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裂的水泥板上,一串巨大的腳印一直延伸到越南浦末國家公園(Pu Mat National Park)內一個破舊的護林站。公園工作人員說,留下這串足跡的野生亞洲象非常友好,但十分孤獨。
這頭獨來獨往的大象與越南目前僅存的其他任何野生象群都沒有交流,其社交活動就是和護林站的人互動。護林員說,這頭母象29歲,十多年前她母親去世後就一直獨自生活。她來拜訪護林員的痕跡再明顯不過了,粗壯的四肢會在泥土中留下深坑,一段圍欄因她頑皮的推搡而彎折,一塊凹陷的標誌牌也被她好動的象鼻推倒。
「她常來這裡玩耍。」越南中北部義安省浦末國家公園的護林員阮功成(Nguyen Cong Thanh)指著這些被破壞的地方說。浦末森林深處生活著一個約15頭大象組成的野生象群,它們就遠沒這麼友好,他說。
據估計,越南僅存約100頭野生象,分為22個象群散布在全國各地。作為種群數量一度達到10萬頭的亞洲象的最後倖存者,它們面臨著無數威脅,包括與人類的衝突,而棲息地喪失更加劇了這一衝突。
被果樹、玉米、水稻等農產品吸引而來的野生象群一頓飯就能毀掉一個農戶的生計。當越南僅存的野生象群遇上人類,結果往往令人擔憂、有時甚至是致命的。
農業擴張和人類其他活動帶來的壓力日增,保育人士警告說大象數量很快會下降到無法維持種群生存的臨界點。
過去兩年間,有兩頭大象疑似被毒殺。浦末的護林員懷疑可能是因為與人類衝突後,人們的報復行動。
隨著越南大象種群在生存的邊緣徘徊,每一次衝突事件都威脅著該物種在越南的繼續生存。
越南大象種群瀕臨崩潰
亞洲象被越南瀕危物種紅皮書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簡稱IUCN)紅色名錄則將其列為全球瀕危物種。
幾十年來,越南的野生大象數量急劇下降。大片森林毀於長達20年的越南戰爭,而隨著該國的發展,大象的棲息地也不斷縮小。
因為象牙和象皮貿易,野生大象遭到獵殺,有的則被豢養起來充當伐木業和旅遊業的「勞力」。越南林業局(Vietnam Forest Administration)的數據顯示,越南野生大象的數量從1980年的2000頭左右下降至2022年的91至129頭。
少數倖存的野象群生活在越南與柬埔寨以及寮國邊境附近,其中最大的象群分佈在吉仙、浦末和那屯三個國家公園內。即便如此,越南林業局的數據顯示,生活在吉仙和浦末的大象數量也只有不到20頭,而那屯國家公園內的大象數量估計在28至60頭之間。該國其餘的野生象散佈在九個省份,其中有四個省內僅有一頭野生象。
越南林業局將林同省(Lam Dong)列為大象棲息地,但沒有公佈該省大象的數量。
拯救大象的國家計劃
為保護國內僅存的野生象群,越南正在制定一項大象保育國家行動計劃。該專案期限為2023年至2032年,並將設定2050年的願景。
動物福利與保育非政府組織國際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簡稱HSI)野生生物項目經理阮梅(Mai Nguyen)稱,為了制定這個行動計劃,國家機構以及野生象分佈省份的主管部門一直通過「諮詢研討會」和「技術會議」與保育團體進行會晤。
阮梅稱,HSI正在牽頭編寫一份計劃草案,同時還為主管部門提供技術支援,並鼓勵他們找到「適當的干預措施」來緩和象群與當地社區之間的衝突。計劃必須由越南總理或農業與農村發展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簽署後才能生效。
但減少人象衝突的工作非常複雜,需要更多資訊才能制定應對措施,阮梅說。「此類衝突很特殊,也非常複雜。解決起來不容易,需要時間......我們應該繼續監測和了解衝突的特點。」
報復與和解
越南農民會採取一些傳統的方法嚇唬大象,讓它們遠離農作物,其中有些方法可能會傷害大象。儘管許多農民只是用敲鍋、燈晃或者放鞭炮的方法驅散大象,但有些人會採用更加暴力的手段。
當地人告訴保育人士,大概四年前他們為了驅趕一頭公象,朝它扔燃燒彈把它點著了。人們說現在它是最有攻擊性的動物之一。
保育人士曾希望用蜂箱、辣椒植物等「生物圍欄」來阻止大象,但是這些被動措施都不太成功。
一些人正在推動納入保護計劃的另一項潛在解決方案是針對大象造成的財產損失擬定全國補償計劃。這個措施旨在防止人們對大象的報復行動。儘管目前地區層面上有一些補償方案,但沒有全國性的補償機制。
越南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的研究經理范通(ThongPham)說道:「我們希望給予當地人一些補償可以解決衝突,從而有望保護大象。」
HSI的阮梅正努力向政府提交行動計劃的最終草案,希望今年年底前可以簽署。「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容易。」她說,「我們必須代表大象發聲」。”
