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關注最高的氣候論文:跨物種病毒、多重臨界點、殭屍冰均上榜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2022年關注最高的氣候論文:跨物種病毒、多重臨界點、殭屍冰均上榜

2023年04月19日
轉載自CSR@天下;編譯:王茜穎
2022年,極端氣候席捲全球,各地陷入水深火熱,氣候新聞也頻頻佔據媒體版面,英國氣候科學與政策網站《碳簡報》(Carbon Brief)剛公佈了2022年全球媒體關注度最高的25篇氣候論文,讓我們來看看前五名。
ezgif.com-webp-to-jpg
英國氣候科學與政策網站《碳簡報》公佈了2022年全球媒體關注度最高的25篇氣候論文。圖片來源:碳簡報

TOP 1 :《氣候變遷增加跨物種病毒傳播風險》

排名第一的是《氣候變遷增加跨物種病毒傳播風險》(Climate change increases cross-species viral transmission risk),這篇登在權威期刊《自然》的論文,創下《碳簡報》評鑑八年來的最高分,全球有558家媒體引用,報導了716次,在推特上有超過一萬次推文,觸及3900萬人。

新冠疫情(COVID-19)三週年,全球還在疫情的漩渦裡,然而新冠只是開端,隨著地球不斷升溫,未來全球將進入大流行病時代。

該研究用電腦模型,預測地球升溫將如何改變3139種野生動物的棲地分佈,逼其朝緯度更高、海拔更高處遷徙,連帶牠們身上的寄生蟲和病原體也隨之遠播,傳播到新接觸的物種上。

該論文警告,未來50年,至少會有15000次的跨物種病毒跳躍,尤其好發於高生物多樣性、人口稠密的亞洲和非洲,其中台灣屬於中級風險區。這些跳躍將增加病毒跨物種傳播的風險,為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新病毒,論文作者特別指出,就如新冠病毒「可能源自東南亞馬蹄蝠,並透過未知的中間宿主傳播給人類」。

「這已經在發生中,即便在最好的氣候變遷情境下也無可避免,」論文共同作者,美國喬治城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艾柏里(Gergory Albery)告訴《衛報》,「這份研究提供了更多無可辯駁的證據,證明未來數十年不只會更熱,還會有更多疾病……我們必須建立健康基礎設施,以保護動物和人類。」

至於要投資哪些基礎設施,哈佛氣候、健康與全球環境中心臨時系主任伯恩斯坦(Aaron Bernstein)認為:「疫苗、藥物和檢測是必要的,但若缺少對初級防疫的重大投資,如棲地保護、嚴管野生動物貿易、改善牲畜的生物安全等,我們將會發現,未來只有富人才能在這個恐將爆發更多傳染病的世界生存。」

台灣該如何解讀這份研究?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所副教授陳貞志告訴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台灣有海洋分隔,跨越不易,但仍須進一步監測蝙蝠、鳥類等移動力較強的物種。此外,台灣目前採被動式監測法,難以評估導因,更難加以防範,亟須進行系統性監測,主動收集數據,建立預測模型,評估病原傳播熱區。

TOP 2:《全球升溫超過1.5℃恐將引爆多重臨界點》

接著來到第二名,《全球升溫超過1.5℃恐將引爆多重臨界點》(Exceeding 1.5℃ global warming could trigger multiple climate tipping points),刊登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該文從過去文獻中歸納出16個氣候臨界點,一旦升溫越界,就回不了頭,而每跨過一個臨界點,都可能觸發更多臨界點,有如連爆彈,步步驚心。

這些臨界點包括了格陵蘭冰蓋、南極東西冰原崩塌,如同「海洋輸送帶」的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瓦解,亞馬遜雨林死亡,北極永凍層消融、冬季海冰流失,熱帶珊瑚礁滅絕,西非季風改變等。

ezgif.com-webp-to-jpg(1)
全球16個氣候臨界點及其交匯處。圖片來源/Tom Prater,摘自《碳簡報》

這16道天險,我們現在跨過了幾個?

