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遺失了蟹籠、讓集魚器亂跑 看跨國專家如何阻止這場海底大獵殺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是誰遺失了蟹籠、讓集魚器亂跑 看跨國專家如何阻止這場海底大獵殺

2022年11月09日
文:廖君珮(湛藍海洋聯盟海洋社會科學家)、陳思穎(湛藍海洋聯盟共同創辦人)、顏寧(澄洋環境顧問公司執行長)

「來~我們一起喊,對抗海洋垃圾,絕不放棄!」巴哈馬減塑運動組織創辦人、高曼環境獎(Goldman Prize)得主安珀羅斯(Kristal Ambrose)在今年的國際海洋廢棄物大會(IMDC)會場上,以超有活力的專題演講,激起大家滿滿的熱情。

被棄置或遺失在海中的廢棄漁網不僅威脅船隻航行安全,造成經濟活動損失,還可能纏住海龜、覆蓋珊瑚、甚至持續在海裡捕撈,像幽靈般圍困海洋生物。這些遺棄、遺失或丟棄漁具( abandoned, lost or otherwise discarded fishing gear,簡稱ALDFG)已成為海廢界亟待處理的議題。

很多漁網圖片來源:Ocean Love 淨灘淨海

被棄置或遺失在海中的廢棄漁網可能持續獵殺生物,國內外專家討論管制、清理海底漁具等多項政策。圖片來源:Ocean Love 淨灘淨海

減少傷害 科學家研發生態友善漁具

海中的小魚以及如鬼頭刀、鮪魚等中表層魚種,常會朝木筏、海藻團等漂浮物聚集。根據這種特性,漁民在海中放置漂浮的人工集魚器(FAD)。集魚器成了小魚的棲身處,吸引更大的魚過來,最後漁民就可以一舉捕獲。海鮮永續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Seafood Sustainability Foundation, ISSF)估計,全球漁業每年部署多達10萬個集魚器,80%生命旅程終點不明,約7%至20%最終會擱淺。

集魚器大多由塑膠網板組成,未能回收的集魚器可能造成幽靈捕撈、海上塑膠堆積、珊瑚礁棲地受損,也會干擾旅遊業、航運等經濟活動。ISSF與圍網業者合作,導入生物可分解集魚器(Bio-FAD),集魚器即使遺失,最終也可以分解。

不過,試驗後發現,可分解的集魚器使用壽命較短[1],不受漁民青睞。因此,ISSF與漁民、海洋物理學家和捕撈專家再度研發新型的水母集魚器(Jelly-FAD),讓集魚器跟水母一樣,藉由中性浮力漂移。

ISSF研究員摩爾諾(Gala Moreno)指出,最好的研究方式是請漁民測試,由他們的反應決定好不好用,對集魚效果是否滿意,日後引入商業用途會更具可行性。

所羅門群島所使用的集魚器。圖片來源:WorldFish/Wade Fairley(CC BY-NC-ND 2.0)

所羅門群島所使用的集魚器。圖片來源:WorldFish/Wade Fairley(CC BY-NC-ND 2.0)

美國蟹籠經驗:定期清除 科學管理

台灣自2016年開始推動刺網實名制,以減少廢棄漁網具。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華盛頓州,他們對蟹籠以及鮭魚刺網的管理規範值得參考。

自然資源顧問(Natural Resources Consultants,NRC)分析,商業螃蟹漁具丟失的主因是與商船航道衝突,因而發生漁具浮標被切斷或被竊的問題;休閒漁業則是使用不當造成,例如線太短、打結等。NRC估計,華州每年丟失超過1萬2000個蟹籠,多數源自休閒漁業。

對此,華盛頓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於2016年祭出「普吉特海灣丟失蟹籠預防計劃」,除了實名制外,籠具的開口必須使用可生物降解的繩索,以減少幽靈捕撈。

