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一隻海龜要多少錢? 救援難預料醫藥費也有低消 | 擱淺「118」:打開海龜急診室 看見網纏、誤捕、船撞後的生機
台灣新聞

救一隻海龜要多少錢? 救援難預料醫藥費也有低消

【擱淺118——打開海龜急診室4】

2023年06月16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劉庭莉報導

海龜看病也有「低消」?「一隻海龜進來,最基本要了解牠的身體狀況就是5000塊。」台大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副教授余品奐指出,海龜進醫院後首先要做血液檢查及拍攝X光,單次費用各為2000至2500元,有些體型大的海龜需拍攝一張以上的X光片,費用就會更高。另一項「斷層掃描」也是近年臨床常用的項目,能夠更細緻地分層檢查不同臟器,費用一次落在1.2萬至1.8萬元。

不過,這樣就可以推出救援經費了嗎?「救一隻海龜要多少錢」仍是公部門時常拋出的大哉問。野生動物救援費用昂貴,海龜擱淺後送的醫療照護品質,擱淺熱區的預算分配又有什麼困境?

余品奐團隊收治一隻背甲疑似遭船槳打破的海龜,背上傷口約80公分長,15公分寬,傷勢嚴重到連肺部都明顯外露。待傷口穩定,團隊還利用3D列印技術特製密封背甲罩,讓海龜休養期間依然可以下水活動。圖片來源:余品奐提供

權責回歸地方政府 海保署依擱淺熱區分配預算

擱淺海龜是無主野生保育類動物,《野保法》規定主管機關必須自行或委託相關團體處理收容、暫養、救護、保管的工作。海保署副署長吳龍靜說明,地方政府負有管轄地方海域的責任,因此是擱淺海龜處理工作的主管機關,過去海保署曾因地方人力不足代為協助,自2022年起權責正式回歸地方。

由於救援所費不貲,海保署會依各縣市擱淺業務量分配救援經費。至於如何評估,吳龍靜表示,會參考歷史擱淺資料找出熱區,如澎湖、新北擱淺量多,需求較高,新竹業務量少,經費配比就會下降。除了固定配額款,海保署也額外提供補助款,例如地方政府計畫建置收容中心,所需經費提高就可獲補助。

吳龍靜強調,若處理量超出預算,需臨時追加經費,海保署也必定給予支援,「沒有經費不足的情況。」

救一隻海龜要多少錢? 專家:野生動物救援難以量化

擱淺無法預料,經費運用多寡也攸關救援工作是否順利。而公部門預算分配時要求量化救援工作、提出具體數字,對於救傷單位來說也有不少為難之處。

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海大研究室)今(2023)年1月宣布停接海龜救傷計畫,未來僅專注於海龜研究。負責人程一駿對外說明,海保署經費去年起由補助改為標案,標案程序造成研究室長達四個月的經費空窗期,因而決定停止受理海龜救傷。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生館)生物馴養組助理研究員李宗賢提到,公部門預估經費時常要求精算數據,甚至希望收容單位回答:「救一隻海龜要多少錢?」去年他因為臨時變更救援計畫,向海保署申請額外經費,就需提出海龜救治及解剖的處理量較過去同期提高的比例。但他指出,單純以收容量作為評估經費挹注的指標,反而很難提升海龜照護品質。

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主任王浩文也指出,政府預算近年雖逐漸到位,但每年擱淺數量及擱淺情況皆不同,難免會有突發事件需要大量預算,若能以保育急難救助的名義建立起預備金制度,就能增加經費挹注的彈性。

不依賴政府補助 NGO團體發起募資兼顧教育意義

放眼全國海龜救傷站,多為公家單位,僅桃園Xpark水族館為私營機構,顯見救傷工作對公部門資源的依賴程度。不過,近來民間力量也開始湧入,包含陸續興建中的花蓮「遠雄海洋公園」及中華鯨豚協會位於新北的「海洋生物保育暨教育中心」。

檢視2018年至2023年活體救援案件,海龜傷亡有半數是因漁業活動、海域開發、遊憩等人為活動造成。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鉦琮說,為號召民間共同承擔救援成本,鯨豚協會是目前唯一持續以「鯨豚、海龜擱淺救援」為主題向大眾募款的民間團體。

「台灣經濟發展讓人民有比較好的生活品質,但是追求生活品質的同時,對海龜、鯨豚造成的影響卻要政府出錢承擔。」曾鉦琮指出,民間組織動員能力較佳,也更能接受民眾捐款、支持經費,可自由向大眾開設海洋動物擱淺緊急處理、救傷的課程,提升公民意識。

中華鯨豚協會位於新北的「海洋生物保育暨教育中心」預計今年正式營運。攝影:劉庭莉

李宗賢也認為,民間團體機動性高,接獲通報可以快速抵達救援,經費、人員的使用及調度都更具彈性。不過由於不是科研單位,民間在累積科學性研究資料方面,以及提供政府政策諮詢的功能上較薄弱。

親眼看見生活垃圾對海龜的危害

李宗賢向我們展示救治海龜身上發現的釣魚鉤、木蝦,有時會等卡在海龜口中,也有龜甲後方被打洞掛上「合家平安」鐵牌。解剖後也會在消化系統發現塑膠袋、漁網編織線、魚鉤等廢棄物,「這些都有助於民眾認識人類對環境和海龜的影響。」

曾鉦琮表示,透過救援行動或蒐集來自海龜食道、胃囊或排泄物等廢棄物,可以讓民眾實際看見生活垃圾對海龜的危害,鯨豚協會曾安排前來參訪的國小學童洗海龜糞便,看見糞便裡面有生活用品時,學生都表示十分震驚。曾鉦琮指出,親自體驗比起教科書單純宣導,更能進一步改變民眾的日常行為。

李宗賢向我們展示,海龜體內、身上或隨著排遺排出垃圾五花八門。攝影:劉庭莉

這些是海龜體內或身上附著的垃圾,有的經由排遺排出,一字排開五花八門。攝影:劉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