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船擱淺傷藻礁 中油因應對策拖二年過初審 事故過程曝光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工作船擱淺傷藻礁 中油因應對策拖二年過初審 事故過程曝光

2022年01月19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的無動力工作船東坪八號在2020年3月發生斷纜事故,擱淺在大潭藻礁區,刮除面積約5000平方公尺的藻礁,估計需500年才能復原。事後環保署依法要求中油提出因應對策,經過近兩年的討論,於今(19日)通過專案小組初審,將送環評大會討論,會議主席表示,一個因應對策審議兩年真的太久了,無法及時因應。

中油承諾,加強海氣象掌握及預警機制,並提高施工船舶抗風浪的能力。不過,環評委員仍憂心,若僅歸因於海象不佳而未找出意外癥結,難保不會再發生事故。中油也說,未來施工過程若再發生重大事故,中油會自主停工並釐清事故原因。

中油三接的「東坪八號擱淺事件因應對策」於今(19日)通過專案小組初審。攝影:孫文臨

中油三接的「東坪八號擱淺事件因應對策」於今(19日)通過專案小組初審。攝影:孫文臨

事故當下海象不佳救援船無法出港 為保人員安全而坐底擱淺

2020年3月27日傍晚16時,東坪八號無動力起重船抵達觀塘海域工作區,如往常下錨定位,協助三接基樁工程施作,入夜後東北季風卻瞬間轉強。28日凌晨2時持續海象不佳,瞬間浪高2.67米,已接近東坪八號可承受上限,清晨4時海象持續惡劣,發生流錨,船體開始位移。

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28日6時緊急通知拖船公司協助救援,但由於海象不佳風浪過大,拖船公司直到上午10時都無法出港救援。14時(流錨後近十小時),東坪八號的四條纜繩中,有三條斷纜,船身已接近失控、隨波逐流,上面卻還有七位工作人員,因海氣象預報晚間入夜將更為惡劣,考量人員安全,決定船艙進水壓重讓船「坐底」在藻礁上。

不過,坐底並未完全固定住船隻,船隻在3月28日到4月7日,在擱淺藻礁上留下鋸齒狀軌跡。中油表示,因當時的浪仍有三米以上,若進水滿艙可能會導致船底破裂或船身折斷,才會讓船仍有浮動空間。中油曾於31日試圖以大型拖船拖救,但水深不足恐拖磨傷害藻礁而放棄拖救。4月7日大潮期間、海象尚可,才成功將東坪八號拖出,事故前後耗時11天。

2020年3月28日中油三接工作船東坪八號事故情形。孫文臨整理,資料來源:環評書件

2020年3月28日中油三接工作船東坪八號事故情形。孫文臨整理,資料來源:環評書件

這起事故沒有人員傷亡,卻刮除半個足球場大的藻礁,深達50公分,中研院學者陳昭倫估計,藻礁需500年才能復原。中油則委託台大海洋研究所副教授黃哲崇進行調查監測,今年1月在受損區已有見到殼狀珊瑚藻生長。

海保署也針對受損藻礁區內的柴山多杯孔珊瑚進行調查,在五個區域、11個點位仍有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且在被刮除藻礁潮池內仍有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中油表示,八個群團的柴山多杯孔珊瑚都仍存在,後續將會持續監測,比對受損區及未受損區的珊瑚生長情形,了解環境因子改變對柴山多杯孔珊瑚生長之影響。

中油因應對策:加強海象預警、船隻抗風浪性能及救援拖船

為避免災害再發生,中油已委託天氣風險管理公司提供更精準的每小時海象預報,若預測浪高可能大於2.5米就會發出警報,但不代表中油會停工撤離。

中油說,作業船機的噸位、動力不同,無法以單一條件制定耐波性,需視使用每輛施工船可工作條件訂定撤離標準,因此增派兩位專業人員依據海象預警及現場狀況調度船隻。

中油表示,以東坪八號為例,因碎浪帶海浪較強,當「東北向風浪示性波」高於2.5米時,就會把船帶到深水區避浪,高於2.7米,或海上颱風警報發布時,就會前往台北港避難。

環委李堅明則建議,中油應訂定更保守的停工撤離標準,以確保施工安全。環委李錫堤也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油務必加強海氣象預警能力,在施工船舶管理上落實撤離標準SOP。」

事故之後,中油也提高工作船裝備,部分船錨抓地力由3.5噸增加為5噸,採購新的德製高拉力鋼索,長度由500公尺增長至700公尺,錨泊系統也由四組增加為五組,提升耐受能力及安全效益。抗浪性由可承受2.68米提升至4.36米,抗風速由可承受11m/s提升至18m/s,同時也要求三接海事工程的承攬商派拖船待命,增加應變能力。

東坪八號擱淺在大潭藻礁生態熱區,刮除5000平方公尺的藻礁。本報資料照。攝影:孫文臨
東坪八號擱淺在大潭藻礁生態熱區,刮除5000平方公尺的藻礁。本報資料照。攝影:孫文臨

環委憂事故原因分析不夠深入 難保意外不再發生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批評,這起事故已違反當初的環評承諾,環保署卻無勒令停工,「中油沒有停工壓力下,才怠於提出因應對策,導致兩年都尚未完成審查。」

蔡雅瀅強調,未來施工階段若再發生事故,「應立即停工,待因應對策審查通過才能復工。」營運階段發生事故則需「暫停卸收」,並加嚴卸收條件。

會議主席簡連貴也認為,一個因應對策審議兩年真的太久了,已經來不及因應。環委孫正義則說,中油應有意外事故的停工機制,「未必要全面停工,但類似工程應停工,以釐清事故原因。」

對此,中油副總方振仁口頭承諾,未來三接工程若再發生重大事故,中油會自主停工,以釐清事故原因。

環委官文惠表示,檢討事故的方法很多,但中油的檢討缺乏事故原因及責任歸屬,中油應有很多海象工程經驗,「過去難道沒有專業人員管理?沒有足夠的機具設備嗎?」

官文惠指出,若檢討分析不夠深入,沒有找出真正的原因,就難以確認現在提出來的改善方法,是否能避免下次再發生事故。

「面對的氣候變遷的災害,意外處理能力一定要加強,安全標準都要提高。」環委范光龍建議,過去台灣對海事工程很不專業,中油應利用這個機會加強人員訓練並派專業人員監督,「壞事好好檢討也會變好事。」

專案小組建議本案修正通過,要求中油施工區域彙整近五年的環境資料,據以檢討船舶作業條件,也應再修正更保守的避難條件,提出海事工程防災、減災及災害處置對策,並加強海氣象預報及施工船舶機具之管理等,待中油補充後再送環評大會審議。

作者

孫文臨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