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劣化影響全球半數人口和經濟 聯合國報告籲土地管理變革 | 環境資訊中心
環球360°

土地劣化影響全球半數人口和經濟 聯合國報告籲土地管理變革

2022年05月16日
文:凱瑟琳・厄爾利(自由撰稿記者,《環境學家》前副主編)
《聯合國防治沙漠化公約》會議前夕,一份最新報告警示,水土流失會對人類造成可怕的影響。
肯亞馬瓜尼郡(Makueni),一位農民在他的苗圃裡修剪樹苗。圖片來源:Jake Lyell/Alamy
肯亞馬瓜尼郡(Makueni),一位農民在他的苗圃裡修剪樹苗。圖片來源:Jake Lyell/Alamy

一份重要的聯合國報告,對糧食供應中斷、人口被迫遷移和生物多樣性急劇喪失發出了警告,並指出需要以「應對危機的姿態」來保護、復育和永續使用土地。除非各國能加大行動力度,否則發生像COVID-19這樣的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健康損失、土地資源衝突的風險會進一步加大。

聯合國防治沙漠化公約(UN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UNCCD)在其關於土地劣化的第二版《全球土地展望》報告中指出,全球食物系統是土地劣化問題的主要原因,造成了80%的毀林,消耗了70%的淡水,也是引起陸地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最大原因。

在4月2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UNCCD執行秘書蒂奧(Ibrahim Thiaw)表示,全球食物系統——以及棉花等非糧食作物生產體系——已經不永續。「我們以為我們擁有更多儲備就可以在耗盡一片土地後,再轉移到下一片地區。現在我們意識到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已經在寅吃卯糧。」

他補充道,目前人們的消費行為也是不永續的,對食物、水資源和衣物的浪費行為正在加劇這個問題。

呼籲土地管理變革

土地劣化往往發生在土地覆蓋喪失或者被移除之後,導致土壤和有機質被雨水沖走或被風吹走。土壤鹽鹼化也會造成類似結果,並降低土地的生產力。它會導致沙丘的擴張和移動、降水減少、牧場退化,以及土壤被風雨侵蝕。

報告預測了到2050年三種土地使用情境可能產生的結果。UNCCD預測,如果目前的趨勢一直持續到2050年,那麼新增土地劣化面積將相當於南非的國土面積,糧食收成將受到影響,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受到的影響將尤為嚴重。2015年到2050年,退化的土壤將額外排放690億噸碳,相當於目前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7%,從而加劇氣候變遷。

不過,如果透過農林複合經營、放牧管理和輔助自然再生(assisted natural regeneration)等措施復育全球50億公頃農用土地中的大約35%,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產量就可以增加5%到10%。

中東、北非、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將受益最多,糧食價格上漲將得到抑制。在此情境下,由於土壤固碳的增加和排放的減少,2015到2050年間,碳儲量將淨增170億噸,生物多樣性下降的速度也會放緩。

報告說,如果世界轉向一個兼顧土地復育與保護的系統,對生物多樣性、水資源調節和土壤保持等問題給予更多重視,就可以避免大約1/3的生物多樣性喪失,並可增加830億噸的固碳能力。減少的排放和增加的碳儲存之和,相當於目前全球排放水平下七年多的碳排放量。

報告提到,各國政府已經承諾要復育10億公頃土地,面積相當於中國的國土面積。報告指出,每年給予化石燃料和農業的7000億美元(約新台幣20兆)補貼,未來十年只要從中拿出1.6兆(約新台幣48兆),即可為上述計畫提供資金支持。

報告還稱,復育土地、減少土地劣化、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經濟回報,可高達每年140兆美元(約新台幣4180兆),比去(2021)年全球GDP的93兆美元(約新台幣2780兆)高出50%。

報告中收錄了世界各地的一些復育計畫的成功案例,比如非洲的綠色長城(Great Green Wall)計畫:這個2007年啟動的計畫,透過在20多個國家種植樹木、灌木和草,復育撒哈拉沙漠以南與非洲草原以北之間薩赫爾(Sahel)地區的土地。

國際環境與發展學會(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IIED)認為,這一計畫目前進展順利,已經在塞內加爾、奈及利亞、厄利垂亞和尼日分別種植了超過1800萬、800萬、1.29億和1.46億棵樹。

UNCCD表示,可以利用傳統和現代的再生性糧食生產實踐來改造農業,將農業從導致土地劣化的主要原因,轉變為推動土地和土壤復育的主要催化劑。

比如,東帝汶的「一粒種子」(With One Seed)計畫建立了以鄉村為基礎的樹木苗圃,並為小農戶提供培訓;同時,種植和維護樹木的農戶每年還可以領到獎勵金。

自計畫2009年啟動以來,已經吸引了近1000戶自給型農戶的參與,種植了2萬棵樹,碳權銷售收入超過40萬美元(約新台幣1200萬)。糧食產量有所提高,造林也改善了土壤和水質。

