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三接外推環差過關 藻礁盟:應預先擬接收站退場機制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中油三接外推環差過關 藻礁盟:應預先擬接收站退場機制

2022年03月03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再外推環差案昨(2日)在環保署正式通過環評,預計在2025年完工運轉。大會上中油擬調降生態監測頻率,遭到環委反對,認為現有監測資料不足;藻礁公投推動聯盟則在會前召開記者會,重申九大訴求,要求政府信守「不浚挖」、「不造地」、「不破壞生態」的公投承諾。

此外,近來天然氣因俄烏戰爭而供應不穩、價格飆升,藻礁盟要求政府公開我國進口天然氣的相關資料,並儘速提高再生能源自給率,同時研擬接收站的退場機制。中油則說明,我國天然氣進口來源共有六、七個國家,不會集中單一國家以確保穩定供氣。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再外推方案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昨(2)日在環保署正式通過環評。攝影:廖禹婷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再外推方案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昨(2)日在環保署正式通過環評。攝影:廖禹婷

三接爭議暫告一段落 再外推方案歷三次初審終過環評

因應我國用電量持續攀升,中油在大潭海岸興建三接,不過藻礁保育團體長期要求遷址未果,演變成去(2021)年底「珍愛藻礁」公投,最終逼出經濟部「再外推方案」。不過工程變更幅度大,需提送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環差)。

三接預計在2025年完工運轉,再外推方案會將工業港再外推455公尺、離岸1.2公里,同時完全避開潮間帶藻礁,在藻礁保護最大化的前提下,讓三接不需遷址。

今年2月第三次初審時,中油曾承諾每月監測柴山多杯孔珊瑚、殼狀珊瑚藻等特殊目標物種。不過中油昨又表示,雖殼狀珊瑚藻覆蓋率變化具有季節性變動,呈現冬高夏低的趨勢,不過同季節不同月份間的覆蓋率變化,卻未有顯著差異,擬將現場調查頻率從每月一次修正為每季一次,遭到環委反對。

環委張學文直言,改變監測頻率不妥當,因殼狀珊瑚藻生長季節在冬、春季,所以「一個月監測一次並不為過」。他還說,目前中油提出的相關監測數據中,四季的監測報告都未達三年以上,沒有長期監測資料可證明同季節不同月份間的覆蓋率變化確實沒有差異。

大會最終決議冬季、春季維持每月監測一次;夏季、秋季則調整成每季一次,除了現場監測外,再搭配無人機輔助調查覆蓋率。

俄烏戰爭衝擊能源安全引關注 中油:進口來源有六、七個國家

長期關心藻礁保育及三接工程的「藻礁公投推動聯盟」昨也召開記者會重申九大訴求,除要求環差通過前,應停止海域工程,並信守「不浚挖」、「不造地」、「不破壞生態」的公投承諾;也希望政府繼續進行保護區劃設程序,同時儘速規劃未來步向2050淨零碳排、天然氣需求下降後,接收站退場的生態復育計畫等。

長期關心藻礁保育及三接工程的「藻礁公投推動聯盟」昨也召開記者會重申九大訴求。攝影:廖禹婷
長期關心藻礁保育及三接工程的「藻礁公投推動聯盟」昨也召開記者會重申九大訴求。攝影:廖禹婷

包含德國在內的多數歐洲國家,目前都極為依賴俄羅斯供應天然氣,以滿足能源需求,但近來俄羅斯開戰烏克蘭,對於全球能源安全的衝擊引發關注。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指出,我國天然氣高度仰賴進口,以去年為例,俄羅斯供氣量就占我國的9.7%,俄烏戰爭也可能影響到未來國際能源的供應量及價格。他要求,政府應公開天然氣供需及價格的資料,同時提高地熱、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自給率,降低對進口能源及化石能源的依賴。

不過中油在環評大會上表示,我國天然氣進口朝多元發展,來源共有六、七個國家,不會集中在單一國家,確保穩定供氣。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也強調,未來國內的能源依存度會持續下降,天然氣僅是發展再生能源的橋接能源。他補充,目前台灣再生能源主力為離岸風電、太陽光電,地熱及海洋能也在研發中。

目前我國天然氣設施除三接以外,一接、二接都在擴建中,五接陸域也還在開發中,未來四接、五接海域及六接等計畫也都將上線。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就說,政府正大量興建天然氣設施作為過渡能源,但設施的退場機制及年限都應在開發過程中納入考量,「而不是等到問題發生才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