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溶解電鍍 光電廢棄物變金塊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回收溶解電鍍 光電廢棄物變金塊

2007年06月18日
摘錄自2007年6月16日東森新聞網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生活中常用的手機、晶片IC卡,或是便宜的光碟片,總是用壞就丟,光電、半導體產業製作過程中的瑕疵品,也通通成了廢棄物,這些看似沒有價值的垃圾,現在竟然搖身變成純度999的金塊、銀塊。業者李若存表示,「希望台灣能自己把我們電子產業的廢棄物,不斷的提升技術,進而創造更高附加價值的電鍍工業材料。」

透過化學剝金、電解、金鍊等過程,將含有黃金成分的電子廢料,先回收製成純度999的金塊,再解析成電鍍原料金氰化鉀,就可重新電鍍使用,不僅具環保效果,也節省購買原料的成本,這些電子廢棄物還可解析成鍺金、白金等物質。

一般很少聽見的銦,就是從液晶電視零件解析出來的,閃閃發光的銀製品,則是由廢棄的光碟片,甚至我們口中的假牙裡所解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