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再拆五處農地違章工廠、乾旱南歐農作物損失80%、16家日企押百億投資核融合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竹縣再拆五處農地違章工廠、乾旱南歐農作物損失80%、16家日企押百億投資核融合

2023年05月17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5月17日

遏止湖口鄉農地違章歪風 竹縣強勢再拆兩案

為遏止農地工廠(倉庫)違章歪風,新竹縣政府強勢執法鎖定拆除湖口鄉五處違章。在第一、二案順利拆除後,縣府工務處17日前往第三、四案執行強拆,但第三案地主已自行拆除。第四案建置已七年,當場斷水斷電並強拆至不堪使用,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的廢棄物堆置已由環保局移送地檢署偵辦。剩餘一案預計下週執行拆除,未來將再針對新豐、竹北及寶山等地農地違章陸續執行強制拆除。(中央社中國時報報導)

台中廢水排放遭指六都最多 市府:電鍍業加裝感測器

台中市議會17日召開警消環衛業務質詢,市議員朱暖英表示,近三年台中市每日廢水排放量有減少趨勢,但均為六都之冠,影響居民生活品質,要求市府加快廢水減排措施。台中市環保局表示,要求電鍍業者加裝水質感測器、主動監測水質,維護河川水體環境。(中央社報導

北市清潔箱恢復至2000組 榮星花園外最多家戶垃圾棄置

為避免成為防疫破口,台北市環保局一度拆除約600組行人專用清潔箱,疫情趨緩之後,目前全市清潔箱數量,恢復到疫情前,約2000組左右。而數量增加,稽查違規棄置家用垃圾件數反而下降,至於哪個地點抓到違規最多?第一名就在榮星花園外,相當平均兩、三天,就會有人亂丟被抓。(公視新聞網報導

國土重劃方式不一 花原民議員:恐衝擊族人

內政部重新劃設國土功能分區,目前花蓮縣各分區圖草案已陸續完成、依序辦理公聽會,不過,多位原住民議員17日聯合質詢,質疑國土計畫法劃分方式不一,對原住民衝擊大,可能影響日後土地開發利用等,族人普遍表達憂心,議員程美蓮舉秀林鄉水源部落為例,有不在部落範圍內且沒房舍,位於環境敏感區的山坡地被畫入部落,有房子的卻沒被畫進,還有部落被畫入土石流潛勢區。縣府地政處表示,資訊全程公開透明,正彙納民意綜整答覆,7月開縣國土計畫審議會討論。(工商時報報導

蘆竹中福鎘汙染農地荒廢40年 張善政:三階段處理

桃園市蘆竹區中福鎘汙染地區40多年來農地荒蕪,經整治和解列至今無法復耕,議員張桂綿17日質詢揭露活化使用、農損補助兩頭空和二代繼承等問題,要求市府輔導改善;市長張善政也認為不應任由土地荒廢浪費資源,強調將分三階段處理,首先將請環保局確認土地、地下水整治情形;第二,若土地尚有運用可能性,農業局可規畫合適的作物種植;第三,若確認土地已無法運用,請都發局、地政局、經發局等單位重新盤點檢討都市計畫,研擬是否做其他用途。(聯合報報導


乾旱來襲!南歐農物損失80% 收成將創歷史新低

據外媒報導,南歐地區因氣候變遷,連年發生乾旱,耗盡地下水儲備,西班牙、法國南部和義大利等地區的土壤已變得極度乾燥,將對農作物帶來極大衝擊。部分農民已經報告作物損失高達80%,其中穀物和油籽影響最大,預計收成將創下數十年來的最低水準。專家表示,2022年雖然是創下有史以來最熱,但今年情況可能會是近5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自由時報報導

三菱等16家企業押注百億日圓 瞄準核融合發電

據報導,日本政府以及數家企業將組建聯盟,包含三菱商事(Mitsubishi)、關西電力(Kansai Electric Power)和日本政府旗下基金在內的16家企業,將出資約100億日圓(約新台幣22.92億元),投資核融合發電新創企業「Kyoto Fusioneering」。日本預計將在2024年建造小規模的核融合發電實驗設備,驗證迴旋管等裝置是否能穩定長時間運作。(自由時報報導

增建儲能、水電 加州:今夏停電風險降低

去(2022)年高溫熱浪席捲美國加州,用電量逼近五年新高,讓當地電力系統快要撐不住。負責加州電網營運的加州獨立系統營運商(Caiso)發布2023年夏季評估報告指出,與去年相比,電池儲能系統容量已經增加4300MW,水力發電容量也增加1300MW,因此預估今年電力供應稍稍過剩,降低停電的可能性。(科技新報報導

義大利北部洪水成災 至少5人死亡數千人撤離

義大利當局今天說,由於破壞性極大的的洪水襲擊北部的艾米利-羅馬那地區,該地區的14條河流決堤,迫使切塞納等城市的民眾爬上建築物屋頂,消防員用直升機或橡皮艇救出他們。目前已知至少有5人死亡,數千人從家中撤離。當局還警告說,更糟糕的情況可能尚未來到。(中央社報導

香港嘉道理農場發表八種新記錄野生植物 首次發現可高達30公尺本土種

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於4月出版學術刊物《亞熱帶植物科學》,發表八種在香港新記錄的野生植物,其中六種為本土種及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包括於香港首次發現、可高達30公尺的山楝(Aphanamixis polystachya)。 專家指,不少珍稀種類在香港大帽山、馬鞍山、鳳凰山等高山山頂附近倖存,種群和所處生境十分脆弱,加上近年外來種侵入問題,須要加強調查、研究和保育。(香港01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