當局會在核發休閒蟹籠許可證時,提前收取找回丟失蟹籠的費用。之後再利用禁漁期間,透過標定與潛水員清除被丟掉或遺失在漁場的漁網具。

華州擁有豐富的管理資源,精確地掌握遺失漁網的數量,需投入的經費及回收成效。相較之下,台灣漁業資源豐富,使用的漁具漁法多元,漁具管理的溝通與因應並不容易。然而,華州在漁具數量的掌握、科學評估、跨部門權責與溝通上,仍是我們持續精進的重要參考。

1031

本文作者參與國際海廢大會,與國際學者專家討論集魚器研發問題。圖片來源:廖君珮

加勒比海:跨國管理難度高 成功導入巨災保險機制

廢棄漁具管理雖是沉重的議題,但加勒比海漁業研究院(Gulf and Caribbean Fisheries Institute)主席艾寇斯塔(Alejandro Acosta)不忘以詼諧的的語氣說:「不是我要抱怨,但跟加勒比海比起來,北美、加拿大的案例都是小打小鬧!」。

加勒比海水域的漁業牽涉近20多個國家,面對不同的語言、不同文化與漁業型態,漁業管理難度更高,但加勒比海仍明確地限制不同漁具的禁漁區。艾寇斯塔認為,解決ALDFG問題須仰賴創新科技與環境友善的漁具。

比較特別的是,熱帶風暴、颶風強度與頻率均持續上升的加勒比海地區,已推出了ALDFG的金融商品。2019年推出的加勒比海洋和水產養殖永續基金(Caribbean Oceans and Aquaculture Sustainability Facility, COAST)承保惡劣天氣造成的損失以及漁船、設備和其他基礎設施的直接損壞,減少漁民的損失。

台灣:海廢導入循環經濟 逐步導入本土回收漁網

台灣近年對廢棄漁網的管理也有不少進展,國內專家學者藉著參與這場國際盛會,讓全球看到台灣導入循環經濟的成功案例。 ​

​福懋興業與國際戶外品牌Patagonia合作,啟動廢棄漁網回收計畫。他們於中南美洲的智利收集廢棄漁網,運至東南亞重新聚合成回收粒,再到台灣抽絲紡紗,做成布料和成衣。另一個案例則是台化公司回收刺網製成戶外品牌衣飾。這些案例展現了台灣塑膠再製技術的成熟、國際合作的彈性,成品也受國際品牌認證。

澄洋環境顧問解釋,台灣回收漁網才剛起步,塑膠循環經濟所使用的材料主要來自其他國家。但漁網製造商金洲已經承諾會回收自家生產的漁網,相信很快就會看到新進展。

台灣漁業類型多元、補撈範圍遼闊,若能在漁具設計、法規管理、推廣行動等面向參考國際經驗,相信能在管理上更進一層;而台灣經驗也能貢獻國際,共同為永續海洋而努力。

廢蚵繩未處理前之原貌。照片提供海保署
國內也有廢棄漁網回收計畫,未來可望見到新進展。圖為廢蚵繩未處理前之原貌。照片提供:海保署

註釋

[1] Moreno, G., Salvador, J., Murua, H., Uranga, J., Zudaire, I., Murua, J., ... & Restrepo, V. (2021). The jelly-FAD: a paradigm shift in bio-FAD design. 2nd IOTC Ad Hoc Working Group on FADs (IOTC, 2021); https://iotc. org/documents/jelly-fad-paradigm-shift-bio-fad-design-0.

參考資料

  • Natural Resources Consultants. (2021). Derelict shellfish pot gear in Pugetsound: estimating gear loss &effectiveness of impact reductionalternatives.Seattle, Washington.
  • Acosta, Alejandro and Ali, Fadilah. (2022). Fisheries management approaches to preventing harm from ALDFG: A Caribbean case study. Gulf and Caribbean Fisheries Institute,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Marine Debris Conference, Busan, O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