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保安林2】台東大武:海邊不是垃圾場 社區巡防有功 重建豐富生物相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戀上保安林2】台東大武:海邊不是垃圾場 社區巡防有功 重建豐富生物相

2520保安林x大武鄉生活美學協會

2022年06月10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台東報導
編按:如果海洋是人類永生的迷戀、累世的歌頌,那麼倚海之濱的保安林,就是最不起眼的秀女,隨時間老朽遺忘、滿是垃圾。然而,從海洋回望陸地,生態健康唇齒相依,世居在此的社區家族,至今也出現起而守護的人們。跟著環境資訊中心一同探索六個保安林(編號2613、2520、1109、1311)及背後故事,對國人來說相對陌生的海岸林、保安林其實都是寶藏、令人著迷留戀的所在。

台東縣大武鄉生活美學協會3年前結合周邊幾個社區居民,在社區林業計畫支持下組成巡守隊,巡守對象是保安林,目標是杜絕山林盜獵、海岸不再是廢棄物載體,讓保安林發揮源源不絕的生態功能。幾年下來,槍聲減少了,海岸淨灘數量也逐步減少。

「我們太習慣保安林提供的生態惠益,卻不知道背後有一群人經常性的巡守、維護!」台東林區管理處副處長董世良如此形容說。


朝庸溪貫穿2520號保安林,清澈的水源提供台東縣民使用。攝影:廖靜蕙

相伴朝庸溪水源涵養 不定期巡守盜獵見收斂

協會巡守隊規劃了3條路線,包括沿著朝庸溪穿越2520水源涵養保安林,這一號保安林另一條路線則抵達山豬窟;以及尚武漁港旁沿海的2538防風保安林。

11月,跟著協會理事長張秀珍走訪幾條巡查路線,朝庸溪畔山芙蓉盛開,淡淡的粉色塗抹著藍空,襯托著綠野,讓隨行者讚嘆「美得奢侈」。冬季的朝庸溪正值枯水期,中下游呈現乾枯現象,越往上走,水流越來越明顯,清澈透底。社區巡守隊就在四季變化的美景環繞下,一週兩次、一次兩人,突襲式巡查,從早上8點出發,往往到傍晚天色昏暗才結束。

巡守隊成立後,不定時走動巡查,讓盜獵者行為收斂很多。張秀珍舉例,之前居民表示常看到帶著漁具、電源、毒藤的小貨卡進出,也頻傳獵槍響起;這一年來,居民鮮少反映聽到槍響。

此處最常因槍聲受害的,無疑是赤腹鼯鼠。台東林管處隨行人員解釋,牠們一般都在林緣活動,在樹的冠層滑來滑去,不過,只要眼睛被光照到,就呆立現場,淪為槍下亡魂。打飛鼠主要是吃肉,民俗傳說飛鼠腸子對胃很好。

「巡守兼查緝雖非輕鬆之事,不過親近大自然,心情跟著放鬆。」張秀珍說,隊員都是土生土長、彼此認識,對家鄉有情感、有期待;辦任何活動,也都願意貢獻一己之力。巡守時兩人做伴,一邊走一邊聊天,眼觀四周有沒有危害生態的存在。巡守過程感受到溪流魚群和飛鼠加入陪伴,也許是數量增加了!

保安林紅外線相機記錄最多的是台灣獼猴,另外山羌、穿山甲、竹雞、白鼻心、山豬、食蟹獴、藍鵲也都入鏡。張秀珍說,這裡也常常看到穿山甲,野犬相對少見。如此豐盛的生態樂園,也是盜獵、電毒魚熱絡之處。張秀珍指出,獵人使用魚藤毒魚,使得河川魚類無差別死亡;穿山甲仍有獵捕壓力,獵捕主要是吃,鱗片則當中藥材。

那段抓蝴蝶的歲月 現時光景貼合舊時印象

不但哺乳動物多,此地昆蟲相也精采萬分。過去此處滿坑滿谷都是蝴蝶,曾源源不絕供應居民製作蝴蝶標本的材料。平日以粉蝶居多,由於大武有紫斑蝶遷徙廊道,每次來都是一大群蝴蝶在此棲息。

順著溪床,張秀珍指著幾處有水的地方,示範居民如何坐等,一待蝴蝶前來吸水,再揮動自製的網子捉住,弄死以後放入鐵盒便當,一隻一隻排好,一盒滿了用報紙包好帶出去,等人收購。為了吸引蝴蝶前來,有些居民會灑尿,增加水中鹽分。

那時候,抓最多的是黃色粉蝶。一次來一個點位就停留好幾十隻;因為容易抓,價格比不上青斑蝶、紫斑蝶。至於鳳蝶,更是可遇不可求,價錢自然也跟著攀升。一直到1987年,張秀珍還有居民抓蝴蝶的印象,之後因乏人收購,也就沒有人抓了。現在蝴蝶仍常見,走訪過程,常常有蝴蝶相伴。