以目前全球升溫1.1℃來看,該論文認為,我們恐怕已過了五個危險臨界點:格陵蘭冰蓋崩塌,最終將導致海平面大幅上升;北大西洋的關鍵洋流崩解,影響了數十億人賴以生存的降雨;永凍層驟然解凍,釋出冰封千年的大量溫室氣體等。

「在全球升溫破一度時,地球恐怕已經離開了氣候『安全』區,」該論文研究者說。

而當升溫達1.5℃時,觸發四個臨界點的可能性大增,並新增五個可能臨界點。破2℃時,將觸發最後六個臨界點。

該悲觀嗎?「我們並非說,因為我們可能會觸發某些臨界點,大勢已去,一切都結束了,」論文主要作者麥凱(David Armstrong McKay)告訴《衛報》,「這個研究真正要說的是,為何守住《巴黎協定》1.5℃的目標如此重要,值得一拼……守住1.5℃之後的每個小數點,都能降低觸發更多臨界點的可能性。」

該論文獲得全球397個媒體,667篇報導,部落格和維基百科的引用數高居榜上第一,6000次推文。

TOP 3:《1979年以來,北極暖化的速度幾乎是全球的四倍》

如果說第二名,指出了炸彈在哪裡,第三名就是在告訴我們,我們是以什麼速度往炸彈撞上去。

這篇《1979年以來,北極暖化的速度幾乎是全球的四倍》(The Arctic has warmed nearly four times faster than the globe since 1979),推翻了過去兩到三倍的認知,在挪威和俄羅斯北部的巴倫支海一帶,甚至以七倍高速變暖。

ezgif.com-webp-to-jpg(3)
北極暖化的速度正在加速中。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TOP 4:《格陵蘭冰原氣候失衡和海平面上升》

加速暖化的結果,就是海平面上升。《格陵蘭冰原氣候失衡和海平面上升》(Greenland ice sheet climate disequilibrium and committed sea level rise)拿下第四,該論文預測,快速消融的格陵蘭島冰蓋,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27.4公分~78.2公分。

《美聯社》稱目前的冰層為「殭屍冰」(zombie ice),即使尚未崩離,但因降雪減少,得不到上游冰川的挹注,註定在升溫中融化。

「這是死冰,它只會融化,然後從冰蓋上消失。無論我們現在採取何種氣候情境,這些冰都已經歸於海洋。」論文作者之一、丹麥和格陵蘭地質調查局的冰川學家科爾根(William Colgan)告訴《美聯社》。另一個作者則說:「更像是一隻腳踏進墳墓。」

TOP 5:《氣候變遷可加劇過半的已知人類病原體疾病》

第五名,再度跟病毒掛勾。

這篇《氣候變遷可加劇過半的已知人類病原體疾病》(Over half of known human pathogenic diseases can be aggravated by climate change)發現,在他們分析的375種疾病中,近60%都曾因暖化、乾旱等氣候災害而加劇,增加了超過1000種「獨特傳播途徑」,數量之多,難以進行全面的社會調適,作者呼籲「亟須解決問題根本:溫室氣體減排」。

TOP 6~10

第六到第十名涵蓋了:美西遭逢1200年來最大的乾旱;反聖嬰現象下,理應降溫的海洋,居然持續暖化;3/4的亞馬遜雨林失去氣候韌性,逼近氣候臨界點;警示科學家應認真看待氣候變遷可能導致人類滅絕的可能性,開始為氣候終局做準備;以及Lancet Countdown的年度重量級報告,用傳染病、糧食安全、致命高溫等詳實數據,打臉政府和企業擁護化石燃料,犧牲健康。

完整的25名清單,請見《碳簡報》。

ezgif.com-webp-to-jpg(2)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CSR@天下》,原文標題〈跨物種病毒跳躍、16個氣候臨界點⋯⋯2022年關注度最高的氣候論文指出哪些永續威脅?|2023永續路徑〉。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