UNCCD會談聚焦土地劣化

這份報告發布於《聯合國防治沙漠化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召開前夕。此次會議於5月9日至10日在象牙海岸舉行。UNCCD對外關係與政策主管梅德爾(Miriam Medel)表示,全球各國政府、私營部門和民間社會團體將匯聚一堂,他們的首要目標是提升土地復育在國際政治議程中的地位。

土地劣化問題並未獲得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等其他聯合國環境公約同等的重視。直到20世紀70年代薩赫爾地區發生嚴重乾旱時,土地劣化問題才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迦納北部的一位農民在受乾旱影響的玉米地裡嘗試耕種。圖片來源:Jake Lyell/Alamy

迦納北部的一位農民在受乾旱影響的玉米地裡嘗試耕種。圖片來源:Jake Lyell/Alamy

IIED指出,1977年舉行的聯合國沙漠化大會(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Desertification,UNCOD)是聯合國首次嘗試推動完善土地使用政策,但由於缺乏政治意願和資金,以及自上而下的策略不適合當地的農民和社區,這次會議收效甚微。

1992年里約熱內盧聯合國地球峰會(Earth Summit)期間,《聯合國防治沙漠化公約》(UNCCD)在非洲國家的倡議下成立,旨在改善乾旱地區人民的生活,維護並復育土地和土壤肥力,緩解乾旱的影響。公約更多地採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呼籲各國政府賦予土地使用者和慈善機構更多權限和資源。

大多數受到土地劣化影響的國家,都依照公約制定該國的行動方案。IIED表示,儘管如此,由於資源不足,沒有清晰的總體目標,以及缺乏可量化、有時限的目標,來指引行動和評估進度,各國進展緩慢。

此後,UNCCD決定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來推動工作進展:土地劣化零增長(land degradation neutrality,LDN),即利用復育退化區域來抵消預計的土地生產力喪失。土地劣化零增長被寫入了2015年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UNCCD敦促各國製定實現土地劣化零增長的目標,並將其納入國家預算。

儘管目標是自願的,但目前已經有130個國家承諾到2030年前實現土地劣化零增長,其中80個國家已經制定了實現這一目標的計畫。梅德爾表示,在5月的會議上「我們期望將看到這些目標和計畫進一步升級,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政府宣布他們的目標,」

梅德爾還表示,會議還將討論如何解決土地使用權和性別等問題,以確保土地復育計畫取得成功。土地使用權定義了土地占用、持有或者管理的條件。土地所有權如果不明晰,會阻礙農民採取永續的土地管理方式。UNCCD報告指出,土地使用權越明確,糧食安全的程度越高。

性別平等是土地復育的另一障礙,因為半數以上國家的法律和習俗都不支持女性擁有或者獲得土地,儘管她們往往身處土地劣化的最前線,她們所工作的大片農地已經深受土地劣化的影響。

UNCCD首席科學家奧爾(Barron Orr)表示,UNCCD締約方會議將不會就土地復育或者保護目標展開談判,因為它們正透過《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得到推進。「土地劣化零增長為我們提供了基準——如果從現在到2030年,每一類生態系統都沒有變得更糟,那我們實際上在開始取得正面進展,其它一切都有可能。」他說。

「此次締約方會議的目的在於解決瓶頸問題——土地所有權問題、土地利用綜合規劃、復原力以及融資。」奧爾補充說。

討論的另一個主題是乾旱,主要聚焦緩解和適應。梅德爾說,締約方大會將探討把乾旱納入聯合國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的工作當中,制定早期預警措施和協同應對計畫。

不過,IIED指出,各國缺乏足夠的資金實施自己的土地劣化零增長計畫。UNCCD成立了專門的基金,為土地劣化零增長計畫尋找資源。梅德爾表示,包括聯合國全球環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非洲開發銀行(African Development Bank)在內的多個融資機構也將參加此次締約方大會。

對於新近發布的報告,梅德爾表示:「《全球土地展望2》非常清楚地證明,土地復育不僅是一個性價比極高的解決方案,還能夠真正惠及包括(應對)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在內,其他很多永續發展目標。」

蒂奧樂觀地認為,復育10億公頃土地是可能的:「這可以在拯救地球的同時,消除貧困、減少人口遷移、降低安全風險。這不僅可行,也令我們嚮往——這是一項真正有益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