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森林中,四周的綠意讓人感到舒服與放鬆,而樹上那紅色的果實,就顯得非常搶眼。第一次對構樹的認識,在於那碩大的紅色果實,許多螞蟻在樹上來回穿梭,盡全力地收集果實上的汁液。從螞蟻的數量,可以預想,這顆果實應該蠻甜的,連小鳥也來取食。當朋友告訴我這果實人類可食的時候,二話不說地從螞蟻手中搶了一顆來品嚐看看,那香甜的味道,我始終都還記得。
不論是一般的郊外馬路旁,或是都市中常有機會可以看到構樹的身影,很多人也許都有看過,只是不知道它就是構樹,甚至在沒有開花結果的時期,對許多人來說,可能就只是一般的雜樹,但殊不知這棵樹其實全身上下都是寶!不僅樹皮可以造紙、製繩或做鈔票、葉片可煮茶、雄花可入菜,而紅色的漿果除了直接食用外,更可做成果醬,用途相當廣泛。
構樹又稱為鈔票樹、楮實子、楮樹、奶樹、噹噹樹、紙木、鹿仔樹(台灣)、谷桑、谷漿樹、沙紙樹等非常多的名子,是屬於桑科落葉喬木。樹皮纖維強韌,早期用來作為宣紙、棉紙及鈔票的用紙來源之一。除了造紙,原住民也用來作為布料的原料。經過一連串地拍打,讓一片樹皮原本交錯生長的纖維逐漸延展、軟化成為一塊布料,接著便可製作成衣服、帽子、提袋……等各種物品。
個人喜歡嘗試植物編織,第一次在東部看到樹皮布時就一直很想嘗試看看,而剛好辦公室旁的菜園中有一顆構樹因生長太大,會將菜園的陽光遮蔽,因此準備砍除,鋸下來的樹幹讓我有機會來玩玩看。取了手臂粗的樹幹,拿著槌子開始努力地敲敲敲(但不能敲太大力,不然容易裂開破掉),慢慢的破壞形成層組織將外皮分離出來。剛敲下的樹皮仍然有些生硬,泡過水後繼續努力地敲打了一番後,一片美麗的樹皮布產生了!樹皮敲開後的網狀紋路,讓人感覺這片布的自然生命與律動,非常美麗。
回到對構樹最初的記憶,那甜美的味道讓人想在庭院中種植一棵構樹。不過(凡事總有BUT!)構樹是雌雄異株的樹種,只有雌株才會結果,花型長穗狀的是雄花,小圓球狀的才是雌花,若是種成雄株,就無法享受甜美的果實囉!
構樹
中文名:構樹
別名:谷漿樹、楮實子、楮樹、構木、奶樹、噹噹樹、紙木、鈔票樹、鹿仔樹(台灣)
科名:桑科
學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
分佈:台灣全島低海拔1000公尺以下之平地至山區。
特徵:
-
中喬木,高可達 20 公尺。
-
葉形多變有葉柄,卵形,卵狀長橢圓形或心狀卵形。
-
葉面具柔軟絨毛質。
-
花期在3 - 4月。
-
植株全體有乳汁可製糊料。
生態:構樹有分公母,公樹的花是一根長條形的花束,母樹的花是圓形的花球。公樹會開花,不會結果;母樹的果實是圓球形,成熟時,由綠轉成橘紅色,多汁的果實是鳥兒及各類昆蟲秋天時甜美的食物來源。
※本文由自然谷團隊提供,原刊載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官網
※感謝CHOICE喬義司 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支持自然谷之星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