張秀珍示範居民搬石頭找蝴蝶。攝影:廖靜蕙

根除刺軸含羞木 日復一日對抗外來入侵種

沿途蘆葦、芒草迎風搖曳,沿途相思樹苗木代表著移除刺軸含羞木的成效。台東林管處調查資料顯示,此號保安林海拔介於100~750公尺,林相以天然闊葉林為主,部份為人工闊葉林及針闊葉混合林,樹種組成以相思樹、光臘樹、山黃麻、台灣櫸、殼斗科、楠木、江某、肖楠、九芎、楓香、構樹等為主。

這幾年台東林管處大武工作站,在大武鄉生活美學協會、尚武社區發展協會協力下,於朝庸溪上游的造林地內,移除外來入侵種刺軸含羞木(Mimosa pigra)——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喜歡水域環境、有浮力的果莢可以透過水流長距離傳播、繁殖力強,一旦入侵河道往往造成洪氾區淤塞、影響水域生態。

2019年刺軸含羞木大舉入侵朝庸溪,台東林管處採用怪手挖除後,再用焚燒、掩埋方式處理,並定期進行監測,但是發現土壤種子庫中可能存在大量刺軸含羞木的種子,防除了又萌芽。


台東鄉間隨處可見赤軸含羞木蹤影,這幾年也進入朝庸溪。攝影:廖靜蕙


外來入侵種赤軸含羞木開花。攝影:廖靜蕙

董世良說,為了防治刺軸含羞木,鼓勵社區居民看到小苗就拔除,以免長大控制不了。根除工作需要3年時間,因為不慎讓種子掉落,它仍然會長,因此持續移除才能完全根除。社區貢獻很大,在協會邀請下,排灣族古莊部落、西勢湖周邊幾個社區,都願意一起出力移除外來種,包括9月移除小花蔓澤蘭,成效卓越。

朝庸溪提供大武地區乾淨水源。董世良說,乾淨水質才能有鱸鰻漫游,以及豐富良好的水生物,這種生態須保存下來。透過巡守、減少盜伐盜獵,是其中一種方法。

「水質不乾淨就不可能存在這些自然資源。」他如此下了小結。他深知,光靠有限的巡護員,難以達致如此成就,尤其刺軸含羞木防治,若未能時刻注意,很難根除。

保安林的事就是社區的事 偷倒廚餘情形也少了

另一處2538號以防風為主要功能的保安林,就在漁港旁、海之濱,主要樹種為木麻黃。「台東海岸林第一線仍是木麻黃!」董世良說,木麻黃約30到40年壽命,防風效果還是最好的。

保安林旁的大武漁港,是政府為了照顧來自大陳島的居民生計所興建,讓他們繼續從事漁業。每年11月「油帶魚」盛產期,總吸引饕客前來嘗鮮,帶動地方經濟。漁港牆上的有壁畫,保存了大陳漁業文化。漁港曬魚網,防風林為漁船擋風,海岸林因為巡守變乾淨,是少見沒有垃圾的海岸林。


大武漁港物產——油帶魚料理。攝影:廖靜蕙

東北季風在此同樣深具威力,當地稱為「九降風」,和吹到恆春半島的「落山風」分庭抗禮。漁港每年清淤的積沙置放於此,形成幾座小山丘,林管處防風林在一旁,這片防風林減輕九降風力道,讓淤沙不至於飛入社區,居民免除吃飯配沙的命運。

幾年巡守、淨灘的成果反映到去(2021)年淨灘量,垃圾大幅下降,隊員感覺輕鬆多了、很有成就感。「這就像破窗理論,看到有人丟,就跟著丟,現在沒有了,不但環境變乾淨了,巡守隊員感受成就感,別人也不會跟著丟。」董世良說。


社區總動員清除海漂垃圾,數量逐年減少。圖片提供:台東林管處

曾有業者將喜宴廚餘整車倒入保安林隱密處,發出惡臭之餘,更吸引成群野犬光顧。野犬入侵對野生動物衝擊很大,不入侵的原理就是不要有廚餘這類吸引犬隻覓食的廢棄物。此外,巡守隊即時舉報廢棄物,也是讓海岸乾淨的關鍵。

社區安排三條路線,除了不定期的日間巡守,還有夜間聯合巡護,人力也增加為十人以上,不讓盜獵者、偷倒垃圾者心存僥倖。

董世良指出,許多人將潔淨的空氣、乾淨的水視為天經地義的事情,卻不知道是健全的生態系提供了這些服務;為了提供源源不絕的生態系服務功能,尚武巡守隊持續巡守,找出破壞健全環境的因素,不但讓家鄉宜居,也讓生態系提供的好處擴散出去,惠益更多人。


第2538號防風保安林與尚武漁港及朝庸溪出海口俯瞰。圖片提供:台東林管處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