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森林狀況報告:唯有健康的星球 才有健康的經濟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2022世界森林狀況報告:唯有健康的星球 才有健康的經濟

2022年06月30日
文:黃梅舒(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面對COVID-19持續衝擊、糧食不安全以及氣候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5月2日於第15屆林業大會(XV World Forestry Congree, XV WFC)上發布《2022世界森林狀況報告》(The State of the World's Forest 2022, SOFO 2022)。報告指出,透過對三條路徑的投資,並納入原住民族與在地社區(Indigenous peoples and local communities, IPLCs)的參與,森林除了能調適氣候危機,還能帶來高經濟效益。

報告指出,混農林業能提升物種多樣性以及生態系服務。圖片來源: Ulet Ifansasti/CIFOR

九成伐林肇因於農業 未來農業恐反受伐林衝擊

根據報告,森林占全球表面積約31%,1990-2020年間共有4億20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雖然砍伐趨勢減緩,但每年仍有1000萬公頃的森林不斷消失。這意味著伐林將對全球80%的兩棲動物、75%的鳥類以及68%的哺乳類造成生存威脅。

深究其因,報告指出,2000-2018年間,高達90%的伐林原因都與農業相關。FAO資深林業專員布茲哥.布麗格(Małgorzata Buszko-Briggs)表示:「若持續伐木,隨著人口增加、糧食需求上升,不只森林,農業也將面臨伐林所引發的氣候危機、水循環衝擊、授粉者與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水土流失等威脅。」

森林修復三路徑 重新檢視現有政策、潛在衝突

布茲哥.布麗格說明,為接軌「保護、修復、永續利用」三條路徑,各國應訂定有效的森林治理策略及管理,重新檢視既有的農業補貼政策,並將森林保護納入考量。

此外,各國政府同時須解決三條路徑所帶來的潛在衝突,例如:停止伐林所造成的農業經濟成長需求衝突,與其後續可能引發的貧窮危機與糧食不安全(food insecurity)問題。

布茲哥.布麗格解釋,面對伐林問題首先須找出主因,接著制訂「保護、修復、永續利用」政策,以系統性地解決問題。圖片來源:Pilar Valbuena攝/FAO

報告發布的會議上,FAO分別對三條路徑——「保護森林,停止伐林」、「修復劣化土地,擴大混農林業」、「永續利用林業資源,建立綠色供應鏈」進行說明。

路徑一:保護森林 停止伐林

就在去年COP26聯合國氣候大會上,超過140多國共同簽署《格拉斯哥領袖森林與土地利用宣言》(Glasgow Leader's Declaration on Forest and Land Use),承諾於2030年前達到樹木零砍伐。

根據《2022世界森林狀況報告》,停止伐林將有助於在2020-2050年間,每年減少排放1.6-5.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在2030年溫室氣體減量與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的目標上,減少了14%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國際森林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Forest Research, CIFOR)總幹事納西(Robert Nasi)提到,假設全球能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森林的貢獻量將占10%——雖然這意味著另外90%需仰賴其他產業減碳排,但停止伐林、修復森林的好處,除了吸收二氧化碳之外,還能兼顧生物多樣性、經濟效益。

伐林: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全球森林評估(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FRA)定義:「不論是否與人類相關,伐林指的是改變森林原貌並用於其他土地用途」。意即,伐林是改變原先的土地使用目的,而非改變森林植被。

路徑二:修復劣化土地 擴大混農林業

因人類過度開發導致的土地劣化問題,《2022世界森林狀況報告》指出:每投資1美元修復土地,最高可回收30美元。非洲42個國家的案例實證,保護與修復土地所帶來的農業生產力,是不採取行動所花費的成本3-26倍。光是修復400萬公頃的劣化土地,就為西非薩赫爾與撒哈拉創造超過33萬5000份工作。

此外,面對氣候危機為農業帶來的衝擊,報告中也指出:混農林業(Agroforestry)較傳統農業更具韌性,許多研究證明混農林業更具生產力。然而,許多農民仍視混農林業為產量低、較花錢且風險高的耕作方式。

為拉高混農林業,FAO林業專員史布林貴(Elaine Springgay)說明,各國可透過農業補貼提升誘因,例如:生態系服務給付[1]、投資混農林業市場與其供應鏈;此外,也應納入原住民族與在地社區的參與,保護與支持原民與當地居民的土地所有權

路徑三:永續利用林業資源 建立綠色供應鏈

在資源利用的部分,全球75%的產品仍來自不可再生資源,而樹木是「可再生、可重複使用、可回收」的生物資源;若人類要擺脫對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邁向循環生物經濟,森林就扮演著重要角色。

FAO森林及綠色復甦(Forest and Green Recovery)團隊領導人沃特(Sven Walter)點出:「我們無法在不使用木材製品的狀況下,就能達到溫室氣體減量目標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隨著全球人口增加,人類對資源需求也相對提升。根據報告,2060年生質能、化石燃料、金屬及礦物需求,將自2017年的920億噸,提高至1兆9000億噸,足足成長兩倍之多。這也意味者木材的需求將隨之提升。若木材能永續生產,樹木將成為營造與建築的減排潛力推手。

提升中小型林農取得資金的能力 將成永續林業投資關鍵

林業若要永續發展,投資扮演重要角色。就在林業大會召開前夕的線上記者研討會上,林業大會計畫顧問穆勒(Eva Müller)表示,八至九成的林業商是由中小型生產者所組成,因此提升他們發展出銀行可擔保的生意與取得資金的能力,將會是永續林業投資的關鍵。

森林與樹木不能只有保護,重點應該是改變思維,永續利用森林資材。FAO林業部門森林治理主管雷姆斯戴勒(Ewald Rametsteiner)解釋,「不健康的星球,無法帶來健康的經濟,健康的星球就是我們的底線。」他強調,森林保護、永續林業需要落地,讓原民與在地社群領導改變。

註釋

[1] 生態系服務給付(Payments of Ecosystem Services):由聯合國環境總署(UNEP)提倡,透過資金投入或給付,維持人類享有的生態系服務並對環境保護進行補貼。

參考資料

※ 本文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補助廣告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