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霄掩埋場自燃2天還沒滅、芳苑風機漏油傳白蝦暴斃、紐國業者抗議牛羊排氣稅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通霄掩埋場自燃2天還沒滅、芳苑風機漏油傳白蝦暴斃、紐國業者抗議牛羊排氣稅

2022年10月20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10月20日

通霄烏眉垃圾場悶燒居民喊快窒息 估3天才能撲滅

苗栗通霄烏眉垃圾掩埋場昨天不明原因自燃,至今天仍在悶燒,飄散濃煙臭味讓居民直呼快窒息,消防局說,現場堆積大量廢棄物,已配合機具開挖、射水,預計3天才能完全撲滅。(中央社報導

彰化芳苑發電風機漏油 周邊文蛤、蝦污染暴斃

彰化縣芳苑鄉有許多養殖業者,包括文蛤、草蝦、斑節蝦等,最近有漁民發現蝦子突然暴斃,直到最近才找到兇手,原來是陸上風機漏油導致,漁民發現後通報村長,村長鄭鵬豐說,目前了解有2家漏油,已通報但無法確定災損情形。

彰化縣養殖協會副總幹事許永坤就說,風機漏油不僅影響道路,若流入堤岸與養殖岸的混泥土上,會滲入養殖池內,並附著在池底的藻類上面,其中以吃藻類與微生物的白蝦將會首當其衝,成為第1個受污染死亡的物種。目前白蝦已經連續3天接獲到養殖戶通報,已經出現暴斃死亡的情形,研判接下來文蛤在一週左右也會陸續暴斃,目前已經要求相關廠商到場視察,來釐清白蝦真正的死亡原因。(工商時報報導

廢棄蚵殼變建材獲認證 澎湖縣府盼循環再生

3年前澎湖面臨蚵殼堆積問題,澎湖縣政府聘請台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邵文政與馬公國中主任莊浩志合作研發「無機聚合高壓貝殼磚」技術,協助縣府處理廢棄蚵殼的環保問題,目前技術成熟,成功獲得全亞洲第二張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簡稱C2C)的國際認證,達成永續循環經濟,減輕環境負擔。

邵文政今天分享蚵殼磚技術,也將C2C認證證書轉頒給澎湖縣政府,由澎湖縣長賴峰偉代表受贈,象徵未來縣府和北科大通力合作貝殼磚使用,將蚵殼廢棄物回收、磨碎,運用科技循環再利用技術製成產品,做成無機聚合高壓貝殼磚,讓澎湖成為永續循環的低碳家園。(中央社報導

台南柳營設畜牧糞尿資源化中心 每日可望減少300噸畜牧廢水

環保署與台南市府共同合作,在柳營區八翁里補助設置畜牧糞尿資源化中心,今天開工動土典禮,未來將可收集21家畜牧場、3563頭牛隻畜牧糞尿集中處理,利用產出的沼氣、沼液、沼渣等有用資源,預期每日可減少327.3公噸畜牧廢水排入急水溪,有助河川水質改善。

柳營區八翁里為台南市最大酪農產業集中區域,畜養牛隻頭數達8441頭,佔台南市總牛隻畜養頭數28.7%,畜牧過程產生的糞尿及清洗廢水沿河道流入急水溪,為當地居民及鄰近區域困擾。(聯合報報導

「台挪隊」成軍 台亞風能與挪威能源商會簽MOU

台亞風能今天透過新聞稿宣布與挪威能源商會(Norwegian Energy Partners, NORWEP)簽署離岸風電產業與技術合作及資訊交流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同意在離岸風電領域各自作為「挪威隊」及「台灣隊」代表,雙方產業成員在風電產業技術創新合作,繼而提升雙方產業商業價值與競爭力。

挪威能源商會是挪威最大的能源產業組織,與挪威創新署及挪威駐外大使館協力推動產業策略聯盟 「TEAM NORWAY」。NORWEP成員具備各能源領域先進的技術解決方案,尤其在離岸風電國際專案都扮演重要角色,強項在於水下建設、浮動式風電平台、船舶設計工程及風電探測與控制系統等。台亞風能則是台灣本土離岸風電開發商,今年已投標參與首期區塊開發競標,9月也宣布挪威浮動離岸風電技術龍頭BW Ideol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技術及資本兩層面共同合作,開發經濟部預計明年將啟動的50MW浮動式示範專案。(中央社報導


