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育
2025-04-15 10:52
在南投縣埔里鎮、魚池鄉,生活著一種特殊的蜻蜓,2013年才被確認為新種,估計數量只有大約1000隻,當地居民與公部門如何嘗試守護牠們?
從震災中重生、做出生態旅遊口碑的桃米社區
一群大朋友、小朋友在解說員帶領下走...
2025-04-15 09:23
英國政府宣布,將在英格蘭西部種出一座國家森林。3月份公布的「西部森林計畫」(Western Forest),並非全是既有森林,也不是無中生有,而是透過種樹計畫串連既有林地,達成生態廊道的效果。若以新種植樹木估計將達2000萬棵,可增加250...
2024-12-24 09:44
蝙蝠常被視為黑夜中的邪惡象徵,但實際上,牠們是天然的害蟲防治專家。每晚,這些飛行哺乳動物在農田上空盤旋,捕食啃噬莊稼的昆蟲。然而,過去近20年間,美國的蝙蝠族群正面臨一種致命真菌的嚴重威脅。伴隨而來的生態失衡,可能正影響著害蟲數量及農藥...
2024-11-15 18:23
台灣西部工業與東部觀光開發的雙重壓力,讓海岸線面臨人工化與侵蝕的威脅。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睽違十年後重返「九大美麗海岸」進行實地踏查,透過103個樣點觀察海岸變遷,發現在九大美麗海岸中,三成八的海岸段已被混凝土設施佔據。自然環資基金會表...
2024-10-24 09:44
兩年前,第15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BD COP 15)達成了「30x30」的歷史性決議,全球趨勢推進下,綠領工作人才培養不容忽視。舉凡棲地經營、修復生態地景、擬定生物多樣性戰略等,都少不了綠領工作者的身影,但該如何確保...
2024-10-21 16:16
火山是什麼味道?水韭如何栽種?位於陽明山的菁山自然中心,去年引進現代化展示技術,民眾可以在現場探知模擬火山氣味、溫度及聲音的火山實景隧道,也能透過火山監測、生態保育研究實作與展示導覽,從不同角度的科普知識來認識陽明山國家公園。
...
2024-09-30 12:02
在智慧型手機和網路科技尚不普及的年代,愛鳥人士外出賞鳥總仰賴圖鑑,以辨別眼前的野鳥種類。雖然賞鳥文化存在已久,但直到2014年,台灣才出版了第一本國人自行撰寫與繪圖的《臺灣野鳥手繪圖鑑》,耗時4年,當時的繪者李政霖用水彩一筆一畫勾勒的精細線...
2024-09-13 15:01
位於玉山腳下的花蓮卓溪布農南安、清水、卓樂三部落,擁有典型的森川里海地景,在當地長者所耕作的彼桑拉返(Pisanglavan,布農族語「菜園」之意)以及她們日常生活裡,保存了布農世代傳承與大自然共生的智慧。
自2018年起,林業及自然...
2024-01-17 16:50
國家公園豐富的森林資源與多樣的自然生態,讓台灣成為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內政部去(2023)年成立國家公園署,拉高國家公園位階,不僅繼續原有的保育工作,更要將國家公園推上國際舞台。未來國家公園署將整合公私部門力量並推動國際間國家公園交流,從生...
2023-10-11 10:55
環境部10月6日舉行「九降風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環評專案小組第二次初審會議,本案為浮動式風場。針對第一次初審時,開發單位貝富新能源(BlueFloat Energy)被民間團體和環委質疑隱匿數據和資料不全,此次足足準備了80頁書面意見回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