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安環境】勞部規劃644億氣候投資、首家淨零碳排旅館在英開幕、野生鮭魚陷基因污染危機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午安環境】勞部規劃644億氣候投資、首家淨零碳排旅館在英開幕、野生鮭魚陷基因污染危機

2021年12月26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12月24-26日

台南廟會遶境放鞭炮 環保局開單罰空污

台南市環保局26日接獲檢舉,在北區北安路一段附近有廟會遶境隊伍燃放大量鞭炮、煙火,炮屑雖清理完畢,但大量粒狀污染物散布於空氣中,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將針對行為人開單告發。(中央社報導

高雄市鳳山區又傳停電 養工處:迴路開關跳脫所致

高雄市鳳山區又傳停電,市議員李雅靜26日晚臉書發文說,鳳山區文華里文正路路燈不亮,已通報相關單位,請行經民眾注意安全。停電路段有十盞燈在晚上近7點突然不亮,原因是高市養工處負責的路燈開關跳脫所致,經工作人員緊急處理,在一小時內恢復正常供電。(聯合報報導

中央大學疑似找到今年花蓮三起地震前「異常訊號」 專家:需要時間驗證

中央大學研究團隊近期發現,今年在花蓮發生的三起地震,從地磁變化中,找到地震前的異常訊號,疑似能夠代表地震發生的前兆。專家表示,目前只是初步成果,還要時間驗證。氣象局則說,樂觀其成,也提醒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公視新聞報導

高雄二仁溪紅樹林步道重啟 近距離觀察招潮蟹、彈塗魚

高雄市茄萣區二仁溪紅樹林步道穿梭於紅樹林間,觀光局去年斥資750多萬元重新打造後開放使用,也與去年與茄萣舢筏協會攜手合作,民眾可搭乘娛樂漁筏「白砂崙一號」,一路從出海口向東上至二層行橋,航行於河岸間,近距離觀察種類繁多的水岸動植物,搭配導覽員解說體驗豐富生態。(聯合報報導

疫情影響境外傳輸減少 台灣PM2.5濃度降

根據研究,台灣去年1至3月較2019年同期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大致呈改善趨勢,以高雄1月改善最多,推測與疫情期間民眾活動減少,且來自中國境外傳輸的影響減少有關。(中央社報導

桃園128年「京兆堂」無望列古蹟待拆 學者批政府無作為

桃園市楊梅區宋家「京兆堂」是客家傳統三合式建築有128年歷史,雖然保有許多珍貴的建築形制,但是上千坪的基地屬於共同持分,已經有約四成土地賣給建商,京兆堂面臨被拆除推新建案,引起部分文化界和宋家子孫重視,紛紛為京兆堂請命,希望列為古蹟保留保存難得的文化資產。(聯合報報導

雲林比特犬掙脫繩索衝出家門 咬傷八旬老翁及郵差

又傳出比特犬咬傷人,23日上午雲林縣褒忠鄉,一隻原本綁在家中比特犬卻衝出家門,追咬路過騎單車80歲老人及送信郵差,造成兩人腳部有2公分撕裂傷,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表示,飼主沒做好管理、防護,已違反《動物保護法》第20條,可處3萬至15萬元罰鍰。(公視新聞報導

南澳原生種青毛蟹復育 邀請國小學生放流實踐生態教育

為了復育宜蘭南澳鄉青毛蟹,台灣偏鄉原生態保育復育協會今年陸續分批放流約100台斤青毛蟹,但毛蟹寶寶從出海口溯溪成長的數量明顯減少,有些爬不上去;該協會除了出動人力協助,下階段更要展開棲地守護,也希望相關單位護溪,讓地方特有的青毛蟹好好長大。(聯合報報導

優養化嚴重 桃市環保局斥資3.4億幫龍潭大池「洗腎」

桃園市龍潭大池是地方農業重要灌溉埤塘,大池上的南天宮也是地方重要信仰中心,近年更發展特色觀光景點,但池水因為排放流速緩慢,優養化情況嚴重,水質變色發臭令民眾觀感不佳。環保局爭取中央前瞻經費補助,斥資3.4億元設置過濾系統,幫大池「洗腎」淨化水質,本月15日完工,試運轉一天能處理1.8萬公噸水量,地方民眾已有感改善。(聯合報報導

大廠進駐在即 立委催北高雄下水道建設加速

多家科技大廠陸續宣布在高雄投資,橋頭科學園區24日起也啟用選地作業。外界擔心高雄S科技廊帶在水電供應上是否做好萬全準備?營建署指岡橋地區污水廠、管線及用戶接管14標工程已完成11標,岡橋再生水廠完工後,預計每天可以提供3萬噸再生水,供應台積電各廠。(聯合報報導

中鋼攜台達電 強攻節能儲能

中鋼25日舉辦50周年廠慶,董事長翁朝棟說,今年營收獲利創歷史新高,下個50年將績極朝高值化精緻鋼廠邁進。他並透露,已與台達電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在綠能、節能、儲能三大領域攜手,共同成立聯合實驗室,掌握全新商機。(經濟日報報導

