5/29(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