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漂流可逾六年 外來種隨塑膠垃圾播遷成生態破口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海上漂流可逾六年 外來種隨塑膠垃圾播遷成生態破口

2021年06月23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國衛報報導,現在海洋塑膠垃圾太多,已成為外來種入侵的新途徑,威脅著原生動物的生存。

日本311海嘯後的沿岸。照片來源:維基百科/美國海軍

日本311海嘯將289種海洋生物帶向遠方 最久存活愈六年

日本311海嘯造成近1萬6000人喪生,摧毀了房屋和基礎設施,估計有500萬噸殘骸碎片被捲入海中。這些碎片並沒有消失,其中一些漂流過太平洋,到達夏威夷、阿拉斯加和加州海岸,伴隨著大量搭便車的外來種。

根據史密森尼環境研究中心(Smithsonia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enter)2017年的統計,海嘯後被帶到遙遠海岸的日本海洋生物有289種,包括海螺、海葵和等足目動物(一種甲殼類動物)。

隨塑膠垃圾來到新海岸的入侵種會影響原生物種的棲地、攜帶疾病(尤其是微藻),對已經受到過度捕撈和污染壓力的生態系統更加不利。英國南極調查局海洋底棲生態學家、劍橋大學客座講師巴恩斯(David Barnes)表示,這會增加滅絕風險同時減少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和恢復力。

海嘯還揭露一些過去不知道的現象:許多動物在漂流過程中活了六年多,比過去所知還久。

自然現象不自然 跨洋漂流威脅到生物多樣性與糧食

像這樣的海洋播遷(oceanic dispersal)是一種自然現象。海洋生物附著在海洋垃圾上,能在海上移動數百公里。自由漂浮的海藻堆,如馬尾藻,厚度可達3公尺,為大西洋中的某些漂流物種提供了棲息地,如礁魚、海龍科和海馬等游泳能力較差的物種。

特拉維夫大學斯坦哈特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加利爾(Bella Galil)教授說:「跨洋漂流是海洋演化生物地理學和生態學的一個基本特徵,經常被用來解釋全球物種分佈模式的起源。」

儘管外來種在新環境中成功生存的情況相對罕見,但加利爾說,海上廢棄物和廢漁具大量增加導致生物附著(biofouling),即水生生物附著在牠們不該在的地方。

「這個罕見、零星的演化過程現在變成日常。」加利爾說。入侵種會威脅生物多樣性、糧食安全和人類福祉。例如,來自澳洲的海葡萄1990年抵達地中海,取代了其他海藻,引發了連鎖效應,最終導致本地腹足類動物和甲殼類動物的數量減少。

最有效的海洋入侵路線之一是從紅海經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加利爾指出,目前在地中海東部455種海洋外來物種中,大多數被認為是隨著北向洋流或壓載水,搭著塑膠垃圾便車,經運河進入。

許多入侵種已經蔓延到地中海中部和西部,甚至再次搭上漂浮的垃圾便車。加利爾說,除了對關鍵棲息地產生不利影響外,有些外來種是有毒的,像刺冠海膽和地中海水母,都是原產於印度洋,現在在地中海造成破壞的兩個例子。

20年增百倍 學者稱:海洋塑膠垃圾是「生態系統改變者」

塑膠漂流不是地中海的專利。在過去的20年間,海洋塑膠數量增加了100倍,巴恩斯稱之為「生態系統改變者」。

「尤其是塑膠,在漂浮物數量、種類、大小、結構、目的地以及漂浮時間等方面,都大幅增加了運輸的可能性。 此外,當入侵物種抵達並定居時,塑膠也會增加牠們在當地的傳播範圍。」2015年一份報告列出了387個物種,包含微生物、海藻和無脊椎動物,出現在「所有主要海洋區域」的海洋垃圾上,隨之漂流。

巴恩斯甚至在南大洋發現了隨塑膠垃圾而來入侵種,顯示南極低溫度並不一定能阻止外來種進入。南極可能對此類入侵種特別敏感,因為當地特有種是在近乎孤立的環境中演化的,而且生存條件範圍很窄。

地球上最珍貴的環境生態都可能受到外來種威脅,包括加拉巴哥群島。該島污染最嚴重的海灘上每平方公尺可發現400個塑膠顆粒,其中部分塑膠垃圾已經被認證帶來入侵種,不難想像這些入侵種很快就會威脅到島上著名的獨特野生動物。

針對蘇伊士運河的問題,加利爾說:「如果我們能堅持污染者付費的原則,歐洲得負起責任,因爲運河主要為歐洲服務。」但她也主張立即減少環境中的塑膠數量,嚴格禁止傾倒垃圾進入海洋。

參考資料

※ 本文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補助報導經費,為確保新聞獨立性,不干涉報導內容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