開展培訓從而更好地應對人象衝突
2023年5月下旬,大象專家、多樂省西原大學(Tay Ngu yen University)退休教授高氏利(Cao Thi Ly)主持了一個關於緩解人象衝突的培訓課程。在距浦末國家公園約一小時車程的活動現場,中外對話的記者見到了保育人士、護林員以及致力於緩解浦末國家公園周邊地區人類與野生動物衝突的「社區快速反應小組」的成員。此次培訓課程的主辦方、非營利組織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簡稱FFI)在浦末開展保育工作,併為社區反應小組提供支援。
「在13個擁有野生象群的亞洲國家中,越南剩餘的野生象數量最少。」高氏利說,「我們必須做出改變來説明大象。」
棲息地破壞加劇了人象衝突,快速反應小組成員林勇定(Dang Dinh Lam)說。
他說,浦末國家公園附近的橡膠種植園和火耕農業導致大象棲息地縮小,進而減少了其食物供應。
「衝突是兩方面的。大象缺少棲息地,而且因為它們破壞作物和財物,人類不喜歡它們。」林勇定說,「我希望政府和民眾負擔起更多保護大象的責任。」
森林工程師
「我年輕的時候大象隨處可見。」范瓊(Quynh Pham)邊說,邊開著一輛電動三輪駛入了那屯國家公園。這座國家公園位於越南的中部高原,佔地11.5萬公頃,草木青翠,園內生活著該國最大的野生象群。范瓊是亞洲動物基金(Animals Asia)的道德大象旅遊經理。亞洲動物基金是一個致力於改善越南和中國的圈養野生動物福利的非營利組織。
2021年12月,亞洲動物基金與那屯國家公園所在的多樂省簽署諒解備忘錄,目標是到2026年全面取締大象騎乘活動,轉而開展合乎道德的大象旅遊。截至2022年,多樂省有馴養或圈養大象37頭,野生象28至60頭。
有10頭曾經供遊客騎乘的大象目前生活在那屯,由亞洲動物基金照顧。這些大象白天在公園裡自由漫步,象夫會陪在一旁,確保它們的安全;到了晚上它們就會被鎖在公園內的長鏈上。來訪的遊客可以在安全距離內觀看大象進食、洗澡以及在泥漿裡打滾。
雖然遠不及范瓊年輕時候的數百頭那麼多,但這10頭退役大象可以在這片森林生態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
兩頭母象穿行於林間,吃著竹葉,趟過茂密的植被,這些都和它們過去供人騎乘的生活相去甚遠。野生亞洲象每天有18個小時都像這樣,一邊傳播種子,一邊為較小的物種開闢新的小徑。隨著亞洲各地大象數量急劇下降,其「林間工程師」的重要角色一直沒有得到填補。
在東南亞從事了30多年大象保護工作的普拉索普·提普拉瑟爾特(Prasop Tipprasert)解釋說,野外有大象存在表明當地有著健康的地貌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如果我們不能阻止大象滅絕,那我們就失去了保持森林健康的潛力。」普拉索普說。他目前在寮國的生態旅遊機構曼達勞大象保護中心(MandaLao Elephant Conservation)工作。
退休教授高氏利說,為了繼續讓大象在越南森林中發揮生態系統工程師的角色,政府就必須積極恢復並重新貫通它們的棲息地,讓不同的象群有機會互動、雜交。
大象從前可以在合適的棲息地之中穿行,一路從越南北部走到南部,但現在森林變得越來越支離破碎,隨著森林的萎縮,人象衝突正變得「系統化」,高氏利說。
「人類和大象之間為了爭奪為數不多的共用資源發生了非常惡劣的衝突,」她指出:「這種對抗有愈演愈烈之勢。」
鄰國的大象正瀕臨滅絕
越南鄰國的象群數量同樣也在減少。寮國和柬埔寨兩國的野生象數量估計總共不到1000頭,而中國被認為尚存有300頭野生象。野生象在中國的活動範圍曾經非常廣闊,但目前也僅出沒於西南部的雲南省。
資源衝突是中國現存野生象群面臨的主要問題。2021年,生活在雲南西雙版納一保護區內的14頭大象開始向北遷徙。在長達數月的旅程中,它們破壞民眾財產,給主管部門帶來不小的麻煩,讓他們不得不在保護大象和保護公民居所及生計之間做出權衡。據當地政府稱,為了避免發生潛在的危險,大象遷徙沿線共撤離了15萬人,政府共支付77萬美元用於補償財產損失。
高氏利坐在離浦末那頭獨居母象經常出沒的地方不遠處,她強調要想有機會拯救越南最後的象群,棲息地保護非常重要。
「越南大象保護工作在每一個環節上都是最薄弱的。」她說,「未來我們有機會説明大象繼續提升種群數量,但我們需要重建森林。」
本文由中外對話與東南亞環球網(Southeast Asia Globe)聯合製作。阮豪清草(Nguyen Hao Thanh Thao)補充報導。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中外對話,原文標題〈越南最後的象群〉。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