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白皮書 疾呼政府加速碳交易制度 規劃「零碳轉型」疫後振興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工總白皮書 疾呼政府加速碳交易制度 規劃「零碳轉型」疫後振興

2021年08月13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全國工業總會昨(12日)公布「2021年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內文多次強調政府應重視極端氣候風險,加速完善合理的碳定價與碳交易制度,並敦促政府在疫情後的振興復甦計畫需納入淨零轉型,以「2050碳中和」為目標檢討能源轉型,提出2025年之後的能源規劃。

台灣要達到碳中和,與能源轉型息息相關。圖為林口燃煤電廠,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台灣要達到碳中和,與能源轉型息息相關。圖為林口燃煤電廠。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工總籲加速完善碳交易制度  由行政院指揮溫室氣體減量工作

工總2021白皮書指出,面對世界各國、跨國企業紛紛訂出碳中和時程,政府應制定新的氣候法案,引導產業轉型。建議政府若要達到「2050碳中和」目標,健全政策法規、完善碳定價機制、輔導獎勵措施要三管齊下。

白皮書提到,現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減碳目標遠遠落後國際也無法因應碳中和路徑。中國、日本、南韓以及新加坡都已施行碳交易或是碳稅。我國至今卻尚未建立碳排總量管制、碳交易與碳定價機制,未來產品出口除可能遭課碳關稅外,還會因碳足跡過高而被排除於全球供應鏈外。

工總建議,環保署應儘速制定碳定價與碳交易機制,且須與國際對接,企業的減碳成效及抵換額度才能獲得承認,免遭國內外雙重課徵。碳費須符合公平原則,例如新加坡就於2019年開始徵收碳稅,並適用於所有行業。

工總呼籲政府,應提出「淨零碳排之永續發展政策與目標」,提出新的治理架構,行政院應設置「中央氣候變遷因應會報」,指揮各部會共同研議氣候變遷調適的權責分工。

建議政府重視極端氣候風險  疫後復甦計畫須納入零碳轉型

全球極端氣候已帶來多起災害,白皮書也提到,政府應重視極端氣候隱患,「在推動經濟發展之餘,對各項公共風險的控管能力也應同步提升,基礎建設的維護與整修,更應加強監管。」

有關疫情後經濟復甦的工作,工總則建議,政府應參考歐盟的「綠色政綱」、美國的擴大公共建設計劃,都投入大量預算用於零碳轉型、乾淨能源的投資、低碳技術研發,「政府也應將零碳轉型充分併入後疫病時期的經濟復甦計劃。」


台灣今年發生嚴重乾旱,又有兩次停電事件,引發產業界的憂慮。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台灣今年缺水又停電  王文淵:不要放棄任何一種能源

工總理事長王文淵表示,台灣今年遭遇嚴重乾旱,5月又發生兩次全國大停電,引起產業界相當大的憂慮,「但工業用水僅佔台灣用水量9%,不宜增課耗水費。」

工總建議,前瞻計畫的水資源建設,不能只是補助環境美化工程,而要進行長遠的水資源規畫,包括在建立防洪地下蓄水道、增建水庫、防漏、再生水與海水淡化等,「否則短期內必定會再次受到缺水衝擊。」

電力方面,王文淵提到,氣候變遷問題受到國際關注,歐盟計畫在2023年課徵碳關稅,期望政府參考歐、美、日各國低碳轉型的能源結構,「不輕易放棄任何一種能源的配置,確保台灣電力穩定供應。」

工總認為,政府必須重新檢討我國能源政策,不應僅將目標侷限於2025年,「核能對減碳有很大的作用,應檢討2025非核家園是否與國際碳中和目標有所牴觸。」

《溫管法》修法受各界關注 經濟部:樂見產業重視淨零轉型

對此,經濟部表示,樂見產業共同重視淨零轉型,「2050淨零排放是減碳的挑戰,更是產業契機」,會綜合考量產業競爭力、國際對接、產業特性,同時兼顧減碳與國家競爭力、能源穩定供應與落實公正轉型。

負責《溫管法》修法的環保署則表示,已將各界的意見納入考量,除了修改國家長期的減碳目標外,也有包含碳交易及碳定價的內容,會在下個會期將修法草案送入行政院,未必能於年底前完成修法,但會加速進行。有關碳費的徵收費率、對象不會在母法中訂定,須待修法完成後再來討論。

作者

孫文臨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