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是恆春半島的主要產業,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多元族群交融的文化,還有熱帶海洋的墾丁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到訪。恆春半島近年在政府、學術單位和在地社區的努力推動下,發展社區生態旅遊有相當成果,社頂、水蛙窟、滿州和港口等社區,都做出了口碑。
而位於恆春半島北側的牡丹鄉,雖不在國家公園範圍內,境內90%為森林所覆蓋,並有富含人文歷史的排灣部落,因此也發展出獨特的觀光特色。
牡丹鄉公所在2015年以生態旅遊作為全鄉的產業發展計畫,打造出特有的旅遊品牌,如東源國家重要濕地的水上草原、野薑花季,靠海的旭海溫泉、琅嶠卑南古道和高士神社等知名景點。鄉內六個村有四個推動生態旅遊,近幾年創造出另一波牡丹鄉觀光的熱潮,至今仍是恆春半島旅遊的熱點。然而部落的產業發展只靠觀光就沒問題了嗎?
因應疫情困境 部落生態旅遊如何深化產業內涵?
2020年爆發的COVID-19全球疫情,讓觀光產業產生了巨變,尤其台灣在2021年中面臨全島封鎖的情境,對於仰賴遊客走入部落的觀光產業而言,可說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一個社區部落不能只靠旅遊觀光。」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近20年來積極推動社區生態旅遊,她的團隊透過長時間的在地陪伴和輔導,協助屏東原鄉部落建立環境永續的經營模式。但是,她也看到了觀光的困境。
以牡丹鄉為例,社區已有多年生態旅遊發展基礎,但要如何深化相關產業的內涵?陳美惠說,生態旅遊現在是台灣許多社區吸引遊客到訪的方式,在此趨勢下,牡丹鄉除了觀光,還有什麼競爭力能夠使部落產業永續?要做些什麼,讓留鄉青年或返鄉青年有更好的發展可能?
台灣自2019年開始推動地方創生政策,希望透過政府與民間公私協力合作,挖掘地方特色並發展加值產業,吸引產業進駐,讓人口回流平衡城鄉發展。著重於觀光產業的牡丹鄉,也試圖尋找創新的元素,希望讓產業深化及永續,留住在地青年。
「牡丹鄉的森林就是它最大的特色。」陳美惠主持的屏科大社區林業中心,去年開始協助牡丹鄉公所研擬地方創生計畫。她指出,這片土地90%以上覆蓋森林,且牡丹水庫建置於此,鄉內有涵養水源的任務,必須與森林共生。而這樣的環境同時也創造了牡丹鄉獨有的優勢。
林下經濟 牡丹鄉地方創生的契機
走入牡丹鄉,可見山林裡遍植的山蘇、公共造產的桃花心木林等,是描繪地方創生計畫的發想源起。「牡丹是很純淨的地方,有很好的空氣品質。」陳美惠說,「這片森林不僅有療癒的功能,也是發展林下經濟、混林農業最佳的示範場域。」
經過充分討論,牡丹鄉公所決定以林下經濟作為地方創生的主軸,透過屏科大社區林業中心的輔導和協助,發展林下養蜂和段木香菇栽培、山林畜牧養雞等三項深具部落特色的事業項目。這項計畫去年獲得國科會和林務局的支持,成為第一批核定地方創生計畫的鄉鎮。
有別於目前許多以行銷和創新來包裝地方特色、促進偏鄉發展的創生模式,牡丹鄉的推動方向很不一樣,反而朝第一級的農業生產進行。陳美惠解釋,「不要小看養雞、養蜂和種香菇這些產業,事實上都具有相當的技術門檻。推動一年多來,我們花最多的時間是在讓社區夥伴技術扎根。」技術扎根,才能深化產業,朝向更多元的發展。
森林養蜂價值高 但有相當技術門檻
以林下養蜂為例,牡丹鄉高士部落放養十幾個蜂箱,森林裡充滿多樣性的植物,如羅氏鹽膚木、埔姜(黃荊)、冬季開滿山谷的山芙蓉等,都是可能的蜜源。
然而部落投入後發現養蜂技術和知識有門檻,養蜂半年多的部落青年李智揚說,「養蜂需要非常專注,很多知識還要學習。」例如,森林裡哪裡有蜜可採?如何配合工蜂早出晚歸的作息整理蜂箱?李智揚還練就了一身技術對付來吃蜜蜂的虎頭蜂,盡量減少蜜蜂的損失。
屏科大社區林業中心指出,目前市面上的養蜂業技術都在個別養蜂人身上,沒有一套操作教學手冊。尤其在森林裡養蜂,跟在平地追著蜜源植物帶著蜂箱移動的蜂農很不同。屏科大近年開設林下養蜂訓練班,針對森林養蜂所需的知識技能,希望透過科學研究、專業的培訓及輔導,讓社區能更快掌握技術。
從既有的市場可知,森林蜜具有相當市場價值。森林養蜂除了可生產純淨的森林蜜,多元加值的產品如蜂王乳、蜂膠、蜂蠟等,能讓部落產業深化,發展更多可能性。
多種段木、培育好菌種 森林裡種出好香菇
另外,復甦牡丹鄉的段木香菇產業也是一大創生機會。過去高士部落利用在地自然環境和天然資源,種出品質好的段木香菇,產業興盛。但是後來隨著山林禁伐政策、族人栽培技術面臨菌種弱化等問題,產業不再具有競爭力而乏人投入。
「段木香菇曾經讓部落的經濟起飛。」高士社區發展協會督導張美惠談起這段過往,「森林是高士部落的優勢,這裡的氣候和樹木可培植出很好的香菇,然而族人靠段木香菇賺到了錢,年輕人開始離開部落,當他們再返家時這個產業卻已經沒落。」
屏科大盤點部落段木香菇產業面臨的問題和可用資源,在既有的基礎上協助高士部落找回過去的優勢,並且與部落合作成立全國第一個社區型段木香菇菌種中心。關心部落傳統文化的張美惠研究各種木材的特性,找回香菇種植技術,在屏科大協助建置的段木菇棚下,杜英、青剛櫟、相思樹、白皰樹、印度栲等木材,再次長出一朵朵美味、質地好的天然段木香菇。
從林下經濟到混農林業的多元生態價值
陳美惠認為,一旦林下經濟基礎技術建立,將進一步帶動二級、三級產業發展。以林下養蜂來說,除了蜂蜜,蜂蠟、蜂王乳更是全年可收的產品。屏科大也協助部落設計供遊客體驗的蜂蠟DIY活動,讓森林養蜂結合旅遊遊程推動;而產地到餐桌小旅行,更帶遊客實際到段木香菇栽培場,體驗林下採香菇,再到部落農舍品嘗結合在地食材的鮮採香菇料理。
「發展林下經濟,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更多林業與農業、畜牧結合的可能。」從生態旅遊走到林下經濟,陳美惠為部落產業的永續發展擘劃出深耕的道路,也提出了農業與林業結合的多元生態價值。
她進一步指出,現今的農業生產過於集約和單一化,對土地和生態的永續不利。林下經濟兼顧了生態與生產,而事實上除了山林結合農業,在平地也可推廣混農林業、混牧林業。農牧用地種植樹林,可讓農民採收水果,畜牧排泄物可澆灌樹木,達到農地資源循環,生態多樣化的農地更能提供友善舒適的農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