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谷之星】飛行好手 別名有鷹的構月天蛾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自然谷之星】飛行好手 別名有鷹的構月天蛾

2023年02月10日
文、圖:吳佳奇

觀察蝴蝶、為蝴蝶拍美照的人很多,但相對而言,人們對於蛾的認識就少了許多。蛾與蝶雖然同屬於鱗翅目,但被關注的程度卻大不相同。為什麼為這樣呢?有人說,蝶通常漂亮,蛾醜;蝶白天出沒,蛾晚上出沒;蝶像是溫暖花開的代表,蛾卻是魔鬼的化身。其實在分類上,蝶蛾本一家,鱗翅目為昆蟲綱中物種多樣性很高的類群之一,台灣已知鱗翅目有4700多種,其中蝴蝶僅400多種,其餘均屬於蛾類。

這次要跟大家介紹的是構月天蛾,大部分蛾的食性複雜,喜歡吃的種類多,然而構月天蛾則是專食性的種類,主要以桑科構樹屬的構樹跟小構樹為寄主,也因為對食物的專一性,因此比較容易觀察到牠的存在。雌蟲會將卵產於葉背,偶而會有聚產的紀錄,一年多代,因此有時可一次在構樹上發現幾隻構月天蛾幼蟲的出現。


構月天蛾會將卵產在構樹葉子的背面。攝影:吳佳奇

構月天蛾屬於中大型的蛾類,剛出來的幼蟲體色偏白,尾端黑色,跟構樹的葉脈顏色相近,在葉脈上可以隱藏的很好。到了四齡後的幼蟲,體色逐漸轉變成綠色,且身體具有粗糙的顆粒,各腹節具黃綠色斜紋,下緣處各有一枚橢圓形斑,這時候背中線呈灰綠色。幼蟲食量很大,因此常常可以發現構樹被吃得精光,地上也可以找到許多幼蟲的便便。


剛出來的幼蟲體色偏白,尾端黑色。攝影:吳佳奇


身體具有粗糙的顆粒,且各腹節具黃綠色斜紋。攝影:吳佳奇

蛻皮成終齡幼蟲後,體背縱線呈暗紅色,仔細觀察構月天蛾幼蟲的頭部,有非常漂亮的白綠縱紋,斑型像西瓜一樣,非常可愛。


幼蟲頭部有白綠縱紋,就像小西瓜一樣。攝影:吳佳奇

終齡的天蛾幼蟲很難躲藏得住,通常會停在構樹葉子背面的中肋處,當遇到干擾時,會甩動頭部來驅趕敵人,但驅趕並不一定有效,有時可看到各種天敵的出現,比如被泥糊蜂做成肉球,帶回去給寶寶,所以即使一開始幼蟲數量並不少,得以順利長大的卻寥寥無幾。


終齡幼蟲體背縱線呈暗紅色。攝影:吳佳奇

蛾與蝴蝶不同的是,通常大家可以在葉子、樹幹上發現蝴蝶的蛹,依據型態的不同,分為垂蛹或者是帶蛹。然而,蛾類則是將蛹包覆在繭內,或是化蛹在土中(地下蛹)的形式,也因此要在野外發現蛾的蛹相對沒那麼容易。當構月天蛾準備化蛹時,會離開葉子,到落葉底下化蛹,這個時候,也常有可能被螞蟻攻擊而死去。

蛹期到羽化的時間約為15天,成蟲夜行且具有趨光性。天蛾科的特徵除幼蟲尾部會有一天線外,成蟲最主要的特徵就是翅膀的形狀了,因為有適合飛行的狹長翅膀,同時也以其快速飛行技巧著稱,因此在英文中,更以鷹的意象來形容天蛾,稱為 「hawk moths」。

構月天蛾成蟲翅膀為飛機型,前翅狹長,後翅短小有時不可見,成蟲全身接近深抹茶色,前翅中室端部有一明顯的白色圓點,也因此又稱「白點天蛾」。頂角則有黑色的半圓斑點,前緣跟外緣端就像是翻捲的枯葉。


前翅中室端部有一明顯的白色圓點。攝影:吳佳奇

構樹在台灣分布很廣,為先驅植物,郊區馬路、山林間都常常可見,果實成熟時紅色鮮豔,動物、昆蟲都會前來取時;早期樹皮是用來作為宣紙、棉紙及鈔票的用紙來源之一,除造紙外,原住民也用來作為布料的原料,可以說是全身上下都是寶。下回看到構樹,記得仔細瞧瞧,翻開葉背找找,說不定就可以發現構月天蛾寶寶的存在唷!


翻開構樹葉背找找,說不定就可以發現構月天蛾的幼蟲。攝影:周昭蕊

蛾類認識小知識

雖著網路、手機的發達,進行生態觀察與紀錄也越來越方便,每個人都可以是協助收集科學資料的一份子。特有生物中心在2011年於社群網站(Facebook)成立「慕光之城——蛾類世界」社團,民眾們可以上傳自己拍攝的蛾類照片,註記拍攝時間、地理座標、食草等資訊,特生中心會整理每一筆觀察記錄,於台灣飛蛾資訊分享站公開,讓不特定大眾都能瀏覽、查詢相關資料。蛾類充滿了未知與神秘,藉由許多愛好者的幫助,能夠補齊更多未知的蛾類習性,觀察資料的收集講求的是機緣,參與的人越多,就更有可能揭開未解的謎團。

構月天蛾 檔案

中文名:構月天蛾
別名:白點天蛾
科名:天蛾科
學名:Parum colligata
分佈:台灣、中國、日本、印度、緬甸。
生態:棲息於低中海拔森林;成蟲發生於5至10月,常見;幼蟲已知僅取食桑科構樹。
特徵:

  1. 體型為中大型蛾類
  2. 成蟲展翅約70~80mm,體色為灰綠色或灰橄欖綠色
  3. 前胸背板中央有八字斑,上翅為白褐色、墨綠色、黑褐色相間的大塊斑紋,中央大型的三角斑內有一個很醒目的白斑。
  4. 雌雄差異不大。
  5. 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成蟲出現於4至10月,
  6. 有趨光性。
  7. 幼蟲的寄主植物為構樹。

※本文由自然谷團隊提供,原刊載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官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