東螺溪水環境改善 4000多隻冬候鳥留鳥雲集適合觀賞

2022年全國數鳥嘉年華會結束,湖埔社區大學第七年參加數鳥,今年觀察記刷新,鳥種53種不變,但新發現小青足鷸、花嘴鴨、松雀鷹等野鳥,取代較常見的粉紅鸚嘴、小彎嘴畫眉等野鳥,隻次增加約兩成,顯示東螺溪自然環境漸獲改善。(聯合報報導

高屏空氣品質亮橘燈 四電廠降載減排

高屏民眾出門須留意空氣品質,根據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資訊,高屏地區因位於下風處,空氣品質為橘色提醒等級,台電25日自11點起,中南部四電廠已開始執行友善降載減排。(中央社報導

「磷酸鐵鋰電池」成趨勢 台供應鏈迎商機

過去特斯拉主要使用三元鋰電池,有能量密度比較高的優點,但原料相對昂貴,也促使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10月宣布,未來特斯拉兩款車型要改採,能量密度比較差,但相對循環壽命最長的磷酸鐵鋰電池,一向是業界風向球的馬斯克此話一出,讓耕耘磷酸鐵鋰電池已久的台廠非常興奮。(華視新聞報導

氣候變遷勞動部也要參一腳!明年規劃委外644億氣候投資

為了因應氣候變遷,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規劃明年將要委外投資23億美金(折合約644億台幣)「氣候變遷」委外投資,並採用「巴黎協定氣候相關指數」,預計明年第一季上公告,希望在兼顧基金收益下,也透投資支持邁向綠色經濟的企業,達成全球氣候改善目標。(中國時報報導


棄用石油成顯學 但世界準備好了嗎?

氣候危機讓棄用石油成為熱議話題,但有鑑於全球經濟對石油極度仰賴,這任務說來容易,做來卻異常艱鉅。專業服務公司EY能源專家阿吉米(Moez Ajmi)表示:「我們知道石油末日…近了這件事已經好幾年,但世界準備好面對沒石油的日子了嗎?在我看來,全球對石油仍非常依賴。」國際能源總署也認為石油需求還會攀升,明年預計會達到疫情前每天近1億桶的程度。(中央社報導

全球首家淨零碳排旅館在英開幕 全館利用再生能源智慧照明

號稱全球第一家淨零碳排的旅館,12月初在英國倫敦正式開幕。旅館利用了再生能源,房間內安裝智慧照明和資料收集器,追蹤房客能源使用狀況。飯店業者打造環保旅館,眼前所見的家具,都是使用當地製造,鋪在地上的地毯,也是用回收塑膠漁網製程,整個建造的過程,盡可能減少碳足跡。業者希望引入環保理念,翻轉旅宿業。(公視新聞報導

旱澇夾擊加拿大 全球薯條芥末大缺貨日本麥當勞只賣小薯

加拿大大草原與太平洋沿岸分別遭遇乾旱與洪災襲擊,導致農作物產量和運輸受到影響,運往世界各地的薯條和芥末供應短缺。日本麥當勞表示受出口馬鈴薯的卑詩省水災影響,宣布只能販售小份薯條。而世界最大芥末產地加拿大的大草原正遭遇乾旱,影響當地的芥末籽產量,法國芥末製造商預期芥末價格將因此大幅上漲。(中央社報導

綠色商機當道 韓貿易協會:2040年植物肉將成主流

近年素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不少大型餐飲業者轉攻蔬食商機,韓國國際貿易協會預料,到2040年,植物肉的市場佔額將超越傳統肉類,成為飲食主流。《香港經濟日報》報導,午餐肉SPAM韓國製造商CheilJedang宣布,推出新素食品牌PlantTable,產品預計將在新加坡和澳洲等地率先發售,並於2022年進軍歐美及清真市場,另外,韓國豆製食品商Pulmuone也於11月推出素肉產品,之後將與美國餐廳合作,提供素肉。(自由財經報導

日本宮城縣爆發本月第二起豬瘟 將撲殺約8000頭豬

日本宮城縣繼本月12日以來再度爆發豬瘟疫情,總計將撲殺約8000頭豬。宮城縣政府表示,日前接獲丸森町養豬場通報豬隻發燒,截至25日前進行的檢查確認豬隻感染豬瘟,縣府因此召開對策本部會議,從25日起開始撲殺這處養豬場及縣內相關處所內共約7000頭豬。由於這處養豬場曾載運豬隻到縣外25處農場,因此將再撲殺約900頭豬。(中央社報導

實現氣候正義 WTO:先消除貿易壁壘

各國若能取消貿易壁壘、透過貿易可讓開發中國家更有應對氣候變遷的實力。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指出,貿易可以讓物資從充足的地區流往貧乏區,有效提升窮國應對各種氣候危機的應變力,而為此世界應取消貿易壁壘、互通有無,實現氣候正義、共同應對氣候問題。(台灣醒報報導

