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農林業兼顧保育和生計 尚比亞農民將砍伐的森林找回來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混農林業兼顧保育和生計 尚比亞農民將砍伐的森林找回來

2022年08月11日
文:李育琴(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混農林業(Agroforestry)在現今全球受到重視和歡迎。這是在一塊土地上結合林業和農作生產的管理模式,藉此達到碳儲存和減少土壤侵蝕,改善土壤健康,同時增加土地作物產量,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

國際組織WeForest自2011年起在非洲尚比亞推動森林生態系復育計畫,在當地旱生林遭到嚴重砍伐的銅帶省(Copperbelt Province)及卡塔尼諾森林保護區(Katanino Forest Reserve),捲動周邊社區小農參與,透過輔助天然更新(Assisted Natural Regeneration)[1]等林業技術把森林找回來。同時,協助農民在自有農地上發展混農林業,增加收入,取代傳統的伐木製炭事業。

南撒哈拉的米翁波(Miombo)林地形成當地獨特的生態系。 圖片來源:Jeff Walker_CIFOR(CC BY-NC-ND 2.0)

WeForest的計畫在聯合國的支持下執行,並且向西方大眾募資。計畫的目的,是復育當地森林生態系與生物多樣性,並且協助農民永續地利用天然資源,減緩森林砍伐的壓力和氣候變遷的威脅。

修復生態系 2030的關鍵期限

針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措施,目前提出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及「聯合國生態系修復十年」(UN Decade on Ecosystem Restoration)倡議,皆以2030年為期限,強調必須遏止全球各種生態系的退化。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指出,「2030年之前,我們必須要致力保護和修復各種生態系,防止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流失。」因為唯有健康的生態系才能幫助人們提升生計,抵禦氣候變遷,以及避免生物多樣性崩潰。

為保護自然的生物多樣性,傳統作法以劃設國家公園或保護區,圈地保護原始棲地和瀕危物種。然而UNEP指出,「傳統作法雖然重要,但已不足以阻止自然的快速流失。」要恢復世界各種生態系,新的措施和作法必須加緊進行。

除了新框架即將於年底定案,「聯合國生態系修復十年」已於去(2021)年啟動。UNEP說,相關計畫已有成果。尚比亞推動混農林業復育當地旱生林生態系,就是其中之一。

尚比亞50%森林遭砍伐 旱生林生態系面臨危機 

非洲中部典型的熱帶和亞熱帶草原、稀樹草原和灌木叢生物群落,稱為「米翁波」(Miombo)林地,特殊的植被形成旱生林生態系。

旱生林裡有獨特的原始植被,稱為「美特施」(Mateshi),在卡塔尼諾森林保護區大約有8%覆蓋面積。其特點為常綠的旱生林物種、附生植物、苔蘚、真菌和攀緣植物等,因此整片幾乎都難以進入。雖然人難以進入,但「美特施」卻為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如犀鳥、小鴨和猴子等,提供了絕佳的棲息地。

這裡還有原生於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麂羚(duiker),數量已非常稀少,卡塔尼諾成為牠們安全的棲息環境。

卡塔尼諾森林獨特生態系是許多生物安全的棲地。圖片來源:©RF_WeForest

WeForest指出,半世紀前,尚比亞超過80%的國土是森林,然而現在只剩下一半。尚比亞是非洲森林砍伐率次高的國家,每年大約有30萬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被摧毀。根據統計,自2013到2017年間,卡塔尼諾森林保護區已有42%的森林面積消失。從銅帶省的空拍照片可見,數十年間地貌景觀已嚴重改變。

許多完整的森林遭砍伐,主要原因是當地農民非法伐木從事製炭,而政府單位管理不彰,農民侵占森林從事挖礦、酪農和農業開發的情形不斷發生。

「大片米翁波林地就這樣快速而寧靜地消失了。」一位駐地攝影師描述尚比亞森林地貌的改變說。

貧窮和失業 造成森林砍伐、自然資源過度利用

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有90%以上的家庭,依靠木材燃料來滿足烹飪、取暖等能源需求。由於尚比亞的經濟狀況不佳,當地人非常仰賴自然資源過活,因而造成過度取用。

「對居民來說,把森林的樹木砍下做木炭,是最容易賺取金錢的方式。」WeForest尚比亞分部主任麥潘德(Dean Mpande)說,「探究原因,貧窮和缺乏就業機會是造成當地森林砍伐嚴重的原因之一。」

