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安環境】「國慶花」金花石蒜盛開、新北推網購循環包、美供電拉警報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午安環境】「國慶花」金花石蒜盛開、新北推網購循環包、美供電拉警報

2021年10月12日
編輯室

10月8-11日

環團指通過三接是國恥環評 籲全民公投護藻礁

環保團體8日在總統府旁召開「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3週年記者會,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說,2018年通過的三接是國恥環評,外推影響更大,現場多名環團人士齊聲呼喊「大潭藻礁、世界珍寶」等口號,表達立場訴求,也呼籲全民公投護藻礁。經濟部次長曾文生重申,燃氣發電的碳排放僅約燃煤的一半,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對我國能源轉型的推動不可或缺,在邁向淨零碳排的過程更扮演著關鍵角色。(中央社聯合報報導

離岸躉購風場最後1席 月底揭曉

台灣第二階段的潛力風場將於2025年前全數併網,各家工程如火如荼進行,麗威遞補風場遲未出爐,因這是最後一個適用躉購價格的風場,備受業者矚目;經濟部能源局表示,已在進行最後審核,本月底有望簽署行政契約,屆時將正式對外公告,最後一席躉購風場由誰遞補卡位。(自由財經報導

竹科寶山2期擴建審議通過 地方盼支持護國神山同時呵護客家文化

內政部都委會6日審議通過,由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辦理的「新竹科學園區(寶山用地)第2期擴建計畫」,地方文史工作者齊向內政部營建署、科技部等多個單位陳情,建請保留位在開發範圍內的客家傳統夥房屋—榮陽堂,及周邊自然文化地景,在支持護國神山台積電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呵護台灣在地客家文化,創造多贏局面。(自由財經報導

減少使用一次性包材 新北推網購循環包配送

新北市府環保局7日公布,與連鎖量販店推線上購物平台使用「新北Ubox」循環包配送,取代一次性包材;消費者在取貨後,只要再將空的循環包歸還至指定地點,還可獲得限量的折價券。(中央社報導

高市垃圾減量 南區焚化廠BOT遇阻

高雄市推動南區焚化廠BOT案,遭綠營市議員郭建盟質疑是損害市民健康和危及市府財政的賠本生意,他於7日質詢表示,全市垃圾量逐年減少,外縣市也開始自建焚化廠,南區廠合約預計綁定25年,以後若無法給付足額垃圾,須犧牲市民健康燒外縣市垃圾,或從市庫掏錢補貼廠商,甚至可能不推動垃圾減量。

高雄市環保局8日表示,將逐年減少外縣市垃圾處理量,岡山及仁武廠也將於未來4年內安排輪流停爐進行整改,南區廠則維持BOT建新拆舊方案,並持續與居民溝通。(聯合報中央社報導)

台南事廢物無處燒 處理費恐漲

南部多個縣市面臨垃圾去化困難,台南市的可燃性事業廢棄物最近因高雄市焚化爐拒收外縣市垃圾,去化出問題,業者表示,高雄焚化爐是全台少數有餘裕的焚化爐,不僅台南,北中南都有業者運往高雄焚燒,但11月經營權更新,高市環保局核准的外縣市垃圾清運量只有原來的一半,不但台南事業廢棄物無處去,處理費也可能大漲。(聯合報報導

保特瓶、玻璃罐攻佔海洋 雲林環保艦隊清出600公斤海漂垃圾

海洋垃圾問題越來越嚴重,雲林縣府成立環保艦隊由漁船主人、工作人員在海上作業過程協助清除海漂垃圾,今年1至9月攜回近600公斤垃圾,雲林縣環保局8日在四湖三條崙海水浴場舉辦「國家海洋日」活動,邀請大家一起加入「不塑之客」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用品。(自由時報報導

南方四島海廢超過百噸 七成來自中國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轄管的南方四島,每年都會委外進行海洋廢棄物清理工作,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廠商對外徵求島主各界意願踴躍,人力不虞匱乏,但垃圾量多達百噸以上,恐無法在10月底前東北季風肆虐之際,完成全數清運目標。(自由時報報導