埃克森美孚德州煉油廠起火 調降開工率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表示,該公司位於德州貝敦市(Baytown)煉油廠於23日夜間的火勢已撲滅。這座煉油廠是全美第四大,每天能夠處理50萬桶以上的原油。發言人金恩表示,公司正在調整當地其他煉油設施的開工率,但未說明油料生產會受到多大影響。截至目前為止,現場及封鎖線內區域的空氣品質並未因火災而惡化。(經濟日報報導

與北美一樣大 今年南極洲異常大洞終於快癒合

地球臭氧層位於地球上空約15~35公里的平流層下層,會吸收大部分太陽有害的紫外線輻射保護地球生命。每年南半球臭氧層破洞面積因大氣條件有消有長,但今年臭氧層破洞將成為有紀錄以來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臭氧空洞之一。好消息是,這個跟北美一樣大的大洞終於將在本週密合。(科技新報報導

北極暖化馴鹿覓食難 芬蘭青年放牧業者憂氣候變遷衝擊

全球暖化影響芬蘭馴鹿放牧業者的生計,由於冬季變暖,降雨和降雪交替,結冰封住了馴鹿的食物來源,讓牠們身形變得更加瘦小。北極升溫速度遠高於全球平均值,科學家認為,要把升溫控制到避免或減輕氣候災難的目標,根本不可能。(公視新聞報導

芬蘭最北部拉普蘭省的近萬隻馴鹿無法取得主要食物,挨餓鹿只好往南走向更溫暖的地帶。放牧人無奈展開「尋鹿之旅」,甚至不惜出動直升機追蹤。(星島日報報導

出逃養殖鮭魚打亂生態 野生鮭魚深陷基因污染危機

當逃逸養殖鮭魚與野生大西洋鮭魚(Atlantic salmon)相遇會發生什麼事?雖然水產養殖可以滿足世界大部分的水產海產需求,降低對海洋野生魚類的依賴,但養殖漁業也會需要大量來自小魚所做的飼料,最近挪威自然科學研究院(NINA)團隊新研究也證實另一缺點,養殖漁業會帶給野外魚種疾病與基因污染。(科技新報報導

墨西哥馬雅列車爭議不斷 經濟開發與生態難兩全

為了平衡區域發展,墨西哥總統羅培茲歐布拉多(AndresManuel Lopez Obrador)上任之後,推動了馬雅列車的計畫,希望能帶動東南部五個州的經濟和觀光。不過這項大型鐵路建設,不僅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甚至還一度貫穿古馬雅城市,讓環團和文史工作者頻頻抗議。(公視新聞報導

中國林草局:全國完成獵捕野豬1982隻 累計補償群眾損失376萬元

不止在香港,野豬擾民問題同樣困擾中國多個省市。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官方微信號24日發布消息,指局方持續推進野豬危害防控和肇事補償。截至10月31日,中國173個受損鄉鎮地區完成獵捕野豬1982隻,其中福建、廣東、四川等地部分鄉鎮受損程度已較上年明顯下降。(香港01報導

中國發布明年能源工作七大任務 保障安全、推進科技創新

中國國家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24日舉行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發布了明年能源工作的七大重點任務,包括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加快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能源科技創新等。重點推動燃氣輪機、核電、可再生能源、油氣、儲能、氫能等重點領域技術,著力構建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聯合報報導

中國首座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場啟用 可供200萬家庭用電

據央視新聞報導,中國第一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項目,位於廣東省陽江市陽西縣沙扒鎮南面海域的「三峽陽江沙扒海上風電場」25日實現全容量併網發電,未來每年可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約47億千瓦時清潔電能,滿足約200萬戶家庭一年用電量,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5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400萬噸。(聯合報報導

香港南丫島蘆鬚城疑遭違規闢作收費營地 環團憂陸續有來

COVID-19疫情下港人難以出國旅行,露營成為替代活動且大受歡迎。近年不少鄉郊土地遭開發成為露營熱點,當中南丫島蘆鬚城疑有人在屬於自然保育區的私人土地上,違規闢地作收費營地,破壞自然環境。環團人士斥現時港府對此未訂立明確規管,促當局檢討有關法例。(東網報導

每天一口罩日棄數百萬 香港城大警告:微塑膠災難勢令膠從口入

口罩令下香港人幾乎每天至少佩戴一個外科口罩,用完即棄,連道路、郊野、沙灘都有被丟棄的口罩。香港城市大學研究發現,一個口罩完全風化後,可釋放88萬至117萬條微塑膠。以全球去年非法棄置口罩量估計,若全部風化,相當於5萬4800個奧運標準泳池的海水被污染。更可怖的是,海洋生物攝入微塑膠或形成微膠食物鏈,最終市民「膠從口入」,望政府加強執法,各界也謹慎處理口罩,免海洋被污染。(東網報導

香港漁護署上月至今處理28隻野豬 部分黑點會改善垃圾桶設計

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梁肇輝26日表示,自從11月公布捕捉和人道處理市區出沒的野豬後,在60多個黑點中的5個黑點採取行動,亦在收到警方轉介後出動7次,合共處理28隻野豬。他又稱,部分黑點可透過其他方法處理,例如改善垃圾桶設計,或者以教育和執法方式,減少市民餵飼野豬,減低野豬出現的次數。(東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