WeForest在卡塔尼諾森林保護區及銅帶省盧安夏區(Luanshya),推動森林生態系復育計畫。這項行動與地方組織和社區農民共同合作,最後促成了數百位農民加入,他們在自家農地從事混農林業,參與修復當地的森林生態系。

養蜂護樹 混農林業讓農民收入倍增

在盧安夏區,WeForest邀請社區農民參與復育米翁波林地。該組織培訓農民並且提供工具,協助發展友善森林的產業,例如養蜂、種植香菇等。這麼做不僅有助於森林更新,也能為農民生產豐富的食物,而參與的農民所要做的,就是保留農地部分土地,復育原始林。

只要擁有0.25公頃以上農地的農民都可加入。剛開始時,WeForest先教農民種植果樹,並發給農民蜂箱,作為願意保護和復育農地上森林的回饋。農民透過養蜂創造新收入,有些甚至因為養蜂而收入倍增。

養蜂除了可獲取蜂蜜,也可以保護森林。一位農民說,「我們把蜂箱放在樹林裡,一旦這個蜂箱有蜜蜂進駐,別人就不會來砍樹了。」

農民學習農林技能 幫助復育「米翁波」林地 

在卡塔尼諾保護區周邊,則邀請農民成為森林守護員。守護員負責保護社區林地,避免有人任意砍樹及焚燒樹木,他們也負起責任鼓勵居民,讓更多人了解森林裡樹木的重要性。

為了復育森林保護區中的米翁波林地,Weforest帶著農民以「輔助天然更新」方法復育林木,促進農地上次生林的生長,並且消除或降低森林火災、放牧和木材採伐的風險。

培訓當地婦女管理社區苗圃,培育復育森林的苗木。圖片來源:©AM_WeForest

農民也接受混農林業的培訓,結合苗圃管理,在林地中豐增補植(enrichment planting)[2],加強樹林的再生力。此外,還學習樹木萌芽(coppicing)[3]方法,選擇萌芽能力較強的樹種,並依不同樹種在適當高度下進行砍伐,以取得更多生物質,提供較永續的製炭來源。

目前在保護區周邊的緩衝區,有超過900位農民在私有農地上進行復育計畫。他們從事保育農業、養雞、養菇、養蜂和育苗木等,許多婦女接受培訓管理苗圃,藉此獲取養家的收入。

混農林業增強了農民的經濟能力,農民因此改變對森林資源依賴的形式,森林砍伐的壓力也獲得舒緩。

為確保農民的蜂蜜有銷售管道,WeForest也協助農民與當地企業建立關係,讓友善林業能永續經營。在此計畫中,農民不再伐木製炭,卻能獲得更高的收入,經濟活動也更多樣化,同時學到新的農林技能。

尚比亞農民在農地上設置蜂箱,護樹又能獲得收入。圖片來源:©WeForest

資訊監測執行成果 經第三方驗證達復育標準

這項計畫在盧安夏區成功復育了3,700多公頃的森林面積,在卡塔尼諾森林保護區則復育了5,345公頃,以及601萬棵樹木。

在發展中國家投入資金進行保育,成效如何驗證和被看見?

Weforest指出,該計畫在尚比亞的整體復育工作,透過GIS地圖繪製、空拍遙測,以及建立數據資料庫,這些資料皆上網公開,可實際說明當地生態系修復的效益。計畫的執行內容在2021年透過第三方單位驗證,取得森林生態系修復標準認證。

除了來自聯合國的資金,他們也善用網路媒體行銷,邀請法國YouTuber前往尚比亞拍攝影片,透過社群媒體邀請西方國家民眾贊助百萬棵樹行動,捐款支持尚比亞農民。而這百萬棵樹可讓500個農場參與森林保育,讓500個家庭受益。

※ 本文特別感謝林業試驗所特聘研究員陳芬蕙協助審校。

註釋:

[1]  輔助天然更新(Assisted Natural Regeneration):以人工介入移除或降低阻礙森林自然更新的因素,例如土壤退化、雜草競爭、干擾等,以提升自生苗木生長的森林復育管理方法。

[2] 豐增補植(enrichment planting):或稱增育栽植,在冠層孔隙或整地塊狀條帶中播種或補植不同樹種,增加森林樹種豐富度,藉此改善森林品質並提升生物多樣性。

[3] 萌芽更新(coppicing):為天然更新法的一種,是自樹木基部砍伐,利用根株萌芽長出枝條而形成次生林,以永續供應木材的林地管理方式,適用於萌芽力強的闊葉樹種。

參考資源:

※ 本文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補助廣告經費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