迎國慶 太魯閣國家公園「國慶花」金花石蒜盛開

太魯閣國家公園復育金花石蒜,因花期落在10月前後又稱「國慶花」,近日已盛開,分布在布洛灣迎賓大斜坡至流芳橋等路段間的峽谷峭壁上,花型漂亮呈金黃色。太管處指出,金花石蒜屬多年生草本岩生植物,主要分布北台灣、東台灣及太魯閣峽谷,因早期大量採摘,導致現在野外數量愈來愈少,不過花朵漂亮但具有毒性,呼籲民眾切勿摘採。(中央社報導

中市垃圾場設太陽光電 環局:約種88萬棵樹減碳量

台中市環境保護局推動「綠光計畫2.0」,規劃在神岡掩埋場設置高架倉儲式太陽光電發電設施,預計2023年12月底完工,每年平均發電量預估300萬度,以綠能取代燃煤,建立多元發電管道。(聯合報報導

綠委洪申翰今接任立院永續會長 盼跨黨派合作環境議題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於10月8日就任第16屆「立法院永續發展委員會」會長,盼在環境議題上持續進行跨黨派合作,後續將在立法院持續努力,邀集更多人一起關心環境議題。他強調,希望能促成環境保護界、學術界和產業界等這樣跨界的對話和協力,讓淨零排放和氣候變遷議題可以有更多元且更良好的發展。(自由時報報導


全球能源危機山雨欲來 美今冬供電拉警報

當前能源危機已為歐洲與亞洲帶來供電短缺與限電,如今美國恐也難置身事外,今冬恐面臨電價大漲甚至供電不足。全球經濟開始自COVID-19疫情復甦導致用電需求大增,引發天然氣短缺與價格飆漲,特別是在亞洲,導致公用事業使用更多煤炭,也造成世界煤炭供應短缺。美國公用事業也捨天然氣就煤炭,預料今年煤炭使用會增加23%。(中央社報導

研究:空氣污染致非洲一年110萬人死 憂再惡化

最新刊於《刺針地球健康》的研究指,單是2019年的空氣污染造成非洲110萬人死亡,當中70萬人則主要由室內煮食造成的家庭空氣污染引致。 研究由聯合國環境署與波士頓學院合作,研究指家庭空氣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數雖是主因,但已經比往年略有下降,但因經濟發展蓬勃室外或環境空氣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數則不斷上升。波士頓學院生物學教授Philip Landrigan指出,後者相關死亡人數增加令人不安,因為隨著未來兩到三年內非洲城市的發展和整個非洲經濟發展,空氣污染致死人數有可能呈幾何級數增長 (exponential growth) 。(立場新聞報導

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登場 聯合國籲斥資保護物種

兩度延宕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新回合會談11日在昆明登場,執行副秘書長古柏今天表示,各國必須投入更多資金,擴大加速保育自然和預防物種滅絕。環保團體表示,保護棲息地和減緩物種滅絕速度的工作刻不容緩,特別是各國政府皆未能完成10年前達成的2020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的情況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宣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2日以視訊方式出席COP15領導人峰會並發表演說。(中央社聯合報報導)

澳洲「恐怖之鳥」今年傷人特別多 疑與口罩有關

日媒報導,澳洲特有黑背鍾鵲在每年繁殖期間都會攻擊往來行人等,造成不少民眾受傷,而這種情況在今年特別多,可能跟COVID-19疫情下很多人都戴口罩有關。黑背鍾鵲非常聰明,會記得攻擊自己的人的面貌。澳洲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白天出門散步人數增加,且很多人都戴上口罩,專家認為,有可能造成黑背鍾鵲認知混亂。 生態學者瓊斯博士說,黑背鍾鵲看到大家都戴上口罩會以為都一樣,所以接連攻擊人類。(中央社報導

全球52%海鳥受化學污染 因攝入塑料添加劑

東京農工大學和北海道大學等國際團隊今日在環境化學專業雜誌上發佈研究結果稱,從全球各地52%海鳥體內檢出了作為添加劑加入塑料中的化學物質。迄今並未詳細知曉化學物質的擴散程度,東京農工大學教授高田秀重指出,「塑料造成的海鳥污染已在全球範圍擴散。當務之急是轉變為不積聚於生物體內、毒性較低的添加劑。」(共同網報導

能源價格飆漲 歐盟擬提降稅等對策助成員國因應

歐洲聯盟執委會面對能源價格飆漲挑戰,正研擬讓各成員國有可應對的「工具箱」政策,包括建議調降能源增值稅和消費稅,對低收入戶及小型企業提供財政補助等。全球經濟開始自COVID-19疫情復甦導致用電需求大增,引發天然氣短缺與價格飆漲,而歐洲即將進入冬天,取暖需求將只增不減,歐盟各國高度關注能源價格恐帶動民生物價波動,呼籲歐盟盡快提出對策。(經濟日報報導