紐西蘭擬開徵牛羊排氣稅 全國業者發動示威抗議

紐西蘭日前公布應對氣候變遷的計畫,要求畜牧業者為牲畜打嗝、放屁排放出的溫室氣體繳稅,這項爭議計畫隨即引起業者反彈。成千上萬的畜牧業者今天走上街頭,揮舞標語,痛批這項政策「很糟糕」。他們警告稅收將使食品變得更加昂貴,他們的生計也將陷入危機。

紐國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表示,徵稅是實現氣候目標的必要手段,但她也說可能願意妥協。她在奧克蘭告訴記者,「我們正與農民和食品生產商討論最佳制度」。(中央社報導

研究:法國氣候變暖幅度可能高於全球平均值

法國多家研究所的一項聯合研究顯示,倘若法國不採取嚴厲措施控制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到本世紀末,法國氣候變暖現象可能比全球平均值更糟,溫度與20世紀初年相比,可能上升3.8℃。

這份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法國國家氣象研究中心專家里伯斯(Aurélien Ribes)向《法新社》表示,總體而言,法國的氣候升溫情況高於全球平均水準大約20%,平均每10年氣溫上升0.36°C。他解釋說,目前,法國的平均溫度與1900~1930年代相比已經提升1.66°C。而且人類活動幾乎是導致這一溫度提高的唯一因素。里伯斯強調,他們的研究報告所說法國本世紀末時氣溫升高3.8°C只是一個平均值。升溫幅度會因地區不同、因季節不同,而有差異。但無論如何,這都將意味著極端氣候現象會比2022年夏天法國經歷的酷暑、乾旱天氣更嚴重,也會更頻繁。(法廣報導

法西葡三國將共同打造海底綠氫管線 減少歐洲對俄能源依賴

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今日宣布,三國將共同打造一條海底天然氣管線,從西班牙巴塞隆納(Barcelona)連通至法國馬賽(Marseille),稱為「BarMar」管線,用以取代原先計畫跨越庇里牛斯山的「MidCat」管線。

《路透》指出,「BarMar」管線主要將運送綠氫(green hydrogen)等再生氣體,不過仍將暫時允許有限的天然氣輸送,以緩解歐洲的能源危機。在俄烏戰爭下,俄國為反擊歐美制裁,大幅縮減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如此一來,歐洲更迫切要找到替代的能源供應方案。(上報報導

台與斯洛伐克捷克合作 台北植物園將展出中歐物種

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長董景生近日走訪中歐,11日和17日先後與斯洛伐克的穆利納尼樹木園(Mlyňany Arboretum)和布拉格植物園(Prague Botanical Garden)簽署合作備忘錄,為台灣與斯洛伐克、捷克的植物研究交流搭起平台。董景生說,各國同樣面臨暖化和過度開發的問題,透過國際交流和展出,民眾將看到植物園拯救植物的努力。

董景生此行與斯洛伐克和捷克的植物園簽約後,台北植物園明年秋天啟用的新溫室將可看到野生薔薇科、溫帶的泥炭濕地植物等台灣罕見的中歐物種。布拉格植物園擁有先進的溫室,也計劃在2年後新闢台灣區,展出稀有的台灣蕨類。(中央社報導

海洋不斷暖化 恐增加東亞降雨量

海洋越變越熱,導致中國沿海降雨增多。一項國際性的研究發現,過去36萬年來,中國東部發生的季風雨增加與海水的熱含量提高有關。專家也提醒,如果人類持續製造溫室氣體讓地球暖化,不只海水溫度越來越高,還包括出現暴雨及海洋生態系統破壞。本次研究結果已刊登在《自然》及《Nature Reviews: Earth and Environment》期刊。

據《SciTechDaily》報導,美國羅格斯大學科學家羅森塔爾(Yair Rosenthal)指出,近期海洋熱含量增加與熱帶風暴程度的加劇有關。研究發現,低與高緯度海平面溫度差異,不只控制赤道上層海洋的能量如何被吸收,也會影響到風如何將水分從海洋帶往陸地去。中國同濟大學科學家詹吉銘(音譯)也指出,過去36萬年來,中國東部地區出現季風雨增加就是與印度洋太平洋暖池的熱含量提高有關,很可能就是因為攜帶更多水分以及從海洋到陸地的水蒸氣吸收的潛熱。(台灣醒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