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在地50年回收廠將熄燈、一次性塑膠生產年增600萬噸、丹麥發出首張北海碳封存執照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萬華在地50年回收廠將熄燈、一次性塑膠生產年增600萬噸、丹麥發出首張北海碳封存執照

2023年02月06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2月6日

萬華在地50年回收廠將熄燈 市府:法規早已明定

黃老闆一家三代在台北市萬華區經營資源回收廠近50年,卻因違反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而將歇業,他盼相關法規應放寬和配套:現行法規回收廠只能設址在保護區、農業區和工業區,大多位於士林和北投等區,除距離遙遠外,像是工業區土地多已被大財團搶去,加上回收業者小、中、大盤商都集中一區,缺乏功能區隔,第一線的小回收廠也難以和大盤抗衡。

長期關注拾荒者議題的民間團體「五角拌」呼籲北市府應正視回收廠對於都市貧窮者、底層工作者自立生活必要性,以及對都市環境的正面效益。台北市都發局說,法規早已明定,應依法設置。(中央社報導

嘉明湖等登山熱線見亂象 遭塗鴉丟大量垃圾

高山協作人員上週在南橫戒茂斯山的營區附近發現被人丟棄的大量垃圾,才清理完,又在嘉明湖山屋大型蓄水桶發現塗鴉簽名,上週末在南湖大山路線、聖光登山口到雲稜山屋8.5公里處,發現才完工一個月的「太魯閣國家公園」牌示,浮貼字樣被破壞毀損,木牌還被利器刻字。台東林管處呼籲山友無痕山林、愛護環境。(中央社報導

台南社大要求廢龍崎掩埋場環評 南市府:不讓自然地景遭不當開發

台南龍崎歐欣掩埋場預定地位於世界級的泥岩自然地景,並有龍船斷層通過,台南社大今天質疑掩埋場選址錯誤,要求政府盡速廢除歐欣環評,回歸世界遺產。南市府表示,市府有強烈捍衛的決心,不讓自然地景遭不當開發,也會請環保署研議撤銷環評。(自由時報報導

苗縣焚化爐底渣處理流標暫存頭份掩埋場 議員促改善

苗栗縣議員陳光軒、曾玟學接獲陳情,苗栗縣焚化爐燃燒後的底渣處理標案因無廠商投標,估計約3000噸底渣將暫置頭份掩埋場,不少民眾憂心是否會影響環境以及導致頭份掩埋場處理垃圾的容量,希望苗栗縣環保局檢視標案內容,以及未標出前妥善處理底渣。

曾玟學則說,因焚化爐燃燒後產生的底渣量大,而他得知目前苗栗縣府環保局標案的處理費和未處理的罰款無法跟上外縣市,處理費較低而罰款高使得廠商認為利潤低無意願投標。(由時報報導

竹森光電廠許可開發 台灣石虎協會批慘輸

苗栗縣銅鑼鄉「竹森太陽光電廠案」坐落竹森段15筆山坡地保育區農牧、水利用地,面積8.32餘公頃,開發計畫經專責審議小組審決通過,縣府最近許可開發,表示審查是合議制,尊重委員專業意見。該案引發爭議已久,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等團體數次表達訴求,認為開發案在石虎活動範圍,砍樹開發綠電,將是「環境輸、政府輸、地方輸、綠能發展輸」的輸光慘局。竹森社區發展協會則歡迎,但要求兼顧開發與環境。(聯合報報導)

8萬小提燈壓境淨零排放遭批淪口號 蔣萬安:提燈由中央提供

台灣燈會睽違23年回到北市舉辦,今年發放8萬小提燈,不過議員質疑,北市在前市長柯文哲任內,由環保團體發起i-Voting投票取消發提燈,今年卻大發8萬個,交通部讓地方政府行之多年的環保先驅作為破壞殆盡,質疑2050年淨零排放國家政策只是淪口號?媒體今也問市長蔣萬安,未來台北燈會舉辦會不會發小提燈?蔣表示,會請相關局處,做整體完整的研究。(聯合報報導


管制失靈?一次性塑膠生產仍年增600萬噸

《路透社》報導,根據今天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儘管世界各國加強管制,但來自「原始」化石燃料的一次性塑膠生產仍然接近高峰,而使用再生材料的比例仍很少。一次性塑膠從2019年到2021年大約年增加600萬噸,製造商在減少生產和促進回收上「少有進展」。

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在生產用於一次性塑膠的原始聚合物方面,位於全球化石企業名單中的榜首,中國石化(Sinopec)則緊追在後。研究人員表示,2021年約有1.37億噸使用化石燃料生產的一次性塑膠,到2027年前,這個數字將再增加1700萬噸。(央廣報導

把碳排注入地下 丹麥發出首張北海碳封存執照

《路透社》報導,丹麥氣候及能源部今天表示,該國已向石油公司溫特謝爾(Wintershall Dea)、能源公司英力士(INEOS Energy)及道達爾能源集團(TotalEnergies)給出第一張執照,讓這些公司能在北海(North Sea)進行碳捕捉與碳封存。

氣候及能源部表示,由英力士與溫特謝爾主導的綠沙計畫(Greensand project),預計在2025年前,把達15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注入在北海區域已耗盡的石油和天然氣田。這項計畫規劃在2030年前,將每年的能量增加至800萬公噸。道達爾的彩虹橋(Bifrost)計畫,目標則是從2027年開始,把達30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注入一個衰竭的油氣田,並在2030年前,達到500萬公噸。(央廣報導

掃描3.19億年前魚化石頭骨 科學家發現脊椎動物完整大腦

《CNN》報導,一篇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研究稱,近日科學家透過掃描一條3.19億年前的魚化石頭骨,發現了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完整大腦,為了解硬骨魚的早期進化提供了新的思路。該化石於1個多世紀前在英國一煤礦中被發現,屬於一種已滅絕的輻鰭魚(ray-finned fish),學名Coccocephalus wildi。研究人員稱,與堅硬的骨骼和牙齒不同,科學家們很少能在脊椎動物化石中找到保存下來的腦組織。接下來,科學家們還將進一步研究,大腦這類微妙特徵是如何保存數億年。(自由時報報導

中國氣象局:2022年平均氣溫創歷史次高

中國氣象局今天發布「2022年中國氣候公報」,去年氣候狀況整體偏差,暖乾氣候特徵明顯,旱澇災害突出,平均氣溫為10.51℃,較常年偏高0.62℃,創下歷史次高,除冬季氣溫略偏低外;春夏秋三季氣溫均為歷史同期最高。全國平均降水量606.1毫米,較常年偏少5%,夏季平均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少。;降水量為2012年以來最少。(中央社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