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草鴞飛過】棲地經營管理——案例三
「有發現草鴞幼鳥囉!」在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的新化牧草種植區裡,本是持續向前推進的割草機,因為前方牧草中飛出的草鴞而瞬時停下,現場的工作人員循草堆走近觀看,而有了驚喜的意外發現。
在專注作業的同時,割草工人也逐漸產生對環境的覺察與關心,這樣的轉變,源自於臺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總幹事曾翌碩先前的到訪與持續互動。
從2020年到2021年,長年投入草鴞研究的曾翌碩,先後在畜試所與林務局的協助與支持下,在新化的牧草區,開始了新的調查計畫,也為瀕危草鴞所面臨的棲地問題,開啟了更多的討論與思考。
草鴞現蹤牧草場 意外開啟研究保育契機
2020年,曾翌碩陸續收到多位長期觀察生態的鳥友,不約而同在台糖沙崙農場拍攝到草鴞活動出沒的照片,這讓曾翌碩好奇前往瞭解,「到底是怎樣的環境,會讓草鴞多次現身?」
在得知草鴞在沙崙農場活動的環境,是一大片的牧草種植區,思考牧草地與草鴞之間,可能存在高度的關聯性之後,曾翌碩進一步透過台灣牧草產業發展協會,詢問台灣的牧草種植狀況。「他們告訴我,台灣最大的牧草種植區是新化畜試所。」這讓曾翌碩帶著興奮心情前去拜訪。
但在說明來意後,一度讓曾翌碩有些失望,因為接待的組長,對他所描述的草鴞並無印象。隨後,曾翌碩想起並拿出一張草鴞海報,請現場工作人員觀看,終於有資深技工說:「這個我們都見過啊!」頓時又讓曾翌碩重燃希望。因為曾翌碩曾從嘉義機場的割草工人身上獲知,在割草時,藏身草叢裡的草鴞,容易因驚嚇飛起而被看見。
「嘿!我們昨天割草的時候,有看到兩隻飛起來!」曾翌碩在畜試所工作人員的協助之下,很快就陸續接獲了好消息。在循著草鴞飛出來的位置,前往察看時,也在已割完的草地上,找到草鴞食繭,還有羽毛。接連發現的草鴞活動線索,也促成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與林務局、畜試所的三方合作,開始了草鴞生物資源調查計畫。
棲架相機錄蹤影 研究保育定方向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草鴞在此活動的狀況,曾翌碩設計了棲架以及於其上架設相機進行調查。同時為求記錄影像的完整性,曾翌碩嘗試以支杆為中心,左右對稱進行設計,一端是鳥踏桿,另一端架設相機,兩端角度相對又有適當距離,以便拍攝到更完整的草鴞活動樣貌。
自2021年7月開始,在林務局的經費支持下,畜試所內已架設了20支棲架相機進行調查,令人興奮的是「在架設完成的一個月內,就在九支棲架上拍攝記錄到草鴞的身影。」
藉由在畜試所內進行的調查與記錄,曾翌碩更設定了幾個預計探討方向,包括:
- 找出草鴞出現的熱區,分析牠們喜愛的微棲地環境因子。
- 新化畜試所是一個人工擾動非常劇烈的環境,是否有機會在這裡建立起「擾動模式」,了解例行的人為作業活動與草鴞活動之間的關連與影響:例如什麼狀況下牠會離開?什麼狀況下牠會再回來?
- 能否在草鴞的繁殖期,保留部分牧草種植區的邊陲地帶,作為草鴞的繁殖育雛區?並觀察草鴞使用情形。
「我們最終也想要探討,什麼產業可以跟草鴞共存?」曾翌碩認為,草鴞可適應人類一定程度內的環境干擾,只要方法得宜,是有機會與人類和諧共好的。
但牧草場是否也有消失的一天?對此,曾翌碩樂觀看待,他認為產業的消長,該由市場機制去決定。以牧草業而言,因疫情關係航運成本提高,原本以進口牧草為主的情勢生變,激發了國內牧草業商機,草鴞連帶受惠,「只要在牧草採收收割期間,若遇到草鴞育雛,作業人員能有警覺心,視狀況進行現地局部保留或保護,或者思考能否預留牧草種植區邊陲,提供草鴞育雛,這些都會是友善草鴞的作為。」
人鳥共存新思考 分享經驗擴大參與
畜試所是國家研究單位,出入口有24小時門禁管理,一般民眾無法入內,相對可以排除來自外界的可能干擾,曾翌碩認為,這在物種保育上是很有利的條件,「這就像是草鴞的諾亞方舟」,只要在產期上稍微調整,讓業者感到在自己的工作場域中,也能隨手做保育是多麼榮譽的事,那麼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境界就水到渠成了。
在調查期間,與曾翌碩頻繁交流,位居作業第一線的的割草技工等作業人員,就意外地成為了計畫進行時的極佳助手。在工作中,不僅常會留心注意草叢裡的草鴞動態,若在作業進行時發現有巢穴或幼鳥等,也會協助即刻通報,以利評估是否需要暫設阻隔設施,防範草鴞遭受干擾或威脅;而運用棲架相機持續數月記錄,所累積的珍貴草鴞活動影像資料,更讓合作夥伴中的畜產試驗所,以及曾翌碩所屬的臺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透過分享畜試所新化牧草種植區的合作經驗,希望邀集更多單位,為草鴞棲地的保育共同努力。
目前,畜試所除了在草鴞繁殖期間,願意保留局部區域供草鴞育雛外,同時也透過本身的牧草栽植專業,在進行技術轉移的同時,協助包括台糖公司等多個單位,進行草鴞保育經驗的交流與討論。
曾翌碩認為,「當過去無意識的習慣作業,能轉而在理解後有意識的思考與改變,對於草鴞棲地的保育經營,就能迎來更多好的支持。」
如同仍在畜試所新化牧草種植區中,每日持續發生與記錄下的人鳥生活,透過理解與改變,就能為人鳥同地的共好共存,開啟了新的可能與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