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簽下全國首張小水力購電合約 恆水創電:台灣有機會成為「小水力大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積電簽下全國首張小水力購電合約 恆水創電:台灣有機會成為「小水力大國」

2022年10月20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劉庭莉報導

能源新創企業「恆水創電」有一個心願,就是讓小水力遍地開花。今年7月恆水創電與台積電簽訂國內首張小水力購電合約,興建中的三座小水力發電設施,預計2023年5月全數完工。年底即將完工的宜蘭三星的案場,更將是國內首座河川小水力發電機組。

恆水創電創辦人兼執行長鄒飛逯昨(19日)在「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受訪表示,小水力設施占地面積小,但24小時運轉,發電時間為太陽光電的六倍,期盼台灣有朝一日成為輸出水力技術的「小水力大國」。

恆水創電興建中的三座小水力發電設施,預計明年5月將全數完工。攝影:劉庭莉

恆水創電興建中的三座小水力發電設施,預計2023年5月全數完工。攝影:劉庭莉

7月拿到台積電購電合約 宜蘭三星小水力案場預計年底完工

「恆水創電」於今年的新增展區「台灣國際多元創能展」分享興建中的小水力發電計畫,目前興建中的案場共有三座,宜蘭縣三星鄉安農溪的案場預計年底能完工,將成為國內首座河川小水力發電機組。恆水創電也在今年7月與台積電簽署首張小水力購電合約。

恆水創電表示,台灣平均年雨量達2500mm、為全球平均的2.6倍,加上山高坡陡、水流急,小水力發展潛能高,有機會成為「小水力大國」。

恆水創電創辦人兼執行長鄒飛逯認為,發展小水力發電對地狹人稠的台灣至關重要。小水力設施占地面積小,但24小時都能運轉,發電時間約為太陽光電的六倍。一個100kW的小水力設施占地僅150平方公尺,發電時間卻相當於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公尺、600kW的太陽光電設施。

恆水創電為綠能新創企業,目標開創環境友善的潔淨能源。圖為共同創辦人鄒飛逯。攝影:劉庭莉

恆水創電為綠能新創企業,目標開創環境友善的潔淨能源。圖為共同創辦人鄒飛逯。攝影:劉庭莉

除興建自己的電廠外,恆水創電也與農村合作,希望以公民電廠形式發展,已與三個社區簽訂合作協議。鄒飛逯解釋,透過媒合企業及農村,企業獲得ESG成效與綠電,農村也能透過投資獲得額外收入。公民參與能源轉型,就能實現能源自主。

水輪機技術來自比利時 不怕洪水、泥沙、垃圾

宜蘭縣農田水利會2008年曾在三星鄉安農溪興建水力發電站,但因技術問題後來拆除。問及難道不怕重蹈覆轍?鄒飛逯說,小水力發電技術引進比利時水輪機製造商TURBULENT,在嚴格條件下仍可以穩定運作,抗震、不怕洪水、泥沙或垃圾,加上機組體積小、占地少且易施作,對環境衝擊小,已在法國、智利、剛果等多國有成功案例。

去年底恆水創電與TURBULENT簽訂合作備忘錄,授權機組國產化,在台灣落地生產。這不僅能避免運輸帶來的龐大碳足跡,也能確保長期料件供應、維修與技術服務,有助於產業技術的提升,目標讓小水力發展遍地開花,進一步邁向水力技術的輸出國。

「在設計過程就加入小水力,對環境影響是最小的。」鄒飛逯建議,政府部門可以在興建渠道等水利基礎設施時,就內建小水力設施發電。另外,目前小水力設施申請流程複雜,加上水利署、水保局、自來水公司等相關主管機關,因為本業不同導致要求不同,希望能簡化流程,加速小水力發展。

恆水創電與苗栗縣黃金小鎮合作,於穿龍圳推動公民電廠。圖片來源:恆水創電提供

恆水創電與苗栗縣黃金小鎮合作,於穿龍圳推動公民電廠。圖片來源:恆水創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