黎巴嫩禍不單行 燃料短缺重要儲油槽又冒大火

黎巴嫩南部的重要燃料儲存設施今天發生火警,在國家深陷燃料嚴重短缺之際引發擔憂,所幸根據黎巴嫩官員推文,火勢已被控制下來。黎巴嫩國家通訊社(National News Agency)報導,一座位於薩拉尼(Zahrani)的汽油儲存槽爆發大火,現在還不清楚起火原因。(經濟日報報導

暖化致北美雪鞋兔入秋毛色錯配 啡兔秋季死亡風險大減86.5%

保護色(camouflage)對動物避過獵食者相當重要。北美洲的雪鞋兔 (Lepus americanus)在和暖天氣時毛色是啡色,入秋後則會變成與雪地一樣的白色。不過近年全球暖化下,一部份雪鞋兔在冬季時皮毛仍是啡色,在雪地中較易被發現,邏輯上令人懷疑會有更多雪鞋兔因而被獵食。上月刊於預印期刊網站bioRxiv的研究則發現,雪鞋兔這種錯配的毛色竟然令該物種於秋季死亡風險大為降低86.5%。(立場新聞報導

山西暴雨 汾河新絳段現40年最大洪峰潰堤

中國山西省連日暴雨,據陸媒報導,汾河新絳段7日出現近40年來最大洪峰,由於水位上升、壓力過大,堤壩下方雨水管道崩裂造成潰堤,造成部分農田被淹。截至目前,當地已疏散逾1.7萬人。(中央社報導

中國國務院下令保障煤電供應 放寬電價漲跌幅

山西洪災導致20多座煤礦關閉,將使中國緊缺的煤炭供應問題雪上加霜,連帶波及供電。中國財經媒體直指,這一現象將造成更大的供應缺口,雖有零星的進口煤炭到港,但杯水車薪。

針對缺電問題,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8日宣布,在保持居民、農業、公益性事業用電價格穩定前提下,將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範圍由分別不超過10%、15%,調整為原則上均不超過20%。(中央社中央社報導)

限電危機 李克強:保障能源安全糾正運動式減碳

中國國務院總理兼國家能源委員會主任李克強,9日主持召開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他說,能源安全事關國家安全。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他表示,要優化煤炭產能布局,根據發展需要合理建設先進煤電,繼續有序淘汰落後煤電。

他並要求糾正有些地方「一刀切」限電限產或運動式「減碳」,確保北方民眾溫暖安全過冬,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經濟持續平穩發展。(中央社報導

中國預告制定「碳標準」 擴大能耗限額覆蓋範圍

近日「能耗雙控」政策導致各省大鬧電荒、企業限產後,中國擬制定更完善的「碳標準」,以控制排放。據中共中央、國務院10日發布的《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指出,要加快完善地區、行業、企業、產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標準,制定重點行業和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標準,完善低碳產品標準標識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標準,研究制定生態碳匯、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標準,以及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工程。(世界新聞網報導

大貓熊數量穩定增長 全球圈養673隻

中國媒體10日引述國家林草局最新公布指,截至本月1日,全年繁育大貓熊幼子32胎48隻,其中成活46隻,全球圈養總數達673隻。(東網報導

港府目標2035年零碳能源增至7成 不排除引入中國核電

新一份《施政報告》重申香港目標2050年需達致碳中和,環境局局長黃錦星8日召開記者會闡述相關環保政策,並正式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推出60項行動應付氣候變化,表明會透過區域合作,不排除會增加核電輸入,以達致2035年將零碳能源比例增至60%至70%。有環保團體批評,引入核電是用一個問題解決另一個問題,方法並不可取。(東網報導

香港石澳發現腐爛江豚屍體 颱風阻礙調查工作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8日接報,指石澳後灘泳灘有鯨豚擱淺個案,惟連日受颱風「獅子山」的狂風暴雨影響,直至11日天氣穩定,才能派員前赴現場調查。基金人員經觀察後,證實擱淺的為一條成年江豚,身長約137厘米,屍身達第4級「嚴重腐爛」程度,豚屍已運返海洋公園作詳細解剖及化驗,以確定其性別及死因。(東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